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01 激发善意:尽力来自于本份,尽心来自于善意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我们雇佣的

不是人的双手,而是整个人,包括他的脑,  和他的心。

激发善意,  就是为了'“雇佣整个人”  。

你从来不可能真正激发一个人,你只能给他一个理由,  让他激发自己。

尽力来自于本份,尽心则来自于善意。

02 设计系统:分钱,花钱,赚钱

系统管理,就是通过设计系统,来构建

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之间的最佳关系,最终提高管理效率。

作为CEO,要先学会分钱,才能学会赚

钱。

让关键资源、关键环节,掌握在关键的人手中。

要标准化核心流程。

03 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激发善意,设计系统,还是不够的。管理,要“知人善用”,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要理解“合适”,就要先理解“不同”,因人不同,因时不同,因地不同。

04 反求诸己:发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就是从所有的问题中,找到

自身的原因。

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你自己。  你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  改变别人。

05 面向业绩:梦想归梦想,绩效归绩效

管理, 不永远都是大团圆结局,管理,还要时常做出真正艰难的决定。

公司里的第一层关系,是以董事会为代表的所有的股东,  和以CEO为代表的管

理层之间的关系。

另一层关系,是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  和员工之间的关系。

对绩效负责要懂得平衡三件事:

第一,功劳与苦劳。第二,梦想与现实。

第三,理论与实践。

01 激发善意:尽力来自于本份,尽心来自于善意

在商业模块,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企业如何处理与外部的关系;在管理模块,我们探讨的问题是,企业如何处理与内部的关系。外部的世界很精彩,内部的世界同样精彩,甚至更为复杂,因为我们要面对的主体,不再仅仅是一条条被验证的商业逻辑,我们要面对的主体,是极度不标准化、复杂程度堪比宇宙的:人。

所以,我们要和一群“不标准化的,复杂程度堪比宇宙的”人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件,任何单独个人都无法完成的使命。

这听上去很吓人。那么,管理有没有被验证的方法呢?这些方法下面,有没有本质规律呢?当然有,“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的员工,你看到他的时候,他似乎都在努力工作,你稍微一转身,他就上网看小说,淘宝购物,微信聊天。或者,你有没有这样的员工,不上网看小说,也不购物,还不聊天,一直在干活,看上去兢兢业业,但就是不出业绩?

第一种情况,叫:出工不出力;第二种,叫:出力不出活。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IT部门封掉淘宝和微信?这么多APP,你能全部封掉?流程化管理,比如每天必须给客户打30个电话?你可以衡量个数,你如何衡量语气,语调,语速?

德鲁克老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方法论虽然重要,但是在用方法论让员工“能干”之前,关键是让他们“想干”。让他们“想干”,就要“激发善意”。

概念:激发善意

案例

有一家公司,人类都已经无法阻止了。这家公司就叫做:海底捞。江湖上,流传着很多关于海底捞的传说。比如有客人想把没吃完的半盘西瓜打包,海底捞员工给他包了一整个西瓜。真是: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这样的服务,是任何标准流程无法具体规定的。之所以员工能这样想尽方法打动顾客,是因为公司这样想尽方法打动了员工。

海底捞如何打动员工、激发善意?农村孩子来到城市,公司会给他们培训如何使用ATM机,如何坐地铁。发工资时,公司会把一部分钱直接打给他们的父母,让他们也感受这份荣耀。店长离职,就算去了小肥羊,公司都会给这个员工8万元的嫁妆。如果是小区经理,给20万。大区经理,送一家火锅店,等等等等,据说数不胜数。

这样对待员工,稍微有点感恩之心的员工,能没有“善意”吗?大家绞尽脑汁,出工、出力、出活。海底捞有近万名员工,流动率保持在10%左右,而中国餐饮业的平均流动率为28.6%。

同样工作8小时,能做多少事,和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巨大。德鲁克认真研究了20年IBM后说:我们不能只雇佣员工的双手,而必须连双手的主人一起雇佣。

