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职业规划" 一半大学生工作不满一年"跳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05
方叶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这些天已在忙着找工作。学校举办了三场大型招聘会和多次小型见面会,他几乎每次都去,见单位就投简历。临毕业了,但他并不清楚到底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又能干哪类工作。

其实,这种情况目前在大学生中并非个例: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盲目填报;大学期间不知道如何根据专业、特长和就业前景设计大学生活;就业时从众、随机,不久便因为不适合而频频跳槽……

这其实暴露了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不久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未来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未来职业作了规划的占16.6%,意识模糊、规划不明确的占61.8%,感觉前途渺茫、无所适从的达16.7%,还有 4.9%的人认为“不用这么早考虑、到时候再说”。更令人忧虑的是,许多大学生并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高达20.8%的被调查者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 63.5%的被调查大学生“不太了解”。也有同学简单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找份好工作。许多同学在调查中表达了职业迷茫和就业压力:“就业前途渺茫,没有目标”、“对自己认识不全面,不知道将来适合什么工作”。

职业缺乏有效规划,还带来了很多后续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2006届毕业生梅瑛,毕业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换了三份工作。这份调查也显示: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有 16.3%的人表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559万人,是近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而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一环。

记者了解到,在许多国家,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被视为“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瑞典,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项产业,得到政府的立法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姚成郡指出,职业规划与指导在我国只能算刚刚起步,应得到政府实质性的支持,立法支持更是应当提到议事日程,鼓励社会资本介入,逐步推动产业化。

在这份问卷调查中,也显示了令人欣慰的一面。认为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占 71.9%;认为家长、学校及教师、社会营造的环境应占主要责任的分别为 3. 5%、 10. 7%和15.3%。许多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自主规划的愿望,同时希望学校和整个社会给予更多指导。

对于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姚成郡建议可分为5个步骤。

一是要确定一个愿景,圈一个点——职业定位,量一个半径——职业领域;二是探寻一个职业路径,要通过比较找一条投入最低、产出最快、机会成本最低、最后能够到达的路;三是执行,执行时要把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一步步去做;四是评估,目标和计划能不能完成需要评估;五是调整,作职业规划宜早不宜迟,规划也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不断调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