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甡教授30年的育儿经验都在这里,关于你宝宝的吃喝拉撒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黄甡,男,主任医师,副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外治中心业务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面临季节的转换,娇嫩的孩子如何养护呢?孩子反复扁桃体发炎,反复感冒,反复咳嗽,反复……

这“反复”到底是为什么,是孩子抵抗力差了?还是……

“不正确”的生活方式才是孩子“反复”的根本。

黄甡教授:吃饭这事儿不能崇洋媚外

黄甡教授一再强调,高蛋白、高脂肪一定要少吃,肉、蛋、奶可不能当主食,这都不适合咱中原人。还有对那些费劲心思海淘洋奶粉的宝爸宝妈们,黄甡也泼了盆冷水,那些都是根据欧美人体质配方的,其实也不适合咱中国人。还有那些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育儿书,对咱中国小宝也不老对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吃米面少吃肉蛋没错。另外水果也不能过量吃,吃多生湿容易生痰,而且还是应该重点吃咱本地水果,那些南方来的,不要多吃。

黄甡教授:为啥孩子经常咳嗽,为啥晚上睡不安稳?

黄甡教授:一个原因,就是你给孩子晚上吃太多了。他说,吃多伤脾,中医看,脾主土,土壤都不好了,孩子就容易生病。另外俗话说“吃饱睡 咬牙流口水”,小孩也睡不安稳。

“你身子也休息了、大脑也休息了、眼睛也休息了,凭啥让胃还一个劲的工作,”黄甡教授说,所以对于孩子,也必须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黄甡教授:扁桃体反复发炎,割了它?NO!

黄甡教授:人体不能少了把门将军,睡觉打呼噜、憋气,动不动扁桃体发炎,很多医生的建议是,干掉扁桃体它们。这么小,就要挨刀麻醉,哪个家长不心疼,选择时不纠结。

黄甡教授则不赞成这一刀。他说,俗话说,“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扁桃体等其实就是人体的把门将军,轻易不要切除。中医保守治疗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黄甡教授:病从口入,吃的问题很重要

黄甡教授认为,根据孩子的体质,如何吃,吃什么,这个问题就很大。“两岁内宝宝应该喝白开水,现在孩子胖的和瘦的孩子都很多,为啥,都是喝饮料造成的。肥胖症、瘦猴都是喝饮料造成的。”

大便:平常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观察孩子拉大便的情况,每天能解一次大便,就是正常。如果一天三出恭,就要看大夫;三天不出恭,也要找医生;长期一天三出恭,也要找医生,看是不是脾胃问题,看大便的质地、气味、稀稠等。

小便:家长应该仔细观察这些东西,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要嫌臭嫌脏。小便是尿频,是清还是浑浊。

睡觉:小孩睡得好才能长的好,长得好坏,与睡眠有很大关系。睡前有哪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呢?睡前千万不要给孩子喝牛奶, 给孩子盖被要执行,“小孩睡得安,被褥要轻单”原则,即“给孩子睡觉时,不要盖的特别厚,越厚睡的越不安稳”。

“吃喝拉撒睡”是个大学问,黄老师这边也总结出了几个简单的措施,大家不妨对照着来啊。

“肺脾气虚的孩子,不主张喝牛奶;看手指上的小月牙很少,加上平时容易感冒、汗多,牛奶就不宜多喝;小月牙很多,平时喜欢鱼虾海鲜煎炸食品,反倒建议孩子多喝牛奶,牛奶可以滋阴润燥止渴。此外,老年人也可以多喝一些牛奶,可以有效防止骨质疏松,且牛奶营养价值高。”

关于吃的建议

一: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针对那些上吐下泻的孩子,家长这时不应该再给孩子喂食,不要让孩子吃那么多。久病体虚的人喝点小米粥,不用吃药,时间久了就能恢复身体正常机能。粥是最养人的,可以预防治疗很多疾病。比如,孩子经常盗汗出汗多,熬米汤的时候,装点桑叶装到纱布里,丢到米汤里一起煮;夜惊的话,就可以喝点麦仁粥。

二:饮食伤胃、则为呕吐;  饮食伤脾、则为泄泻。

胃气是往下走的,胃气上移就会呕吐;胃喜温,大冬天露着肚脐、胯部、冰淇淋,女孩儿多有不孕情况。

三:食生饮冷伤胃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这个地方该吃的东西现在大量吃,问题就来了。南方人体质不同,吃点水果补充电解质等,很快都通过汗液排泄,但北方不同,排不出来就伤脾。

