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冥想”和“正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冥想,是在安静及静寂的环境中,闭眼后通过思维引导感官的思考及思维散发。是一种凝神缓解压力的方式。

所谓的正念就是关注当下,即古人所说的,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念,即大脑里出现的想法,情绪,记忆,画面等等。一个念头,往往出现和消失只是一瞬间的事,而每一个念头,都是能被我们觉察到的。

所谓“正念”是从“心之本体”发出来的念头,也就是面对当下之事,能一心去符合“天理”的念头,是经由良知良能催发形成的一种积极精进的力量。

头脑总是想通过思考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些问题在头脑层面,是得不到有效解决的。

困惑烦恼和负面情绪,就是那些还没有被解决的内在冲突对人们施加的影响。

烦恼并不是源自问题的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认知,并且由认知决定我们念头,是正念、私念还是邪念。要想消除烦恼,获得愉悦平和的感受,就要系统地消除内在的冲突感,停止头脑的胡思乱想和念头的散乱无序。

乔布斯从17岁开始,就会每天通过静坐冥想帮助自己提升直觉力与洞察力,以便能更清晰的看到整个事态的发展趋势,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他说:“如果你静坐下来,你会发现你自己的内心有多么的焦躁”。当处于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各种不顺心,会迫使人重复地陷入到失望、无助、困顿、迷茫的情绪状态中。

只有从中抽离出来,让自己沉静下来、恢复理性、开启智慧,才能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但很多有静坐体验的人都了解,想沉浸于无思无虑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如何停止头脑中的思虑是人们普遍向往和极力追求的一种状态。

然而,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先生却用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实无无念时。……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便是私念。”

意思是头脑中的念头是不可能停止的,要做到头脑清净、无思无虑,只有让每个念头都出于本体良知,而不是出于一己之私。当做事只从其正当性出发,而不顾虑事情的结果,就会心无旁笃、全力以赴,自然就能智慧和勇气并存,做到顺天应人、机动灵活。

如果事情还没有做,就先考虑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就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从而影响能力和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会方寸大乱、一做就错。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历史上的非正义战争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出错,并最终一败涂地。

最主要的原因是使人类得以发展的“天理”是共存共荣,而非正义战争的目的是掠夺,是违反人性、违反天理的;

其次,通过榨取他人来满足一己之私,必然要面对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能得逞一时却无法长治久安,到头来只能是坑人害己;

第三,私念会让人远离客观事实,无法保持理性判断。再加上私欲见不得光,只能走旁门左道,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只有保持正念,才能让人的灵性智慧不受遮蔽,从而帮助人们从贪嗔痴的误区中摆脱出来。

正念与冥想的区别:

1.正念是一种品质;冥想是一种练习

虽然每个概念都有很多定义,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冥想是一种练习,通过这种练习人们可以培养不同的品质,也包括正念。

正念是一种可以通过实践培养的特定生活方式,有一类冥想练习就称之为“正念冥想”。

它可以帮助练习者带着正念生活和行动。

2.冥想是通向正念生活的众多途径之一

冥想是人们可以学习用心生活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将冥想视为培养正念的工具。

冥想是种下正念种子并浇灌它们的一种方式,使它们在我们的一生中成长。

只要会呼吸,就能做冥想

3.正念只是冥想的一个方面

正念是冥想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他因素使冥想变得特别。

冥想的另一个重要品质是专注。当缺乏外部刺激时,例如;在正式的冥想中,思想会不可避免地游荡到一千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当心在游荡时,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冥想练习上。

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以更充分地集中注意力,可以让冥想更成功,更充实,并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提高正念。

4.正念可用于不包括冥想的治疗

正念是一种与许多心理健康益处和其他积极属性相关的品质,例如;自尊和自我接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