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手柄,握紧鼠标,人们就做好了进入 游戏 世界的准备。
互动是电子 游戏 的基本特质,控制器则是这种互动的直接途径。
作为 游戏 的延伸,控制器是 游戏 与玩家亲密接触的部分。我们日常使用的 游戏 控制器满足了操纵 游戏 的全部需求。
但也有部分控制器并不满足于工业化生产的单一形态,发展出了奇特的变异品种。
上面这个控制器能让你体验成为僵尸,贴地爬行的快乐。而下面这个控制器根本就是个书柜,每本书都可能是解开谜题的机关。
这些形制各异,五花八门的控制器,与人们日常理解的控制器大相径庭,因此被统称为另类控制器(Alternative Controler)。
每年的 游戏 开发者大会上,都会有一个名为Alt.Ctrl.GDC的另类控制器大趴专门留给它们。
只有玩法独特、创意十足的作品才有资格参加这个聚会。你曾听说过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控制器,八成可以在这个大会上找到。
2
另类控制器存在的目的,是从物理层面上,获得别样的 游戏 体验。每个都是全手动定制,世间仅此一家。
从上古时期,人们就开始 探索 控制器的可能性,那时的控制器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想法千奇百怪,脑洞奇大。
被取消的雅达利Mindlink头戴控制器
后来,经过了长期的经验总结和市场淘汰,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普世的控制器标准。
今天控制器,不论是用键盘和鼠标或者手柄,甚至是触控、体感、方向盘,主流的操控方式的变化趋于平缓,形成了一套大致的规则。
其中的好处是通用性,就像 汽车 一样,即使换一个品牌和型号开,也能够很快适应。
但坏处是,创意也被束缚住了,现在很少有大公司会对控制器作出颠覆性的改变,变化的更多是涂装和细节。
控制器的设计与 游戏 机制是相辅相成的,有人认为控制器的模式化,也会导致配套 游戏 的发展受限。
而另类控制器的任务就是打破这些规则,通过形式的改变,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3
自2014年开始举办以来,Alt.Ctrl.GDC为了给民间爱好者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让更多玩家近距离的体验了另类控制器的魅力。
另类控制器往往涉及特殊的玩法,因此会上展出的不仅仅是控制器本身,还有作者们为自己控制器制作的配套 游戏 , 游戏 和控制器是一个整体。
扮成独角兽的 游戏 《Unicornelia》
相较于普通的控制器,另类控制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营造出细腻逼真的4D代入感。
游戏 在追求拟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即使是VR也没法和真人CS叫板。而另类控制器的一个夙愿,就是将虚拟和现实结合在一起。
模拟调酒的 游戏 《Yo, Bartender》
对于玩另类控制器的人来说,虚拟的 游戏 世界总是缺乏一些真实的触感,要玩就得玩点实在的。
这个把棺材作为控制器一部分的 游戏 《Grave Call》,从气势上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不凡。在这里,玩家可以享受电影明星的待遇,体验一把被活埋的感觉。
躺在棺材里的玩家需要自我求生,用道具手机联系警方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了增加 游戏 的乐趣,玩家的手机只会有少得可怜的电量。
结合实体道具,体验身临其境的紧张与刺激,这是单纯的虚拟 游戏 无法实现的。在能笑出来的前提下,给与玩家全新的体验,强调了及时给手机充电的重要性。
另一款 游戏 《Tied Escape》在气势上也并不吃亏。两个玩家首先被绑在椅子上,根据 游戏 给出的指令按下房间四周的按钮。
按钮分部散乱,并不是触脚可及。玩家必须解锁JOJO姿势才能够勉强完成,堪称锻炼下盘力量的神器。
另类控制器的创意很多来源于生活,通过改造生活中的寻常物品, 游戏 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
《Threadsteading》就是将缝纫机改造成了 游戏 设备,实现了生产和 娱乐 的联动。
两个玩家控制缝纫机在六边形的地图上攻城略地,占领的地块上会绣上该势力的纹章。
