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礼仪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14
1. 殡葬礼仪知识
在人们的生命中,死亡是一个自然现象。在面对安葬事宜时,了解一些殡葬礼仪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一些关于殡葬礼仪的知识,供您参考。
(一) 与先人相关的日子
01. 先人每年的生日(重要祭祀日)
02. 先人每年的忌日(重要祭祀日)
03. 先人去世后的第七天(头七,相对重要)
04. 先人去世后的第十四天(二七)
05. 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相对重要)
06. 先人去世后的第二十八天(四七)
07. 先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月
08. 先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五七)
09. 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二天(六七)
10. 先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七七,相对重要)
11. 先人去世后的第一百天(百日祭)
(二) 传统祭拜日子
01. 农历年三十,除夕(除夕祭祖,重要祭祀日)
02. 农历年初二(开年祭祖)
03.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祭祖)
04. 公历4月5日,清明节(清明扫墓、最重要祭祀日)
05.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祭祖)
06.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祖先)
07.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祭祖、扫墓,重要祭祀日)
08. 农历十月初一,祭祖节(上坟、祭祖)
09.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祭奠先人)
10. 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冬至(祭祖,重要祭祀日)
11.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
2. 殡葬礼仪知识
国人历来尊崇“死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对于故去人们的殡葬仪式都比较复杂。豫北的殡葬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报丧:亡故亲人的事主,一般都会先请来几位辈分较高的族人和通晓礼仪的“执客”,共同商定下葬日期。下葬分“逢七”和“逢五”,而且还有“忌土”的避讳。“忌土”按照姓氏稍有不同,有的姓氏忌六月和腊月,有的姓氏忌三月和九月(均是农历)。如果正好赶上“忌土”的月份,是不能开挖墓穴的,只能在墓地旁边临时搭建“丘坟”,到清明节、中元节等“鬼节”时再举行正式下葬仪式。下葬的日期定下来后,事主会请专门的人分赴亲朋好友家报丧,通知下葬日期。
哭路:当收到亲人亡故的消息后,亡人已经出嫁的姐妹、女儿、侄女、孙女等要从自己家里一直哭回到事主家里。在哭路开始前,还有给家里的上辈如婆婆磕头报丧的仪式,上辈会准备黄纸和鞭炮,并派人陪同回娘家。因为边哭边走毕竟不怎么顺当,路程较远的,也没有那么多力气,很多人都是从自己家里出来哭出自己居住的村子,就不再哭了,直到快进入娘家的村子时再开始放声大哭。
入殓:当亲朋好友都到齐后,要给亡人穿上寿衣(大部分在去世时已经穿上),抬到棺材里入殓。棺材里面会撒入草木灰,一般要找七户人家的草木灰,并要象征性地付给这七户人家几毛钱。寿衣不能有扣子,如果有扣子,一定要摘下,但不能用剪刀等铁器剪掉。
送盘缠:亡故的第二天晚上,要给亡人“送盘缠”,也就是在十字路口焚烧黄纸和纸折的元宝等,祈愿亡人的灵魂顺利升天,遇到难题可以“花钱”打通关节,不会被恶鬼欺负。对于已经出嫁的女儿、侄女、孙女等,黄纸的重量有一个规定:必须是九斤四两。“九、四”大概是“救死”的谐音,寓有盼望亲人能够活过来的愿望。
三天和封口:亡故的第三天,亲朋好友会赶到事主家里进行祭奠。到晚上,要进行封口仪式:封死棺材的盖子。在封口前,亡人的大儿媳要端上一碗清水,给他“净面”:用棉花蘸上清水,擦拭脸部。擦一下,扔掉棉花,再用新棉花蘸水擦拭,反复若干次。剩下的清水,大儿媳还要喝下去。“净面”后进行遗容瞻仰,亲朋好友按顺时针的方向环绕棺材一周。在这个环节,忌讳泪水洒到遗体上,以确保亡人安心上路。
出殡:按照既定日期,亡故的第七天或第五天,亲朋好友会再次来到事主家里,一同参加出殡仪式。事主家里会搭建灵棚,摆上亡人遗像,遗像前再摆上五份馒头(每份五个)、五份荤菜、五份素菜,以及酒壶、酒杯,供人祭奠。灵棚前侧两边用白纸黑字书写“慎终须尽三年孝,追远常怀一片心”等样式对联,横批一般是“当大事”或“祭之以礼”。出殡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下午三、四点钟,棺材安放到一架由十六人抬的“仪杠”上,男人们在仪杠前面,女人们跟在仪杠后面。这时候,亲朋好友以及街坊邻居还要按照类别,推选一名主祭带领大家再次进行集体祭奠。祭奠的形式很复杂,有“二十四拜”“巧十三”等。
下葬:在从事主家里到墓地的路程上,仪杠是不允许着地的。执客会时不时地大声吆喝“孝子谢仪杠会”,男人们就回身磕头感谢抬仪杠的人。棺材安放到墓穴后,亡人的近亲还要认真观察棺材的方向、方位等。都满意了,才会封土筑坟。不过,由于这时候亲人们都比较悲痛,坟丘不会筑得很大。下葬后的第二天,近亲还会再次上坟封土,称之为“复三”。下葬后第三天,亡人的儿女要带上礼品,到姥姥家受泪,表明自己对亡人的孝心。整个殡葬仪式基本就结束了。
除了以上主要仪式外,还有“过七”(从去世那天开始计算,每七天上坟烧一次纸,七七也称为尽七)、“百纸”(去世的第一百天上坟烧纸)、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等。在那些主要仪式中,还包含很多细节性的活动,如:点长明灯、扎社火、缝孝鞋、做孝衣、撕香帽、扯分手布、摔牢盆、撒引路纸斗等。
“人过三年,啥也不啥”,尽管殡葬礼仪如此繁复,通透的人们还是会悟出一些道理的。如果生前对亲人尽了孝心,这些礼节,只能是那些不孝装孝的人们讲排场的载体。对这些排场,删繁就简也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