小学三年级语文《饭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0
【 #三年级# 导语】《饭钱》这篇课文写聪明的阿凡提帮助穷人智斗巴依,用钱袋里钱的声音抵偿饭菜的香味,结清了帐。文章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一个穷人请阿凡提帮忙。第二部分写阿凡提帮穷人算清了帐。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饭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饭钱》原文

  有一个穷人来找阿凡提,恳求说:“可敬的阿凡提,我想求您一件事情,不知道您肯不肯帮忙?”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你说吧。”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

  “唉!”穷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咱们穷人日子真难熬哇!昨天,我在巴依开的一家饭馆门口站了一站,巴依说我吃了他饭菜的香味,逼我付饭钱。我当然不给,他就到卡子那儿告我。卡子决定今天判决。您能为我说几句公道话吗?”

  “行,行!”阿凡提一口答应下来,就陪着穷人去见卡子。

  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高兴地交谈着。卡子一看见穷人,就迫不及待地叫起来:“你吃了巴依饭菜的香味,怎么敢不付钱?快把钱付给巴依!”

  “慢一点儿,卡子!”阿凡提走上去,行了一个礼说,“我是他的弟弟,他没有钱,让我付钱给巴依。”

  阿凡提从裤腰上取下一个小钱袋,举到巴依耳朵旁边摇了几下,问巴依:“你听见钱袋里响亮的声音吗?”

  “什么?啊,听到了,听到了!”巴依说。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饭钱》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理解“恳求”,“迫不及待”,“大摇大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的关键词语读出感情,注意人物语气。

  3、理解“饭菜的香味”和“钱的声音”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4、能根据课文内容上台表演,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热心助人、智慧过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从阿凡提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阿凡提的足智多谋。

  2、理解“饭菜的香味”和“钱的声音”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描红本、一个钱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阿凡提的图片)板书:阿凡提生书空。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中除了阿凡提,还出现了哪些人物?(交流)

  板书:穷人巴依卡子

  2、初读课文,穷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啊?(板书:可怜)

  3、可怜的穷人和巴依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出示填空。

  巴依说穷人吃了他(),他要穷人()。于是穷人就请阿凡提帮忙。阿凡提用()付了饭钱,治服了巴依。

  4、那么这个故事中的饭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饭钱到底是指什么钱?指名回答。(板书:吃饭的香味)

  5、巴依不但逼穷人付吃香味的饭钱,而且还要去告穷人,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巴依?交流(板书:可恶)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课文1-4节,理解重点词语。

  师:面对这样的巴依,穷人是怎么做的呢?(请阿凡提帮忙),那么,他是如何请阿凡提帮忙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1-4小节。

  (1)开火车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了。

  (2)指名读一读穷人的话。理解“恳求”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阿凡提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谁来读?指名朗读。

  (5)你觉得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热心助人)

  2、学习5-9节,体会阿凡提结账的过程。

  (1)引读第五节

  (2)指名读卡子的话

  (3)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指导朗读。

  (4)在阿凡提和穷人到来之前,巴依和卡子正在高兴地交谈,你想想,他们有可能在说些什么?同桌试着说说看。(出示图片)指名交流。

  (5)面对巴依和和卡子,阿凡提是怎样帮助穷人付钱的呢?默读课文6-9节,用直线画出句子。交流

  (6)轻声地读句子,圈出动词。做动作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7)指导朗读。(板书:听钱的声音)

  (8)指名读阿凡提的话。

  (9)想象说话:阿凡提想:_________。于是,他一口答应下来。

  四、情境表演,体会阿凡提智斗巴依

  1、生表演5-9节。

  2、理解词语:大摇大摆。

  3、采访表演者(板书:智慧过人)

  4、根据板书,小结课文

  就这样,阿凡提是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可怜的穷人,对付了可恶的巴依和卡子。板书:(帮助对付)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饭钱》教学反思

  《饭钱》这篇课文写聪明的阿凡提帮助穷人智斗巴依,用钱袋里钱的声音抵偿饭菜的香味,结清了帐。文章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一个穷人请阿凡提帮忙;第二部分写阿凡提帮穷人“算”清了帐。

  针对课文特点,如何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出语文课的特点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所以,课前我努力钻研教材,细读文本;设计时,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语言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含的思维要素。

  一、质疑释疑,突破难点

  课文的情节性很强,生动有趣,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体会到阿凡提的机智聪明,但是学生又很难说清阿凡提用付钱声的方法来帮助穷人付饭钱,以此来对付蛮不讲理的巴依说穷人吃了饭香就要付饭钱的妙处,这是学生的疑惑之处,也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于是,我摒弃了以往先总结阿凡提的聪明再看他聪明在哪儿的这种演绎的方式,而是紧紧围绕“吃饭香”、“付钱声”这两个疑点展开教学。

  在导入课文时,我直奔难点,先请学生们完成一道连线题,当学生根据惯有思维完成练习,即闻饭香、吃饭菜、付饭钱、听钱声之时,出示老师的答案:吃饭香、付钱声,并让学生进行提问。“饭香是只能用鼻子闻,怎么能说吃饭香呢?”“应该是听声音,为什么是付钱声呢?”……看了这奇怪的搭配,一个个问题学生们脱口而出。

  在学习第一到四小节时,我创设情境,老师来扮演巴依,让学生扮演不愿付饭钱的穷人来反驳巴依,扮演围观的人来说公道话。在“巴依”与“穷人”、“围观人”的对话中,逐渐理解巴依不讲理地认为穷人闻了饭香,就是吃了饭菜,等于吃了饭香,这是在逼穷人付钱。那么在结尾处学生对阿凡提用付钱声的方法来付饭钱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这个过程正是学生逐渐释疑的过程,同时也体会到阿凡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付巴依的聪慧过人。

  二、品读文本,学习表达

  每篇课文的语言都有其特征,有的流畅平直,有的朴素简洁,有的华丽优美……根据不同的年段要求、不同的单元目标、不同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要设计不同的语言训练。《饭钱》的文字比较通俗,但不乏生动之处,尤其是几处提示语的妙用、关联词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如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围绕着“饭钱”、“吃饭香”、“付钱声”这三个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理解了文中“穷人、阿凡提、巴依、卡子”在在维吾尔族语言中各是什么含义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总结:有时我们把文中的主要人物联系起来,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开始,相信,在以后的反复练习中,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

  又如在体会阿凡提答应穷人恳求时的爽快和巴依、卡子听到钱声时的迫不及待时,不仅引导学生抓住语句中的字、词,而且帮助学生关注提示语的位置。让反复的朗读、品位中体会提示语在后面,说的话在前面,说明内容连得很紧的妙用。

  此外,在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时,不仅要取方法于范文,在读中指导写,还要取材料于原文,在写中促进写。如文中出现了“一……就……”这个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理解卡子“看见”、“叫起来”是前后连续发生的两个动作,体会卡子的迫不及待,也促进理解卡子的贪婪。在后文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巴依听到钱声后的迫不及待,设计这样的训练:“什么?啊,听到了,听到了!”巴依一(),就()。用刚才学到的“一……就……”说一说。在说话训练中,巩固了这个关联词,也促进了读,深化了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