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东村历史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槐东村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与槐泽的前身。古时被称为上王或王厝,南宋末年(约1276年),福建莆田的王姓家族为了躲避战乱,迁徙至此。随后,张、杨、李等姓氏的居民也相继加入。1938年,由于传说北宋王佑亲手种植了三棵槐树,预示其后代将显赫,村名改为槐泽,寓意槐庭的恩泽延续。


槐泽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之地。早在明朝末期,这里就已成为活跃的市集,名为“市内埠”。清朝康熙年间,卡路下设有了货运码头,商船往来于香港、泰国等地。到了清嘉庆时期,两院祠内设立了义塾,是当时县内为数不多的教育机构之一。19世纪末,槐泽已有钱庄、当铺、邮政代办所和货运码头,并且锡纸业开始兴起。1900年,庐真画馆的成立,是槐泽县的第一家照相馆,标志着当地艺术文化的发展。抗战前,槐泽商业鼎盛,拥有14处市街和商业区,约300多家商号,以及众多金纸业和锡箔加工工坊。


在历史上,槐泽孕育了不少名人,如明朝进士王彰、清乾隆进士王拱,以及革命志士王慕真、史学家吴贯因和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等。1950年,槐泽乡与建睦乡合并为槐睦镇,随后经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槐泽乡、槐东乡、许厝、李厝宫等村落先后合并或改名,直至1973年,以莲下大街为界,槐泽和槐东成为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域。槐东区域占地2.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3亩,截至2009年底,全村有2462户9884人,主要姓氏为王,张、杨、李等40余姓共同构成了这个社区的多元文化。




扩展资料

槐东村地处感德镇政府驻地南3.2公里处,风过尖北坡,海拔435米。原属槐植村,1982年4月析出为独立村。因村民为陈姓,取槐植的“槐”字,与陈姓的“东”字旁,为槐东。村委会设在分班,辖11个自然村。铁观音茶乡。槐东村系安溪县感德镇行政村,位于镇域东南部,西与槐植村、槐川村毗邻,东与岐阳村接壤,南与长坑乡接壤,北靠感德。全村面积为12左右平方公里,包含8个自然村,人口达3000人,750户,分为16个村民小组。槐东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00mm,年平均温度18度,光照得体,是发展茶叶的自然良好条件,是安溪名茶“铁观音”的主产地,其生产的“铁观音”名茶香飘四海,誉满全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1]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