激发善意,就是为了“雇佣整个人”。你从来不可能真正激发一个人,你只能给他一个理由,让他激发自己。

运用:案例

案例1:京东刘强东

比如刘强东。身价300亿的他,每年都要选个日子,与库管、配送人员一起吃果冻,再用果冻杯喝白酒。甚至,他还要找一天,亲自送货。据说有次视察员工宿舍,他怒了:我们的员工怎么能住这种地方。

案例2:顺丰王卫

比如顺丰的王卫。他的快递员不小心把一辆车刮了,司机下车又打又骂,在网上引起众怒。王卫公开说:我王卫向着所有的朋友声明,如果这事我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案例3:美国西南航空

美国911事件后,航空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虽然管理者们口头上喊“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但他们迅速裁员,砍掉近10万的“最大资产”。可是,西南航空公司决定,虽然每天亏损三四百万美元,但坚持避免裁员。西南航空的决定,感动了员工,激发了善意。他们更努力地工作,提出很多降低成本的建议。甚至,有的员工将自己的红利和部分工资捐给公司,还有的员工在退税支票上签字,直接将钱转到公司名下。

尽力来自于本份,尽心则来自于善意。

小结: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这一讲是管理模块的第一课。我们从一个基本的问题开始:管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更科学的流程,还是更团结的心?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善意。我们雇佣的不是人的双手,而是整个人,包括他的脑,和他的心。

关于如何激发善意,很多管理学者有很多的研究,比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等,我们将用一单元的篇幅,详细讲述。

你觉得,你雇佣了你员工整个人,还是只雇佣了半个他,或者八分之一个他呢?你在用什么办法,提高他的使用率呢,通过加班,还是别的办法呢? 来和我一起过过招吧。

02 设计系统:分钱,花钱,赚钱

你开了一家拉面馆,生意时好时坏,但这不是最头疼的事情,最头疼的事情是,你开始不知道怎么处理和拉面师傅的关系了。

为了提高拉面师傅的积极性,你决定按拉面的销量,每卖一碗,给他5毛钱提成。你欣喜地发现,拉面馆的生意确实越来越好了,但同时,牛肉用量也在急剧增加。原来,拉面师傅为了更多销量和更多提成,在每碗面里,放了超量牛肉,客人们很喜欢,销量提升了,拉面师傅也拿了不少提成,但拉面馆反而亏了。

你想这样不行啊,改为固定工资吧,大不了我发高一点,激发善意嘛。你焦虑地发现,拉面店生意越来越差,因为拉面师傅在每碗面里放很少的牛肉,客人抱怨越来越大,所以都不来了。而他反正拿固定高工资,更乐得清闲。

一家非常小的拉面馆,居然也有让人头疼的管理困境。那怎么办呢?解雇这个拉面师傅吗?但如果下一个拉面师傅也这样呢?或者把女儿嫁给他,激发善意?那采购师傅怎么办?你有几个女儿可以嫁呢?

概念:系统管理

美国管理学家弗理蒙特·卡斯特和罗森茨威克认为,公司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人和其他生产资料一样,都是这个系统中的要素。差别是,人这个要素是主动的,而其他要素是被动的。我们当然要激发善意,这有助于提升“人”这个要素的“主动性”,但同时,也要理清包括人在内的所有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系统,才能产生巨大的整体价值。这派观点,被称为: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就是通过设计系统,来构建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之间的最佳关系,最终提高管理效率。

案例

七个和尚住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但每天都觉得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分粥,结果,只有在轮到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才能吃饱。后来,他们推举七人中道德最高尚的和尚分粥。结果,大家想尽办法讨好他,贿赂他,各种腐败。再后来,他们组成一个三人分粥委员会,四人评选委员会,结果,大家互相攻击,相互扯皮,粥都凉了还没结果。

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的最少,分粥的人必须想尽办法平均。从此,大家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这七个和尚,先后使用了四种不同的“管理系统”,结果证明,只有第四套系统,才是最高效的。错误的系统,甚至会把道德高尚的人,变得腐败。

运用:如何设计周密的好系统呢?

