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畈乡的经济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西畈乡境内多山地,少平丘,山势险峻,地形复杂,自然条件较差,旱涝轮转,自然灾害频繁,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困乡镇,且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该乡于2000年被列入“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乡镇之一,成为浙江移动通信公司的挂钩扶贫单位并于2003年列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实施乡镇之一,成为浙江省供销社的帮扶结对单位,该乡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2004年,全乡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2004年工业总产值1012万元,农业总产值1969元,农民人均收入2136元。
改革开放以来西畈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自1980年以来,全乡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巩固率达98%,1988年经县验收已达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的标准。至1980年全乡17个大队办了19所(公民办)小学。1982年开始对村小进行撤并,至2004年西畈乡教育形成了一所中心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及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格局,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2004年,该乡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参保人数4517人,参保率达99%,全年报销84人次,报销金额90431.18元人均报销金额1077元。2004年11月,湖岱口至独坑康庄公路建成通车,另外5个村的康庄路顺利通过设计招投标工作,预计在2005年年底竣工,这将大大改善西畈乡的交通现状
2012年是我乡的项目建设年,投资总额达到1700余万元,洋溪源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投资570余万元、洋溪源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投资800余万元、乡文化活动中心和客货一体站建设投资73万元,还有整村推进奔小康工程、村庄整治提升工程等。通过健全机制、规范运作、科学考评等确保政策处理、质量监管、安全生产、廉政建设四到位。  3、典型示范,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加强  举淤口村以打造生态文化特色村为目标,努力创建“中国优美乡村”。 通过创先进树典型,促进全乡上下加快优美乡村建设。开展“走进大师故里?发现西畈之美”为主题摄影大赛。以送书下乡活动为契机,推介杨可扬文化。以创作基地为平台,吸引上海大学美术系师生来我乡开展暑期写生活动,充分展现西乡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田园风光等特色。  二、创先争优,晋位升级,基层党组织充满活力  西畈乡共有党支部9个,包括乡机关党支部、7个村党支部和学校党支部,共有党员220名。  1、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乡党委设立了7个联系督查小组,分别定点联系7个村党支部,采取各项措施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使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开展党员干部及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活动提升党员使命及责任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党员闪光形象。开展闪光言行大家推树好先进典型,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推选出25名村级后备干部,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后备力量。  2、认真开展党组织分类定级和晋位升级工作  2012年我们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及晋位升级工作。共评定为“较好”的支部7个,“一般”的支部2个,对评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每个支部都进行了反馈,并安排各住村干部帮助支部摸清底数,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制定整改措施,并于每周四向办公室汇报整改进度。在星级评定中,中心学校、举淤口、渡口、西畈四个村被评为四星级党支部,乡机关、渡坑村、湖岱口、独坑村为三星级党支部,上西坑村为二星级党支部,其中,独坑村党支部在这次评定中被定级为“一般”,该村支部书记一直空缺,而支部负责人的年龄较大,工作力不从心,5月份,该支部负责人辞职,乡党委随即组织独坑村重新进行了支部选举,选举产生了新的支部书记更年轻化、带头致富能力更强。  3、实施行政村三联互动网格化管理  在2012年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我乡以实施行政村村、小组、户三联互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通过划片管理,将家门牌号设置各个小分区,以生产队和自然村设置片区管理,实施片长责任制,分户实施。农户有问题,片长第一时间上门解决。以户户联动监督、片区互查监督,实施人牵人、户带户滚动模式,实现人人联动、户户联体的网络化格式区域覆盖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员队伍活力,村两委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