虽然本质上仍是一个传统的桌游,但将传统的手动占地,改成了缝纫机自动绣花之后,多出了脱裤子放屁的精致和惬意。
比赛最后玩家还会获得留有战斗痕迹的地图作为纪念,这是另类控制器特有的存档方式。
与缝纫机类似,在生活的另一个角落里,被人遗忘的皮搋子也终于抱着 游戏 的大腿,登上大雅之堂,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带给人们快乐与舒爽。
《Plünge》全程采用极简式的输入设计,玩家只需要会使用皮搋子,就可以轻松上手。
用力的挤压,快速的抽吸,在机械式的动作之间获得别样的乐趣。在另类控制器的帮助下,最质朴的日常杂务,也能变成快乐的 游戏 。
传统控制器一般只会动用几个手指,另类控制器则会试图活动你身上全部的零件。
舌头是人类进食和言语的重要器官,日常生活中极其活跃的它,在 游戏 中往往只能遭到冷漠。
下面这个 游戏 《Planet Licker》则要为舌头争取权利,手柄上的三个按钮是三个棒棒糖,用舌头舔舐即可触动按键。利用舌头控制主角吞噬一个个星球,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噬元兽。棒棒糖的三种不同口味在口中回荡,让玩家获得了味觉和精神上的双重快乐。
相比之下,《Disco is Dead!》的控制器看似有些惊悚,但玩起来同样乐趣无穷。
像很多节奏 游戏 一样,玩家需要根据 游戏 的提示,在恰当的时机输入正确的指令。但这款 游戏 的妙处在于,指令的输入全靠有节奏的拍打僵尸的头部。在获得快乐的同时也完成了有氧铁砂掌的初级训练。
如果说 游戏 的存在是为了把曾经的幻想世界以数字的形式展现了出来,那么就另类控制器的诞生就是为了更好的将中二的梦想付诸实施。
带上漏勺头盔,坐进纸箱飞船,你就小小宇航员。《Spacebox》向人们证明,幼稚的幻想和伟大的创造之间只隔了一张纸板。
经过大面积涂鸦的幼稚园朋克纸箱,是这款 游戏 的控制器。倾斜、摆动、展开机翼,纸箱的姿态直接控制屏幕中的飞船。架着纸箱遨游宇宙,仿佛也让人穿越了时空,想起了儿时的天真与无邪。
《 Guitar Wizards》的幻想针对更高年级的人群。《吉他英雄》的控制器经过改造后变得更加狂野,在5条LED光带的帮助下,玩家可以来一场真正的battle。
伴随指尖的弹奏,发射出颜色各异的弹幕。配合着音乐隔空对弹,身体肆意的摇摆,中二之火全开,仿佛六指琴魔附体。
4
虽然另类控制器的不拘一格经常让人捧腹,但它们的存在不单单是为了追求搞怪和新奇,也在是为了寻找某些深层的意义。
反乌托邦设定的 游戏 《Emotional Fugitive Detector》中, 情感 是禁止的,人类不可以表现出喜悦、伤感或惊讶。
一名玩家要通过表情对另外一名玩家传达情绪,但不能被AI的人脸识别技术发现。两人在牢笼的两侧相互凝视,试图在机器的铁腕统治下保存一丝的感性。
用人类的智慧战胜AI的计算。这个控制器的制作初衷是为了让玩家真切的感受到 情感 对人的意义。而另一个作品《Roambot》则试图 探索 AI的 情感 。
这个机器人模型就是控制器本体。玩家控制机器人头上的天线和四肢, 探索 这个机器人的梦境。
作者说自己的控制器为了把抽象的 游戏 具象化,让玩家真的去“操纵”一个角色。 游戏 就是通过别人的视角,体验它的梦境,哪怕对方是一个虚拟的角色或者机器人。
另一款 游戏 《The Book Ritual》的玩法则让很多人心疼。
游戏 的主角是书,玩家要在书上留下自己的故事和感受,用书页做成面具,最后撕下一页送入碎纸机。
很多人把自己的故事写在书上,不舍得将它们销毁,短暂的 游戏 之间,他们体验了物体与人之间 情感 的建立和失去。
地上成山的纸屑,承载了每个人自己的故事。
《The Book Ritual》的作者希望通过这个另类的控制器,表现物质实体具有某些数字产品没有的特质。
一个物体可以将人带入情景,让人产生特别的 情感 ,可能具有我们自己才懂的特殊意义。而对于 游戏 来说,控制器也有类似的作用。
更多人选择在 游戏 中作出改变,尝试新的玩法和叙事手段,有些人则执着于研究更贴近玩家的控制器本身。
Alt.Ctrl.GDC的意义就在于帮助这些人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帮助其他玩家理解 游戏 的可能性。
主办者之一的John Polson说:“我们常说 游戏 会触动玩家,而在这里我们想让玩家触摸 游戏 。”
用老电视讲故事的 游戏 《Please Stand By》
所有 游戏 都有自己的规则,每个玩家也有自己的习惯。
另类控制器之所以另类,因为他们远离主流。但这个世界也需要有些人去打破形制的束缚,突破现有的思维, 探索 新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