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记忆(五):打草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草鞋,顾名思义,是用草做的鞋。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不相信:草做的鞋?一定是玩具吧,留着看,留着欣赏的吧。

要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草鞋是用稻草编制的有底无帮的鞋。是农耕社会人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牛砍柴穿的最多的鞋子。

叫草鞋,实在有点奢侈,充其量它就是一双草凉鞋,轻便,防滑,但是在农耕社会,虽廉价,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草鞋的稻草必须是当年收稻谷留下来的新鲜稻草,最好的是当年的江西糯的草,江西糯,糯稻的一种,秆茎比一般的稻草更有韧性,用它编草鞋比较结实,耐穿。

别看草鞋很普通,但制作起来比较繁琐。 只有会干农活的老把式才会打草鞋。 我记事时,我就见我大爹逢着天阴不能出去干农活,在家里打草鞋。

大爹正坐在长板凳上,布满老茧的双手在一个木架上忙碌地穿梭着。木架子是打草鞋的专用工具,叫草鞋耙。

架子前面粗横木上有5个木齿,中间一个长齿,两边各有两个小齿,横木侧面中部垂直安有一个木勾,正好构成了一个带侧勾的大“丁”字。

长板凳上还放着许多稻草,这些稻草经过挑选,然后用木锤反复锤打,一点也不粗糙。

大爹在腰间系着用绳子连起来的木棍棍,木棍是用一种叫牛筋条的小树,经过火烤,弯成裤带的样子,系在腰间,把草鞋鼻子拴在棍子上,编草鞋就开始了。

第一步: 搓好草鞋绳。草鞋绳要一“人”长为标准。以前没有尺子,大爹他两手摊开放直就是一只草鞋的草鞋绳长度。一根草鞋绳对折两次,一头绕在一根小竹节上,即是草鞋鼻子,另一头扣在草鞋耙子几个齿上。

第一步,开始编了,手里的几根稻草在草鞋绳内一上一下穿编,边穿边不停地往内拧转,搓着拧着,时不时往手掌心吐一些唾沫星子,这样搓的快,不拧手,凭手感,感觉草少了,就加上一两根,如此反复。

为什么叫打草鞋,在这个环节得以体现,一编一边拧,还不时的要用方木把编好的打紧打实,来来回回编、打,打、编,就叫打草鞋了。

“草鞋无样,用手量。”这是打草鞋的口诀,意思是草鞋上每一个关键的位置都可以用手指测量。

开始编到四手指横宽时,就可以在两边安耳纽了,耳纽的原料是麻绳或者是布条,耳纽差不多也是四手指横宽,大爹用手摩挲着,第二个耳纽距离第一个一指长,第二个耳纽的长度是三手指横宽,紧挨着是第三个耳纽,比第二个少两公分。

第三步,成型。从起手到鞋底的成型,大约一小时左右,大爹用剪刀剪净草鞋边上多余的草头,再用一组绳将耳纽贯穿起来,一双草鞋算是正式完工了。

编好的草鞋,前宽后窄,中间内收,两头椭圆,就像是一张箬叶,所以常说,草鞋的样子就是箬叶的形状。

草鞋毕竟是稻草编织出来的,不结实,穿草鞋放牛,下地干活,最多穿40多天,用旧布条和稻草混合编的草鞋,比较耐穿,穿起来更柔软舒适。

穿草鞋干活,一不防水,二不挡风,到了冬天或者遇到下雨天,就没有办法穿了。

大爹是打草鞋的能手,那时穷,买不起胶鞋,大爹一有空就坐那儿打草鞋,打成的草鞋穿起整齐的一大串,挂在墙上,穿时解下一双。

草鞋,是山区居民传统劳动用鞋,大爹就是穿着草鞋,踏遍山岭放牛,砍柴。穿着草鞋下地辛勤耕作。

据说,当年大别山区,红军打仗都穿的是草鞋,大军南下,一串串草鞋背在战士的身上,表达了老区人民支持红军的拳拳之心。

草鞋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如今,再也没有人打草鞋,穿草鞋了,草鞋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时代在进步,各种胶鞋雨靴遍布市场,草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实现了华丽转身,再见它,已经不是当年人们穿在脚上,上山打柴的草鞋,而是躺在民俗纪念馆里,供后人瞻仰的稀奇物品了。

【乡土故事&行业故事汇&微小说首次征文】:家乡老行当的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