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袁世凯:有曹操之志之遇,却遇见完全不一样的乱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袁世凯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其在民间污名之重,比之李鸿章,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污点主要集中于:戊戌政变中出卖维新派人士、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签订二十一条和晚年称帝。然而当我们回到二十世纪初叶的历史情境中,除了称帝这一逆历史潮流而动,极为不智的行动之外,其他三条都是后来人苛求古人。

袁世凯的真面目,是旧时代的一个曹操式的人物,其在治世则为能臣,其在乱世则为奸雄,袁世凯当得奸雄二字。

戊戌政变前夕,康梁求助于袁世凯,希望袁发动其手下新练出的新军围攻颐和园,杀死慈禧,发动政变。不能说袁世凯天生奸邪,他只是在当时情景下审时度势,为了自保而告密。

首先,当时袁世凯新军人数不足万人,且远在天津,虽军械军制都是德式的,但与京城里的军队和禁军相比,实力实在悬殊。

其次,在封建时代,谋逆是诛九族的大罪,作为一个不坚定的倾向维新思想的政客,他不会做折本的生意。等到满清日益江河日下,而袁拥兵自重之日,他的野心才暴露出来,就像满清末代皇帝溥仪的逊位,就是袁武力逼迫的后果,因为那时清政权里已经无人能与之抗衡,所以满清的倒台和民国的建立事实上是北方袁世凯北洋军队武力威胁和南方革命党武装起义的合力所成。

民国初期的三股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袁世凯、黎元洪、孙文,其中袁和黎都来自北洋体系。所以,在当时的状态下,袁是唯一有实力保持中国统一和稳定的人,在他死后,北洋新军就失去了一个统摄全局的强势人物,开始了军阀混战的格局。所以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是大势所趋。

设想他效仿华盛顿,手握重权,却能为黎庶福祉着想,亲手落实共和制度,则中华民族幸甚,他也必将流芳百世。然而,我们这五千年权谋文化下,所能生出的只能是曹操袁世凯之流。

然而,袁世凯比之曹操确有失算的地方。曹操手握汉末军政大权,却始终不肯称帝,其打算有二:一是不愿意在一个儒教中国拥有一个篡逆的乱臣贼子的污名,而是知道人心向汉,称帝的时机不成熟。所以他才说若天命在我,我愿为周文王,暗示他的儿子去完成了他的未竟之业。

而袁世凯,何以在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时代逆潮流而动?他有自己的打算,他心心念念的是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度,君主立宪必须要有个君主,满清的皇帝既然没有了,那就自己造一个。

第二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想当太子,伪造了一份《顺天日报》,里面写满各国列强希望袁称帝的假新闻,让袁以为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在这两大心结之下,一时头痛脑热称了帝,没成想一失足成千古恨,称帝引发举国上下排袁,袁在心力交瘁之下做了80多天皇帝就黯然死去,留下千古骂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