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医院都讨厌使用“水滴筹”的病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5-24

互联网带来了便利。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社交、网上购物、付款和订购外卖。同时可以申请外界的援助。不可否认,中国从来不缺好心人。他们愿意向一些有困难的人伸出援手。说到网络帮助,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水滴筹”。

众所周知,社会上有很多原本是小康家庭的人,因为突发疾病,短短几年,就被医药费耗光了所有。还有一部分农村人,家里钱本来就少,只能病后在家等死。对于这些家庭条件确实很差的人来说,一旦生了重病,就没钱了。只能通过申请援助获得希望。

水滴筹”这个平台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上这样的问题而诞生的。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筹集大家共同的力量的捐赠项目。这个平台只适合那些真正因疾病而绝望的病人。

不过“水滴筹”的初衷虽然好,毕竟涉及到金钱和利益,很容易引起争议。现在网友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很多医院讨厌用“水滴筹”?我们认为,医院是拯救生命的地方,应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护理,但现实并非如此。

那么,对于这些绝望的病人,医院为什么讨厌他们用水滴筹来支付医药费呢?

利用水滴引发欺诈

2019年,水滴筹在全国40个城市的大医院派遣促销人员。所有的推广和销售人员都以志愿者的身份对每个医院所有病房进行扫楼。他们一个个急切的问病人是不是很难治疗?亲切的问候需要集资吗?这些志愿者都是为了赚钱。他们收到的订单越多,他们就能赚更多的钱,有些做得好的,一个月能赚一万多。

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多的捐赠,一些专业的推广和业务员专门为患者制作了很多悲惨的故事模板。所以朋友圈出现了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消耗大家的同情。佩服!慈善已经做成生意了,还有了商业链。


这种“扰乱视线”的行为,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病人失去了最后的希望。让医护人员愤怒的是,这些业务员不仅骚扰患者,甚至还嬉皮笑脸地来到医护人员办公室,要求医护人员为其出具虚假的诊断书。这就是医务人员对一些“水滴筹”使用者嗤之以鼻的原因。


水滴筹的监管力度特别宽松,捐款的数额也可以随意填写,不检查被帮助者的财产状况,忽略捐款的使用。一些工作者甚至从事“兼职工作”,他们利用病人的疾病困境,疯狂地向病人推销各种保险产品。

2019年6月,有网友爆料,杭州萧山一女孩为父亲发起集资20万,却在微博炫富。而在水滴筹平台上,她声称家里没房没车,最后还是被曝房产众多,买了跑车。

保存自己的财产,向外人要钱

我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乞丐,即使知道自己可能被骗,你还是会伸出援手。

有一个初中老师,曾经水滴筹。他因为脑血栓住院!你知道他为什么有脑血栓吗?因为他天天喝酒,就算上课也会醉!他月薪不低于8000元,女儿也曾就读于香港大学!妻子也是有工作的员工!他也有养老保险,那他为什么要水滴筹呢? 原因只有一个:

如果你能花别人的钱,你绝对不会想自己掏腰包!什么样的人才真正需要帮助?他已经到了别无选择只能卖房卖车的地步了吗?

很遗憾,许多人并没有从自己的财产下手。他们向朋友圈里的熟人和陌生人伸出手。一次次转发,让5块和10块的零钱组成10万和20万的大票!很多人治疗后甚至还剩下几十万!

当然,有些患者确实需要帮助,但这种情况很难界定!

病人将要被剥夺生命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医护人员的使命是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因为医疗特殊的工作环境,他们每天都会遇到好人去世,亲人哭泣的画面。

有些人因为钱而不得不选择所谓的保守治疗,然而,一些人现在利用这个给贫困患者筹集资金的机会谋利,从而玷污了这个纯粹的慈善机构,让好心人不敢盲目捐款了。当剥夺了真正需要它的病人的生存机会时,怎样才能不让人怨恨呢?

对于这种行为,真的会让人觉得很厌烦。显然不缺钱,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病,如果自己能解决问题,就不要浪费社会资源。因为真的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帮助。

不可否认,“水滴筹”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但是从疏忽和漏洞造成的“诈捐”来看,这个帮助人的平台逐渐变成了一个商业平台,在走向“善”的路上,“水滴筹”越走越错。

所以,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病人,我们应该伸出援手,每个人在献爱心的时候都要学会分辨,不要轻易上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