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的现代研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0

1.利尿利用:猪苓煎剂,相当于生药0.25-0.5g/kg,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对不麻醉犬具有比较明显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可能是由于抑制了肾小管重吸收机能的结果。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免疫增强作用:猪苓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T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以及B细胞对LPS的增殖反应。猪苓多糖对小鼠全脾细胞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在12.5mg/(kg·天)剂量下,猪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对SRBC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能明显增强小鼠对异型脾细胞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促进异型脾细胞激活细胞毒T细胞(CTL)对靶细胞的杀伤。CTL是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具有关键作用。
2.2 一种非T细胞性促有丝分裂素作用。用正常小鼠脾细胞及胸腺细胞、裸鼠脾细胞及去除吸附性细胞后脾细胞培养,观察对不同浓度猪苓多糖的增殖反应。结果表明裸鼠脾细胞对猪苓多糖的反应与正常小鼠细胞无区别,即T细胞在此反应中不起作用;裸鼠脾细胞在去除吸附性细胞后,余下的细胞绝大多数是B细胞,但仍能对猪苓多糖发生明显的增殖反应,表明猪苓多糖具有B细胞促有丝分裂的作用。裸鼠脾细胞在去除吸附性细胞后对猪苓多糖的反应却明显减弱,说明吸附性细胞在裸鼠脾细胞对猪苓多糖的反应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揭示猪苓多糖可能是一种非T细胞性促有丝分裂素。但不具有血球凝集作用,不同于PHA和ConA等植物来源的促有丝分裂素。
2.3.对小鼠血液ANAE阳性淋巴细胞的影响:验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猪苓多糖2mg/0.2ml,连续7天。实验前、后取血涂片,用a-醋酸萘酯酶法,标记ANAE阳性T淋巴细胞,并测定百分率。结果表明,猪苓多糖对小鼠血液ANAE阳性T淋巴细胞总数无影响,对颗粒型阳性T淋巴细胞有减少,而对分散颗粒型阳性T淋巴细胞有显著增殖现象。
3.抗肿瘤作用:
3.1 对荷肝癌H22小鼠肝脏糖代谢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猪苓多糖给予荷肝癌H22小鼠腹腔注射200mg/kg×2天,于第10天处死动物,取出腹水,用伊红法检测每鼠肿瘤细胞总数。结果其抑制率为39%。腹腔注射100-200mg/kg共5天,可使荷癌鼠肝糖原积累增加,糖原异生酶: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增强,但对正常鼠肝脏无此作用。400mg/kg可使荷癌鼠亢进的皮质功能恢复正常。提示猪苓多糖有适应原样作用,这可能是它抗肿瘤作用的一个药理学基础。
3.2 对荷肝癌H22小鼠肝糖原积累、糖异生和分解酶系的作用:肿瘤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节和基因重排是通过关键酶而进行,由于糖异生是机体保持稳态的重要机制。选择糖代谢途径小的几个关键酶的活性及其动态变化作为指标,观察对肿瘤有效的猪苓多糖是如何增加荷癌小鼠肝糖原的积累。以猪苓多糖每天腹腔注射400mg/kg共5天,能使葡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从217±35上升到267±12umolp/克蛋白质/小时,果糖-1,6-二磷酸酶(F1,6-Pase)活性从263±25上升到448±56umolp/克蛋白质/小时,如单次腹腔注射同一剂量,G-6-pase活性1.5小时就明显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和48小时仍保持在较高水平,F-1,6-Pase在12和24小时才明显升高,而肝糖原要到24小时后才显著增加。但对糖原分解酶即磷酸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提示猪苓多糖给药后荷癌小鼠肝糖原积累是通过糖原异生酶活性的增高,加速糖异生使机体自稳状态改善而发挥作用。
3.3. 猪苓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猪苓提取物(主要为猪苓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抑瘤率达50-70%,瘤重抑制率达30%以上。经提取物治疗的荷瘤小鼠中,约有6-7%肿瘤完全消退。对肿瘤完全消退的小鼠,在1-6月后再接种肿瘤细胞,均不生长肿瘤,提取物经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及灌胃等给药,在一定剂量下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灌胃的效果较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差,给药量也大。预防给药对S-180起抑瘤作用。在单用化疗药不表现抗肿瘤效果的剂量下,加用适量的猪苓提取物会有显著抗肿瘤作用。对荷瘤小鼠脾脏抗体产生细胞明显增多,表明有显著的促进抗体形成作用,还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力。本品能提高S-180腹水癌细胞内cAMP的含量,在癌细胞增殖抑制率高的实验组,癌细胞内cAMP含量提升率也高,一般癌细胞内cAMP含量低于正常细胞,癌变越恶化cAMP含量越低。cAMP能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猪苓酮A-G,7种化合物对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3.4. 对实验性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雌性大鼠给于致癌剂BBN【N-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溶液0.25ml(90mg)灌胃,每周2次,共12周,每只总剂量BBN为2.16g,在同时饲以猪苓干粉90g/kg喂养。30周后处死。结果表明,膀胱总发瘤率由病理对照组的100%降至61.1%,减少了38.9%,每鼠肿瘤数和瘤直径显著低于病理对照组,发癌率由病理对照组的77.8%降至11.1%,减少了66.7%表明猪苓对BBN膀胱瘤的发生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4.对中毒性肝炎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以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腹腔注射给于小鼠,诱发成中毒性肝炎,在诱发前后腹腔注射给于猪苓多糖100-200mg/kg,均为隔4、8、12小时给药1次。均可明显阻止肝病变发生,SGPT活力下降,肝5'-核苷酸酶、酸性磷胺酶6-磷酸葡萄糖磷酸酶活力回升。体外亦有类似作用,表明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5.抗辐射作用:猪苓多糖具有防治小鼠急性放射病的明显效果,有效剂和时间都比较宽。分别于照射前2和48小时腹腔注射给予受致死剂量(800rad)全身照射的小鼠,可使其存活率提高30-70%。照射后给药,不论口服或腹腔注射都有防护效价,预防比治疗效果价高。猪苓多糖对受照小鼠的造血功能无保护作用,而对受照小鼠肾上腺皮质的应激机能确有明显提高。初步认为猪苓多糖的抗辐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增强了抗辐射损伤的能力。
