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6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并深入理解。

  3.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关于灯光的一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灯光的一段视频。

  2.教师小结,导入。

  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人们感到很安宁,很温馨。但这灯光的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灯光》

  3.板书课题8.灯光

  4.介绍作者。

  王愿坚是当代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曾担任《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编剧。

  5.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围歼(jiān) 豫皖苏(wǎn) 电钮(niǔ)

  千钧一发(jūn) 璀璨(cuǐcàn) 黑魆魆(xū)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憧憬:向往。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万盏灯”——这么多得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生: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生:让我们知道:无数先烈正是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因此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5.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灯光”的含义,接着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呢?

  生:让课文的内容相互联系,以一个线索贯穿。

  生:让内容相互照应,联系更加紧凑。

  生:起着点题的作用,让题目像珍珠一样闪亮!

  四、复习写作方法。

  1.课文中哪些内容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举例说明。

  激烈的围歼战是“面”的描写,郝副营长的思考与点燃火光是“点”的描写。

  2.学生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将描写灯光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写一段话。

  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

  板书设计

  8.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幸福生活

2.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革命先烈的为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的生命代价。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是,文章比较简单,学生的预习比较充分,对于文章的理解没有太大的难度。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由于让学生准确的概括课文比较不容易达到语言简练,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并且学习概括课文,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填主要内容的方式,最终可以全班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理清文章脉络。一个问题“哪些内容写的是现在?哪些内容写的是往事?”这样学生很快的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接下来就是课文的主要部分,找到本文的文眼就是“多好啊”,学生很快可以找到前两个“多好啊”,而第三个需要教师随堂指导找出。在汇报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汇报,学生分别分析出了第一次“多好啊”是在赞叹如今的美好生活,第二次“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的羡慕与愿望,第三次“多好啊”是郝副营长幻想着有一天胜利了孩子们可以在灯光下学习。

  不足之处是,首先,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过渡的不够流畅,过渡语在备课时没有注意,只有在运用的时候发现还要再注意,这样课堂的流畅性就会显现;其次,情感升华的不到位,学生在说给郝副营长的话里,仅仅是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并没有联系自己今天的学习,最后需要教师提点,想到了要努力学习不辜负郝副营长等革命烈士的牺牲;另外,学生越来越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他们渐渐的对革命烈士的付出变得越来越冷漠,学生的爱国情感需要激发,但是教师的激发显然不够。

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接触这篇课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