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粮仓——闽北浦城、建瓯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本周出差去了趟福建南平,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却也增长不少见识。在公务时间之余,闲逛了几处有意思地方、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了解了一些当地风俗,甚是舒心。

南平市是福建省的地级市,地处福建最北端,与浙江、江西两省交界,俗称“闽北”。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形成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貌,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武夷山就位于南平市。此次出行主要经过浦城县、建瓯市(县级市),因此简要介绍这两个县。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为闽、浙、赣三省七县结合部。县城距省会福州市218公里(直线距离),从福州乘坐高铁约63分钟到达武夷山东站,再驱车70分钟抵达浦城县城。从福州出发,只有直达客车(约4-5小时),无直达火车,交通上还是不够便利。

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4℃。平均年有雪日7.4天,连续降雪最长达7天,积雪最深曾达28厘米。对于南方人来说,能见到雪的机会可不多,一场雪带来的欣喜程度或许是北方人难以理解的。

入住贵都大酒店,虽然没有评星级,但300多元的标间价格几乎配备了四星级酒店的标准,推荐。

酒店附近有一座梦笔山,只有不到30米高。相传此山原名孤山,南朝萧子开〈建安记〉载:“孤山在环障之中,其地平坦,悉是沟膛肝陌,此山挺然孤立,因名。”孤山,因南朝文豪江淹的一个故事与它有关,而改为梦笔山。元徽二年(474),江淹被贬为浦城(当时称吴兴)县令,他常在县内山川留连,而对孤山特别钟爱。相传,一夕宿山中,梦中得到一管五彩花笔,日后文思如涌,诗文多佳句,遂传为“梦笔生花”的美谈。山以人显,孤山后亦改名梦笔山。山虽有名,可惜当地政府没有好好利用这个素材做文章,山下成了货车的停车场,山顶一座简易寺庙,平时上山的人也不多。

闲逛县城竟无意中看到“三山会馆”,作为福州人,倍感亲切。因福州别称“三山”而名,可以理解为当年的福州市政府驻浦城办事处。

不仅如此,还见到传说中的“浮桥”,又对这个老县城增添几许好感。

桂花,俗称木樨。在浦城,四处可见桂树。尤其位于浦城县临江镇杨柳尖村,有一株被当地人称为“九龙桂”的木樨王(“桂树”)。据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在1100年以上,被誉为“福建桂花王”,因为树冠有9个分支,被称为“九龙桂”。可惜来的时机不对,再过一两月,方能一睹桂花盛开的奇景。

当地人用桂花制作桂花酸枣糕、木樨茶传统地方食品,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早餐来一碗甜甜的薏米桂花粥,啧啧……可惜忘了拍照。

建瓯,曾名“建州”。“福建”之名即来自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是一座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更牛的是,这里曾出过1154名进士、6名状元、10名宰辅大臣,是十大进士县之一。

以往对建瓯的了解,仅限于建瓯板鸭、建瓯光饼。这一趟,我才知晓建瓯居然是个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县城。连马可波罗都曾经到访。公元1292年(元代至元二十九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逗留17年之后,从福建泉州启航归国。这一年,他由浙江杭州、江西信州(今上饶市),翻越武夷山,进入闽北,在崇山峻岭中骑行6天,终于来到了闽北的建宁府(今建瓯市)。当时,建宁是闽北最大的城市。雄伟的城墙,壮观的桥梁,繁华的市街,丰饶的物产,特别是美丽标致的女子,都给他留下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当地还专门立了一尊马可波罗像,设立马可波罗公园。

公园后面,便是建瓯现存的四座古代城门之一——通仙门。城墙高8.5米,拱形门孔高4米,进深23.85米。正面门洞上方石匾额上阴刻楷书“通仙门”字样,为清乾隆壬子年(1792)重修时所题。

建瓯还是闽北廊桥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境内现有各种廊桥32座,且大部分为木拱廊桥,至今还彰显着它交通枢纽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建瓯有丰富的美食小吃。除了传统特色产品建瓯板鸭和光饼,这次体验了一碗豆浆粉。本地人喜欢将豆浆粉作为营养早餐,别忘了加上建瓯特有的红酒做调料,更添香浓。

此外,还有当地闻名遐尔的泽泻、莲籽、水蕹(各地通称水空心菜)、仙人草等四大特产制成的“吉阳四宝”。据说国庆期间很多客人专程远道而来,品尝一套标价138元的吉阳四宝。这儿的水空心菜管比较粗,吃起来口感脆些。最有特色的,莫过于那道莲子。新鲜莲子去心后,整齐码放碗里,浇上冰糖水,蒸熟后整碗倒盖在盘子上。甜、软、烂,一口下去,化在嘴里,值得品尝。

建瓯的交通还是便利的,乘坐高铁,不到1小时就到福州了。这里还是三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要致富先修路,建瓯是有发展潜力的。听说福州闽侯上街的根雕城正逐步往建瓯搬迁,这里还是中国根雕之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