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学生"

什么是"大学生"

现在总是很多人列举,说大学生如何如何?还不如不上大学,学点手艺。
其实我想想都可笑,说那些三本,专科的学生为大学生,都玷污了"大学生"这几个字。
说他们是大学生,岂不是说卖菜的也是商人嘛!
按照现在的分法,我觉得至少要是二本以上的,211的大学才能算是大学生。
2000年以前的本科都应该算是。

好多专科,三本的学校那种学习环境,学生的素质,也好意思叫大学生?

第1个回答  2022-02-16

大学生是指尚未从基础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毕业或者已经从高等教育毕业并进入社会的群体。

作为社会上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着年轻人和充满活力的人,是创业建设和创造的主力军,是社会进步的支柱。

按级别录取的方式通常有很多:专科和本科——应届高中毕业生(包括三所学校的学生)主要以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为基础,以及高中保送,高校自主招生和单一招生;大部分受过中等教育的毕业生是成人高考、国家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在普通高校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本科学习阶段,他们需要参加国家公共课程统一考试,然后才能电子注册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学和本科毕业生参加国家研究生(研究生)考试和其他录取方式。大学生要学习“大学”之道,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具有一定“治国安邦”能力的人。[1]

大学生是指正在大学学习或毕业的学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是两种学习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得到了国家的正式承认。黄金含量和社会认知取决于各种认知维度和学生自身。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获得学士或以上学位将不容易。真正的才能和学识才是王道。大学生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把改革开放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奋斗精神结合起来,,

第2个回答  2022-02-14

大学生,即在大学注册入学和接受教育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业余学习两类。在校大学生一般是指专门学习,不包括在职业余和自考学生。
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
一般社会上普遍认为在校大学生指的是在国家认可的高等院校内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生。
在高校只要尚未拿到毕业证还在上课期间且未参与工作者,大多属于在校大学生。

同时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人群。

大学入学方式按照层次通常有多种:专科和本科层次-应届高中毕业生(含三校生)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为主,还有高中保送、大学自主招生、单招;往届中等学历毕业生多以成人高考、国家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是其特殊的一种教育形式,介于成人与普通之间"、本科学习阶段需参加全国公共课统考,方可电子注册)、硕博层次-以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研究生(读研)考试等多种入学方式。

第3个回答  2022-03-10

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和专业高等教育还未毕业或受过高等教育已经毕业走进社会的一群人。



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具有开拓性的建设与创造的主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人群。

大学入学方式按照层次通常有多种:专科和本科层次-应届高中毕业生(含三校生)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为主,还有高中保送、大学自主招生、单招;往届中等学历毕业生多以成人高考、国家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是其特殊的一种教育形式,介于成人与普通之间"、本科学习阶段需参加全国公共课统考,方可电子注册)、硕博层次-以大学专科和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研究生(读研)考试等多种入学方式

第4个回答  2022-02-16

大学生指大学在读或毕业的学生。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是两种学习形式,都是国家认可的正规学历,至于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取决多种认知维度和学生本身。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取得都将不易,真才实学是王道。大 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地遵守宪法、法律,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增强法制观念,有良好的品德;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自觉遵守以下行为准则:
一、志存高远,坚定信念。
二、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甘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
三、勤奋学习,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珍惜时间,学业有成。

第5个回答  2022-03-21

1.心理承受能力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一样。很多同学看到自己的大学与想象中存在着巨大差异时,一下子就受不了了,立即就不读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2.独立生活能力

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学习的,他们只需要学习好,其他家务活都可以不用干。导致有些大学生连折被子都不会,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学校培养的不是只会学习的学生,而是有能力有素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应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

3.人际交往能力

4.应变能力

有些大学生成绩非常优异,经常拿奖。但是去应聘的时候,通常是笔试通过,但面试没过。最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有的大学生在面对多变的工作情况,难以应付。因此,大学生还应当有应变能力,变通能力,能减少工作中的麻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