四:舌苔厚,少吃肉。要吃肉,舌苔厚。

孩子舌苔厚,肚子里有积滞,消化功能弱,就不要吃油腻,可以靠清淡饮食来消化积食。只要看见舌苔厚,饮食就要清淡。身体弱的孩子吃东西不要太复杂。

五:热病稍愈,食肉乃复。

六: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

关于拉的建议

一、有病没病,肠胃扫净。

有病没病都不要让孩子有积食,让他的胃肠道处于干净状态,如果肚子感觉胀胀的,手心热了,就可以让孩子吃点消食清胃药。

二、要想别上火,大便别干着。

大便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排泄物,有近就有出。大便别“吝啬”,该拉出来就得拉出来。倘若大便拉不出来,孩子体内就会生内热,久了就会感冒发烧。

三、饮食伤脾,则为泄泻。

四、泡泡脚,能治拉肚子。

五、上吐下泻,脾胃反佐。

“吐”是胃的问题,“泻”是脾的问题。因为,胃是往下走的,上吐下泻说明脾胃功能紊乱,叫脾胃反佐。

关于睡的建议

一、吃饱睡,磨牙流口水。

出现上述情况,就意味着孩子有积食的表现。为何呢?流口水是脾的问题,由于脾不能给胃行精液,胃消化不了,就出现积食。

家长要注意,睡觉前不能做的事儿:宝宝看电视、动画片;尽量不要让孩子太兴奋,如果孩子多动,那就让他下楼活动精疲力尽再回家洗漱睡觉;睡觉前不许吵骂打孩子,这会造成孩子容易夜惊。

睡觉前,要注意孩子的被褥状况。如今已经过了农历7月节,家里就不要铺凉席了,如果宝宝肚子一受凉,秋季腹泻马上就会上来。

此外,不管老人还是孩子,早睡早起好。俗话说,“饭后百步走,睡觉不蒙头,早起看日头,不活一百岁也活九十九。”

二、胃里有食,睡觉不实。

三、横挺竖卧、蹬趴不盖。

四、胃不和则卧不安。

宝宝日常怎么做?

一: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

二:多吃米面,少吃肉蛋;多吃青菜,少喝牛奶 。

这一条主要针对过敏体质的孩子。此外,母乳不够的时候,也可以添加牛奶,但添加牛奶有讲究,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孩子,喝牛奶要谨慎。

三:要想睡得香,睡前一盆汤。

“汤”本意为热水洗脚,睡前热水洗脚,睡得就会好一些。洗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这泡脚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黄甡教授说,小孩子也应该泡。他举例说,以前的蒸汽火车,进站前,必须先放蒸汽,然后才能缓缓停下。

人也一样,白天靠阳气推动,到晚上,阳气仍在外,不如里,人就睡不安稳。泡脚,就是让热引到底下,达到收阳气的功效。

日常护理小妙招

一、凉住脚容易屙,盖头捂脚胜似吃药。

二、会用葱姜蒜,不给大夫找麻烦;会用蒜姜葱,不用找医生。

罗卜白菜马上该上市了,医生大夫也就马上没事儿了。黄教授称,大蒜虽被人称为“野蛮”代表,但是个很高的东西,孩子如果拉痢疾,可以烧蒜给孩子吃;经常流鼻血,大蒜捣成泥用创可贴贴于涌泉穴处,就可以解决问题。而葱也是一个很好的临床用药,葱白则是个很好的通阳药。

三、要想身体好,夜里不吃饱;不吃压床饭,不喝压床奶。

四、囟门受风,鼻塞不通。

五、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饮食要清淡,清淡可养脾胃。此外,黄教授提醒家长,要做到春捂秋冻,添衣不可过早过暖。

六、多吃萝卜少吃肉,让宝宝这阵不咳嗽。

十病九伤食,晚上要少吃。此外,牢记鱼生火,肉生痰,哮喘的孩子要少吃肉。家长要注意,多给孩子吃萝卜,这样可以减少宝宝咳嗽的几率。“天然药,副效少,抗生素,勿滥用。”黄甡教授称,不少家长不管孩子有病没病就让吃些小药,吃多了,当孩子真正病了,一些药物已经不管用了。

黄甡教授特别提醒家长,虽然中药是天然药,相对西药副作用少,但中药也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所以家长一定不能滥用抗生素,要记住孩子的抵抗力还是要从自我免疫功能中得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