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温柔,又冷漠,多半是“边界感”很强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有尺度的“冷漠”,才能成就真正的温柔。

常听人说,越是温柔的人,越值得来往。

因为她们内心强大,能面对外界的所有考验,也能带给身边人更好的情绪体验,还能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诚然,温柔的好处众多。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倘若温柔没有尺度,会成为他人的负担,温柔也会变成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像生活中,有一种人格外温柔,对谁都十分热情,遇见什么事都不生气,别人的忙总是想要帮助。

说起来,这样的人没有问题,可如果长期来往,也许会让人觉得疲惫。

尤其是当自己有不想说出口的话,对方非要帮自己开解;当自己想一个人静静,对方非要陪着自己;当一件事自己不想原谅,对方非要坚持“和善”的时候,再温柔的人,也会令别人觉得疲惫。

你不能说这样的人就是有坏心眼,因为她们的问题,大多是不懂得适当“冷漠”,没有边界感造成的。

观察那些有边界感,让人相处不累的人也能发现,这样的人往往既温柔,又冷漠,原因很简单。

01.

温柔加上冷漠,说明待人有分寸

有这样一则故事。

寒冷的冬天里,有两只刺猬想要抱团取暖,刚开始它们离得很近,以为会十分暖和,没想到彼此的刺扎伤了对方。

无奈之下,两只刺猬只好分开,可是离得太远,单凭自己的身体无法保持体温。

在不断的尝试之后,两只刺猬找到了和对方相处的最佳距离,既不会影响取暖,又不会扎伤对方。

心理学家根据这则故事,总结出了著名的“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所表明的,是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空间,也需要一定的社交,这才应该在交往的时候保持合适的距离,不会被厌烦,也能被需要。

所谓的“保持距离”,其实就是指保持分寸感,也代表要学会温柔又冷漠。

好比和朋友接触的时候,可以在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但不应该随便靠近一个人,随便打听对方的隐私。

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再好,也不代表两个人就能亲密无间,有些时候太过亲密造成的,只会是人和人之间的厌倦。

反而是那些懂得适当冷漠的人。

看似温柔只是一时的表现,但其实这是他们懂得尊重,这才主动和别人保持距离,为了不制造过多的麻烦。

比如去别人家这件事,有些人觉得无所谓,但有些人会觉得被打扰。

温柔又冷漠,是能在他人不在意的时候,去别人家过夜,更是在别人在意的时候,同对方保持距离。

因为不是所有的温柔,都与热情有关,有些时候自己选择离开,也是无声温柔的表现。

02.

温柔又冷漠的人,往往更有原则

《一位校长的怪病》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德高望重,为人友善的校长,突然患上了怪病,心跳加速,无法行动,只要起床就会心悸。

这样的病情,连医生都束手无策,因为这位校长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可就是如此严重的病情,却因为一通电话得到了缓解。

原来,这位校长患病的原因,是他的朋友想让他担保借钱,他不想借,又不知道如何拒绝,情绪上的难受反应到了身体上。

生活中,不少人都是如此,总觉得对人温柔和热情是一件好事,却忘了再好的事,也该维持尺度。

所谓的“尺度”,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更是不给自己添麻烦。

好比自己不想做的事,总该学会拒绝;会让自己不开心的社交,总该学会推脱;违反自身原则的事,总该学会回绝。

想起《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句话:

“都说悲剧和痛苦可以让人越来越崇高,然而并不是;有的情况下,倒是幸福可以让人做到这一点,痛苦、悲剧往往让人越来越心胸狭窄,有着报复心理。”

很多人以为,自己帮到了别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的余生也会因此而觉得快乐。

帮助别人能获得快乐是真的,可如果帮助别人的结果,是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过得更糟糕,也许没有任何快乐可言。

更重要的是,自己损失越大,怨言越多,曾经的温柔,也会让人觉得伪善。

相比之下,那些偶尔冷漠的人,更会让人觉得温柔,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维护自己内心的秩序,如何选择该做的事,和拒绝那些不该做的事。

这样的人,不为难自己,才不会为难别人,越有原则,越是能哄自己开心,越让人觉得温柔和边界感强。

03.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的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种界限。”

人际交往中的道理真的如此。

有人觉得自己和朋友关系好,愿意为了对方放弃陪伴恋人,就认为对方也该如此;

有人太看重感情,认为自己对另一半毫无隐藏,另一半就不能藏有秘密。

可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到底如何规定,从来都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每个人不同的原则决定的。

真正的温柔,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并且不用自己的行为,去要挟对方,去改变对方。

那偶尔的冷漠,就是对一个人的尊重,也是对两个人关系的保全。

所以,观察生活中真正温柔的人,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的边界感往往很强,因为他们不仅温柔,还懂得适当冷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