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版《双截棍》为什么能火到国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文/端木梳

        前几天在《歌手2018》第六期中,华晨宇凭借改编周杰伦的经典曲目《双截棍》引爆全场,再次夺得冠军。虽然这已经不是华晨宇第一次夺冠,但是这一次的演唱的确非常深入人心,堪称“惊艳”二字,让人不得不拍案叫好。不光是现场的粉丝们激动的热泪盈眶,迷妹们的尖叫声更是震耳欲聋,就连汪峰老师也跟着在后台唱了起来,苏诗丁直说“服气”。

        这曲改编版的《双截棍》近几日也在youtube上引起了外国网友的热议。甚至有人称“华晨宇肯定不是歌手,而是艺术家”。这说明音乐真的是无国界,而这首歌的确也非常不错。

        那为什么华晨宇版的《双截棍》会如此成功,如此火爆呢?

        首先这首歌融和了美声,Rap,中国戏曲,歌剧等,让听众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享受到不同流派的听觉盛宴,和传统音乐完全不一样,给人耳目一新,很新奇,有趣的感觉。对于大部分听众来说总有一个点能抓住你的心。其次,这首歌的过度做的很自然,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没有哪个部分让人觉得很跳脱,让听者不适。最后,这首歌,层次感很强,层层递进。声音先低沉后高昂,先缓慢后急促。感染力,爆发力很强,非常独特,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鄙人不是音乐专业,仅仅是自己的见解,如果说的有不专业,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对于这首曲子,我真的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首歌的呈现我看到了华晨宇新的高度,看到了他的用心与努力,抛开歌曲本身不说,戏曲那段“兰花指”的几个动作,还有最后踢腿的动作都是经过学习反复排练过的。写这篇文章我最想表达的是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很多的成功不是巧合,没有那么多幸运的事。有因必有其果,不是什么人都能改编出这样的曲子,这需要才华,然而才华也并不是天赋使然。才华,也需要辛勤的汗水。华晨宇能做出这样的曲子,我认为与以下几点有关:

        1.华晨宇自身的努力与勤奋

        华晨宇从小学习音乐,算下来至少有十几年了,一直没有放弃走音乐这条道路。他对音乐的态度也是非常认真的,经常通宵编曲。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的,只要觉得感觉不对,就重新来过,改一遍又一遍,不断优化,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所以华晨宇的音乐功底是很扎实的。而且涉及面广且全,运用灵活。 日积月累才有质的飞跃。

        2.华晨宇对音乐的悟性

        华晨宇对音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音乐对他来说是浩瀚无垠的宇宙,自由幻想的世界。可以放纵的畅想,肆意的傲游。所以他敢于创新,打破各种流派的音乐。运用自己丰富的音乐技巧加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创新歌曲。众所周知《双截棍》的原唱周杰伦是华语乐坛的闪耀之星很有自己的风格。所以要想改编这样一首歌并非易事,非常有挑战性。但华晨宇竟然能够把整首歌脱胎换骨一般的重置,足以见得他对音乐的见解之深。 有自己的见术,才能赋予它生命,灵魂。

        3.华晨宇的个性

        一个人的潜意识会指导他的思想。华晨宇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唱自己想唱的歌,通过歌曲表达自己,不以迎合大众口味为指导。 如果一味的总想着迎合别人,自己就变得不真实了。 不真实也就是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然后自己厌弃自己,自我否定自己,是一种恶性循环,螺旋下沉的状态。

        我觉得像华晨宇这样简简单单的心态就非常好。自己喜欢的事即是事业又是爱好,还能真实的表达自己,按自己的想法来。这实在是太美好的事了,多么幸福啊!

        复杂的世界容易迷乱我们的眼。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束缚和杂乱的事情让我们瞻前顾后,不能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内心得不到排解,时间长了很容易压抑自己,活成另一个我们不认识的“自己”。所以在娱乐圈里,这种气质更是难得的珍贵。 跟着自己的心走,对得起自己。这才是尊重自己,珍视自己。

        在大环境上,现在中国的影视,音乐等有跳跃的发展,我们的文化娱乐都在逐渐的扩大影响范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文化输出口径也变得多样化。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外国人的喜爱。再加上此次《歌手》请来了英国知名音乐大咖Jessie J。对《歌手》在海外的关注度也有所带动。

        言归正传,华晨宇版《双截棍》之所以能火到国外,主要因为他自己的才华,努力,音乐素养(内因),其次是节目宣传,推广渠道等(外因)。

        最后来干了这碗鸡汤, 给自己十年的时间坚持做你想要做的事情,无论你现在是十几岁的少年,二十几岁的青年,三十几岁的壮年,四十岁的中年……往后十年,一切都来的及。

        题外话:华晨宇说自己14岁以前学音乐就跟学语数外那些课没什么区别,汪峰说自己没有童年,4岁开始学小提琴。他们小时候都谈不上喜欢音乐。 人不是一尘不变的,过去不喜欢的也许将来会喜欢,过去喜欢的也许将来会不喜欢。所以不要给自己给他人过早的下定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