如何分钱,就是如果赚了钱,你拿多少,我拿多少。比如那个拉面馆,可以先设定一个目标销售额,销售额之内拿工资,销售额之上,拿利润的50%作为奖金。奖金发放的前提,是每月牛肉的耗损量,在正常值20%内波动。这个分钱的方法,能把拉面师傅的利益,和拉面馆绑定起来。作为CEO,要先学会分钱,才能学会赚钱。

如何花钱,就是该花多少,怎么花,谁决定该不该花。比如那个拉面馆,放牛肉是关键的花钱环节,怎么花,谁决定该不该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后那一把牛肉,让老板娘来放,让关键资源、关键环节,掌握在关键的人手中。

如何赚钱,就是什么样的目标、战略、流程、任务,被证明是能赚钱的?能提炼吗?能标准化吗?比如那个拉面馆,老板熟知自己的业务后,确定最佳做法后,可以制定SOP(流程规范),面条的量,水的量,肉的量,下锅出水的时间等,具体都可以规定。这样就把赚钱的核心能力,拉面的品质,从依赖拉面师傅,变成依赖流程。

小结:认识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就是通过设计系统,来构建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之间的最佳关系,最终提高管理效率。人的主动性重要,好的管理系统也重要,因为好的管理系统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管理系统可以让好人变坏。

作为管理者,你觉得激发善意更重要呢,还是好的管理系统更重要?作为员工呢?你有什么有效的“分钱、花钱、赚钱”的管理系统可以与大家分享吗? 来和我一起过过招吧。

03 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你从创业开始,你的亲姐姐就一直在帮你管理公司的财务。创业之初,那也不能叫什么财务,就是一些进账和出账,看着公司账面上那么点钱,谁都不准乱花。然后,公司做大了,员工越来越多了,开始各地开分公司了,总部也开始有事业部了,公司不仅仅需要会计和出纳了,需要懂公司财务规划的专业人士了。你姐姐已经明显吃力了。再后来,你的公司准备上市了,事务所进驻,开始做审计,各种专业的会计准则,公司财务预算,坏账计提原则、确认收入的准则等等。你姐姐这时候已经完全无法应对了。

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激发善意吗?她是你姐姐,那真是全身心的为公司管好每一分钱,120%的善意;那设计一套系统吗?设计好一套分钱、花钱、赚钱的机制,然后交给她来管?可是她也不会啊。或者,干脆给她配一个学财务管理的博士做副手,让她继续做CFO?

有时候,就算我们试着去激发善意,提高人的主动性,或者设计系统,梳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也不一定能提高管理效率。因为,这个“人”就不适合做这件事情。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有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知人善用。

概念:知人善用

案例

有某公司营销部门的负责人A,手下有上百位员工。你知道,销售团队,年龄不同,性格各异,但个个都是人精。直到有一次,他面试了一位下属B。

这个B同志,从简历上看,真是很平庸,乏善可陈的几段经历,看上去也不是很顺利。很多面试者都自信心爆棚,滔滔不绝,但他总给人的感觉不自信。本来都要否掉了,但突然看到他的简历中有一处很特别:高中复读了四年,最终考取大学。

A决定录用了B,并对他说:“你一定能成功!”B很惊讶,A说,“你复读了四年,终于考上大学,说明你非常有毅力,非常执着,凭这种精神,做什么都能成。”于是,A把最难啃、最难伺候的大客户都交给了B。后来,他几乎搞定了全部这些客户,还开发了几个很有价值的新客户。B的工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坚持不懈地去与客户沟通。甚至有客户说,每天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都是B打的,被他的诚意和坚持打动,开始信赖公司。现在,这个B,已经是某分公司的副总经理了。

A所做的,就叫做:知人善用。

知人善用,就是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运用:洞察差异性

第一,因人不同。

人生来平等,但又生而不同。了解差异性,不要拍脑袋,试着借助一些前人的思考,现成的工具。比如MBTI。我在微软刚开始管理团队时,被要求在网上做了200多道关于判断和取向的题。拿到报告,我非常惊讶。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外向的人,但其实不是,我的外向,是职业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有效行为,但我的能量,其实来自于安静地思考。