6.其它作用:猪苓多糖腹腔注射给于小鼠48小时,能使小鼠胸腺细胞中3H-TdR的掺入明显增强,同时加速胸腺细胞的释放。由于一方面切除肾上腺后不再有这些现象,另一方面多糖能使动物血浆中皮质酮含量明显增高,因此可认为这些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而实现的。 别名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
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植物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Grifola umbellataPilat】的菌核。性味平、甘、淡。有利小便,渗湿之功能。近年来发现猪苓有抗癌作用。用于急性肾炎,全身浮肿,水肿,小便不利,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口渴,饮水则吐,受暑水泻,黄疸等病症。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北、山西、河南、辽宁、吉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均产。陕西省的安康、汉中、商洛、宝鸡、长安、渭南等秦、巴山区有野生。 1.选地整地
最好选择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东南或西南即半荫坡,土层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质壤上。植被物为桦木、橡、槭、桦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猪苓进行繁殖。
3.栽培时间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4.栽培方法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栽培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猪苓,一般核体松软,可作种核。
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
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 猪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具有利尿和抗菌作用,经研究发现有抗癌作用,需要量将会逐年增加。同时人工栽培猪苓已基本成功。我国森林资源丰富,适宜栽培的土地较多,发展生产潜力很大。
猪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保护工作没有跟上,群众连年采挖,资源越来越少;栽培面积小,单产低,收益少,发展缓慢。因此,应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工作,指导群众合理采挖;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研究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形成生产基地,确保医药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常用中药材)
1970年代至1980年代生产情况:
猪苓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全国猪苓生产不断发展,收购量逐年增加,购销同步增长,属于可以满足供应的品种。
猪苓购销变化不大,呈现相对稳定,逐年上升趋势;虽然1970年收购量有所下降,仍能保证市场需要,未出现过积压和脱销情况。1980年中药材市场放开后,由于价格的变化,猪苓购销大幅度上升,1983年收购127多万公斤,销售70多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常用中药材) 无水湿者忌服。
1、《医学启源》:“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
2、《医学入门》:“有湿症而肾虚者忌。”
3、《得配本草》:“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1、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50克。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猪苓汤)
2、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250克,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
3、治痃疟不分新久:猪苓50克,茯苓25克,柴胡20克,半夏15克,甘草5克,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发前服,渣再煎,发后服。(《方脉家宝》)
4、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嗜卧不食:猪苓(去黑皮)25克,肉豆蔻(去壳,炮)二枚,黄柏(去粗皮,炙)一分。上三味捣罗为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圣济总录》猪苓丸)
5、治子淋:猪苓25克。捣筛,以白汤三合,和方寸匕为一服,渐至二匕,日三夜二,尽,不瘥,宜转下之,服甘遂散。(《小品方》)
6、治年壮气盛,梦遗白浊:半夏50克,猪苓50克。上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先将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匀和丸,如桐子大,更用余猪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养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于申未间冷酒下。(《济生方》猪苓丸)
7、治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猪苓散)
8、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50克,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9、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250克,研为末,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10、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性状鉴别
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色、断面色白、体较重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黄白色。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散在的菌丝及粘结的菌丝团块。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粗细不一,或有结节状膨大部分,直径1.5-6μm,稀至13μm,大多无色,少数黄棕色或暗棕色;棕色菌丝较粗,横壁不明显。草酸钙方晶极多,大多呈正方八面体或规则的双锥八面体,也有呈不规则多面形,直径3-60μm,长至68μm,有时可见数个集结。粉末遇水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
理化鉴别
取粉末1g,加稀盐酸10ml,置水浴上煮沸15min,搅拌,呈粘胶状。另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氢氧化钠溶液(1→5)适量,搅拌,呈悬浮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