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攀亲拉故缩短心理距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4

慎独,是儒家以及宋明理学家极为推崇的修养方法,即在独处无人时也要行为举止谨慎不敬。“不欺暗室”是最为明显的一种。由于人的言行举止是其本身思想修养的反映,一个修养较差的人,极力伪装、掩饰,一事一时或许可以蒙混过关,但时日长久必定会露出狐狸尾巴。因此要经常加强慎独的修养,从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不至于仓促,而能应付自如。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地点很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而环境影响是制约情感和情绪的重要因素。攀亲拉故,正是在不同环境里选择了相同的“亲”“故”之景,自然地也就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地点很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而环境影响是制约情感和情绪的重要因素。攀亲拉故,正是在不同环境里选择了相同的“亲”“故”之景,自然地也就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故乡,无论是富庶还是贫穷,都给人一种特有的情感。

大钢琴家肖邦,出国时携带的唯一贵重物品是家乡的泥土;海外炎黄游子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归国探亲访友;有的炎黄子孙千古后还要落叶归根……可见,人们对故乡怀有特殊的亲切感。

寒喧,乃攀亲拉故的珍品。交际中的攀亲拉故,就是借助这种美好的情感,搬走挡住视线产生阻隔的山峦。寒喧,更为分秒力争者赢得必要的准备时间,积聚进攻或防守的力量,为交际双方驱走冬日的余寒,创造有利于达到目的的心理环境。

科·阿基诺总统访问我国时,首先沿着有中国血统的菲律宾人当年曾经走过的足迹,直奔祖籍福建省龙海县鸿渐村。在那里,拜访叔叔,祭礼祖宗,与乡亲攀谈。她深情地说:“我既是一国首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这个村庄的女儿。”女儿回娘家,娘家自然待以百倍的热情。科·阿基诺的重访故里,为成功访问北京,拉近了感情的距离。

亲者,近也;故者,旧也。亲与故,往往给人一种美好的回忆和情绪体验。在客地他乡,遇到一位“本是同根生”的故人,多么令人激动。“你是中国人?”“是啊!”熟悉的乡音,将两位素不相识的炎黄子孙联在一起。

攀亲拉故,在一定场合和情景下,可使陌生变熟悉,冷淡变热情,拒绝变悦纳,阻挠变支持。善于攀亲拉故的人,易于与人产生共鸣,找到共同语言,更容易得到帮助,它同互话家常一样起着缩短心理距离的作用。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