第二,因时不同。

不但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会变得不一样。刚进公司的时候,通常热情高涨,但能力不行。这时,不要急着对这个人下定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强,但是热情会削弱。这时也不要急着对这个人下定论。作为管理者,你应该调整自己,学会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管理同一个人。我们把这叫做:情境管理。

第三,因地不同。

这个地,指的是环境。他与直属老板是否相处和睦,直属老板是一个人工作状态的几乎决定性因素;他与周围的同事是否能力互补,这件事情的愿景、目标,以及对应的流程和管理方法,是否能释放他的能力。这种人和地的匹配性,可以通过有效的1:1沟通,来不断了解和磨合。

我们回到开始的案例上来。也许你可以给你姐姐足够的股票激励、创始人身份的同时,把她放在出纳的位置上,让专业的CFO来管理财务。自己姐姐、创始人做出纳,说明:任人不唯亲,同时,也有震慑和监督作用。

小结:认识知人善用

激发善意,设计系统,还是不够的。管理,要“知人善用”,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要理解“合适”,就要先理解“不同”,因人不同,因时不同,因地不同。

作为管理者,你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吗?作为一名员工,你有觉得老板的做法很好,可以讲讲的嘛? 来和我一起过过招吧。

04 反求诸己:发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创业者A结合自己的线下资源,比如一个皮鞋品牌,觉得可以考虑在互联网上开一个专门卖鞋的B2C网站。于是他和那个品牌合股,雇人开发一个独立的B2C网站,开始网上卖鞋。这时候,A觉得应该招一个销售总监,来完成大家对销售的预期了。但是,招了几个,业绩改善都不明显。于是A开始感慨: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啊。

A的问题,真的是缺人才吗?也许不是。也许A真正的问题,是他自己。

概念: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就是从所有的问题中,找到自身的原因。管理里面从来没有“你应该怎么样”,更没有“他应该怎么样”,只有“我应该怎么样”。从来没有什么叫“这一届员工不行”,只有自己不行。如果真的是员工不行,你没有把不行的员工换掉,也是你自己不行。

案例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别人做不好,一定要反问自己,是否管理有问题。

化繁为简的能力,是组织的能力,是管理者的能力,不是工程师的能力。怎样才是好的管理?我们来看看盖房子。你找20个工人来,说,这是图纸,这是钱。你们必须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把房子在20天内盖好。这是不现实的。作为管理者,我们懂得如何化繁为简。我们要先把工种先分为木工、水电工、瓦工等等。再把工序分为一二三四五。然后,重要的部分来了,你要给每个工人下达一个“简单”的指令,比如把砖头直直地砌起来,3米高、2米宽。就这样。

工程师只应接受简单的指令。我们“期望”大家足够聪明,但如果把质量“依赖于”大家的聪明,就会把公司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上了。

对人才期望过高,对现有能力和主动性不满,可能是因为管理的薄弱。我们要懂得“反求诸己”。

我在中国最大的私人董事会机构“领教工坊”带领一个十几位企业家组成的私人董事会小组。这些企业家平时在企业里面也许都是永远的伟大光荣正确。但是当十几个都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人坐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互相照镜子,看到很多公司的问题,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一身冷汗,甚至痛哭流涕。

正如领教工坊的口号就是“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就是,摆好姿势射击。没有射中目标,不要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要研究自己的射击姿势是否有问题。

运用:两个传闻故事

故事1:

周鸿祎早期是做3721,卖中文域名的。这玩意难卖,看不见、摸不着。开发出这玩意,招一个销售总监,给他定指标是最容易做的事情,这似乎就叫:管理。但是,有用吗?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东西卖给谁、怎么卖,当初为什么要开发它呢?

周鸿祎制订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他找到一群销售人员,给他们几个简单的指引:1)到二线城市去,2)引:中文域名就是网上门牌号码,3)诱:你不买,别人可能就买了。据说就靠这样简单的销售策略,3721中文域名销售战绩颇丰。

这样的销售策略,你需要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是销售大师吗?不需要。

故事2:

另一个故事有关史玉柱的《征途》。这是一款新游戏,怎么卖?当时网络游戏是盛大《传奇》的天下。标准“管理”的做法是:找一群销售,给销售定指标,和奖金挂钩,然后让销售各显其能。有用吗?

