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桥的文化底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古老文化焕新姿
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逢节日,各地经常组织文艺表演或踩街活动,表演的项目有铜管乐、大鼓吹、高跷、弄狮、水车阁、南音、十八学士、水操等,无不让观众大饱眼福。而让人印象最深的,要数“水操队”游艺节目了。传说于明末,曾有不少官桥人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人解甲归田之后,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便召集村民操练水兵操,尔后这一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文艺节目。现在的“水操队”是一支由75名身穿古代水兵服装的人员组成的大型游艺队伍,在锣鼓声中表演单打、对打、水操壳操对练等节目。官郁村组织的水操队,曾代表安溪县赴泉州参加元宵节文艺踩街活动,其精彩表演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并获得活动的演出奖。而莲美村也值得一提,该村是一个乡村文化十分活跃的侨村,早在建国初期就成立了芗剧团,改革开放以后又发展高甲戏剧团,剧团的演员白天劳动,在夜间进行排练、演出,丰富了侨乡的文化生活。
位于镇境西部的赤岭,历史以来有七月祭祀英灵的传统习俗。传说驷岭大宗一世祖林复春原居西坪柏叶,因疆理官田,登驷马山巅,见山势起伏回转,龙虎翱翔,即在驷马山下卜筑定居。林复春于明天顺年间(1547—1464年)任七品散官。正统末,他为民请命,抚邓茂七农军残部三百流亡壮士,在林复春故里赤岭一同开垦,卜筑定居。为纪念诸壮士的创业精神,林氏先祖确定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日普渡祭祀壮士英灵,此俗一直延续至今。
官桥的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长足的发展。除新中国成立前华侨创办的蓝溪中学外,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又新办了官桥中学、吾宗中学和九年一贯制的江水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81年和1985年,蓝溪中学学生林丁丘、林志宏分别荣获全国业余体校游泳比赛少年乙、甲组第二名,教练、体育教师王端阳先后荣获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称号。2003年,该校学生高考被录取大学本科达149人,高中二年级会考优秀率达到81.18%,增幅均居全县、全市前列。1998年创办的江水学校,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教学48个班、92名教职员工、2400多名中小学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多次在“希望标”全国教学邀请赛及“海峡·冰心杯”全国青少年写作竞赛上获奖。2005年底,全镇共有幼儿园12所,小学22所,老年学校15所,中学4所,共有小学生6836人,中学生6484人。
官桥镇的卫生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官桥医院在1956年只设有病床15张,改革开放初期增至50张,现有病床达到200张,全院医护人员192人,设有30多个科室,年门诊数8万多人次,多次荣膺省、市、县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是泉州市“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的示范单位和省“绿化红旗单位”,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并获得国家卫生部长陈敏章的贺信表彰。该院还是国家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评定的“爱婴医院”,为泉州市卫生系统的红旗单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