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技巧五十一讲:正与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列宁说:“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事物常常是在正与反的对比中显现其特点和意义。因此,创作中,作者常用正与反的对比。

      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就是通过情节因素:“国家大事”(增长了坏脾气)与“一件小事"(从坏脾气里拖开)的对比,一正一反显示了小事的巨大意义;小说还通过非情节因素:“文治武力 ”(如“子曰诗云”背不上半旬)与独有小事总浮在眼前(催我自新)的对比,一正一反,篇末点题,加深了主题。

      作品中运用人物性格的正反对比,也很具有表现力。例如: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高干吴爽千方百计为儿子开后门与雷军长毅然送子上战场,形成正反鲜明的对照;吴爽热心编织的复杂关系网的举动与梁大娘默默地奉献的行为,又是富于深义的正反对比;赵蒙生的患得患失与梁三喜的忍辱负重,无疑是一组性格反差极大的对比;赵蒙生的害怕艰苦,想开小差与薛凯华的自愿申请去边疆,更是一组真金与黄铜的对比。这一组组对比中,或以正衬反、或以反衬正,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两者互相对照,使其中的某一方面特征更加明显,更加突出,这是美学上的一一种法则。

      1985年3月号《解放军文艺》上刊登了一首新诗:《男兵讲叙的故事》(尚方)。诗的主题是颂扬与男兵一样立了战功的女兵;但诗中前半部分却以很长的篇幅写了女兵们的胆小,连一只闯进宿舍的耗子都被惊得发出“乞求母亲保护的呼叫",以致“故事被放在男兵们的舌头上,/不断地印刷发行/印刷发行成嘻嘻哈哈的取笑/和不尊重"。这样的诗句是从反面入手,即写女兵的胆小。恰恰正是这些胆小者,奋起反击在祖国西南边陲严惩了挑衅者,由此,更见怯弱者的勇敢,更见挑衅者的可恨。

      人们熟知,陡峭的山峰与广袤的平原对比,高者更加奇伟,平者尤显舒展;飞流的瀑布与平静的湖面对比,飞动者激越澎湃,平静者静谧安详。凡事一比,妍媸立见,你我分明,“这一个 ”与“那一个”恰同臣渭,一清二楚。此种哲学道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来,便形成了艺术的辩证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