传闻史玉柱制订了一项“策反”的销售策略。他找到一批人,每天去玩《传奇》。他们的任务很简单:1)找到其他玩家,2)聊天,3)说:《征途》挺好玩的,去玩吧。

这样的销售策略,你需要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是销售大师吗?不需要。

这两个故事都未经验证。但听闻后,深感这两个“策略”的简单、高明。

小结:认识反求诸己

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你自己。你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改变别人。我们会用三周,来教大家如何:从员工到经理,从经理到总监,从总监到CEO,不断提升,反求诸己。

你作为管理者,遇到问题,经常从员工身上找原因,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作为员工,你老板做得怎么样呢? 来和我一起过过招吧。

05 面向业绩:梦想归梦想,绩效归绩效

2001年的911,航空业遭遇黑天鹅式危机,纷纷裁员,但西南航空坚持不裁,结果激发了大家的善意,想尽一切办法帮公司省钱,甚至捐钱,最终大家同心协力,渡过了难关。

但你可能会想,万一呢?万一大家怎么省钱都没用,最后现金流快断裂了,西南航空还会坚持不裁员吗?裁1000人,剩下的9000人能活,不裁,1万人都死,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管理,不永远都是大团圆结局,管理,还要时常做出真正艰难的决定。

概念:面向业绩

案例

西南航空的坚持不裁员,和这家IT公司连“家人”都裁掉,哪一个,才是正确的管理决定?

为了绩效,这家IT公司认为,必须立即止血,否则连长期长什么样都看不见了。

后来,那家IT公司的董事长出面道歉:裁员,是因为公司犯了重大战略决策失误。但同时,这家公司也开始在“亲情文化”中,加入“绩效文化”。这家公司后来发展得不错。30年庆的时候,写《公司不是家》的这位员工,给董事长写信,说自己买了房买了车,感谢公司。

绩效,就是达成公司的经营目标。

管理,也许从来就不曾性感过。要理解这件事,就要理解公司里的两层关系。

公司里的第一层关系,是以董事会为代表的所有的股东,和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之间的关系。这一层关系,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关系。CEO,就是首席执行官,只是管理层的最高代表,负责执行董事会对绩效的要求。这一层的关系,叫:治理。

另一层关系,是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交错复杂,层层汇报,互相包含,很难区隔。如果你一定要划一道界限,能参与CEO月度会议的那一层,叫管理层,或者叫核心管理层。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叫:管理。

董事会负责把公司的愿景,改变世界的梦想,翻译成经营的绩效目标,管理层负责达成这个目标。梦想的归梦想,绩效的归绩效。管理层,或者说,本质是执行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命必达,对绩效负责。

运用:对绩效负责要懂得平衡三件事

第一,功劳与苦劳。我们常听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是我也有苦劳。”大部分人,可能只关注自己的付出,但并不关心付出的效果。但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清楚,我们应该为苦劳鼓掌,但是为功劳付钱。

第二,梦想与现实。活着,是目的还是手段?当活着不是问题的时候,活着是手段,意义才是目的。可是,当活着都成问题的时候,活着,就是目的本身。企业也一样。赚钱,是目的还是手段?当赚钱不是问题的时候,赚钱是手段,梦想才是目的。可是,当赚钱都成问题的时候,赚钱,就是目的本身。

第三,理论与实践。每过一段时间,管理界就会流行一些新鲜有趣的管理理论,很多人像追星一样追逐这些理论,甚至像研究“一根针尖上可以站几个天使”一样,钻到牛角尖里。德鲁克说,管理首先是实践。有用的,就是好的。新的、漂亮的不一定就好。

小结:为什么要面向业绩?

企业家可以面向梦想,管理者必须面向绩效。激发善意、设计系统、知人善用、反求诸己,最终都要体现在绩效上,企业才能先生存,后发展。为了绩效,我们要平衡功劳与苦劳,梦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

说来容易,但是平衡功劳与苦劳,梦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是如此之难。作为管理者,你怎么做的呢?作为员工,你觉得你的老板们做得怎么样呢? 

来和我一起过过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