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是谁抱得多就和谁亲?宝妈不能错过的是哪个时间段?

如题所述

宝宝是不是谁抱得多就和谁亲,表面看来好像就是,谁照顾孩子多,谁照顾孩子多孩子就和谁亲。小区里和我女儿一起上课的小朋友,从小是奶奶带大的,有一段时间被奶奶带回了老家,知道上幼儿园,都是和奶奶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不要爸爸和妈妈,都得要奶奶。

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多,但是孩子其实并不是谁抱得多就和谁亲,而是谁照顾得多就和谁亲,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了婴儿依恋关系的建立。


了解孩子依恋关系的建立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快速的和抚养人建立起依恋关系,来保证自己可以被更好的照顾以便生存下去。而这种依恋关系想要真正的建立起来,一般需要等到孩子7个月之后。

心理学家鲍尔比把依恋关系分为四个阶段:

0-2个月,前依恋

2-7个月,形成中的依恋

7-24个月,明确的依恋

24个月之后,目标矫正的伙伴关系

伴随着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好,孩子的依恋关系其实被分为了两个部分,7个月之前,婴儿的依恋以被动为主;7个月之后,孩子的依恋关系会更主动。

第一阶段,孩子出生前2个月

这个时候,婴儿属于前依恋关系,哭声就是孩子与大人建立关系的行为,但是孩子并不认人,谁抱都是一样的。

第二阶段,2-7个月

这一阶段,婴儿开始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在这一阶段,婴儿学会了如何吸引抚养人的注意力,比如用声音,不止是哭声;或者动作甚至是行为。婴儿还会对抚养人的动作做出回应,比如婴儿发现自己笑的时候就能够吸引到抚养人和他说话,那么他就会以笑来吸引抚养人和自己沟通。在这一阶段,婴儿还掌握了认人,他会通过声音、脸部识别来认出和自己日夜相伴的人。

但是这一阶段,婴儿对于照顾人并没有明显的喜好和选择,也就是没有到完全认人的阶段。

第三阶段,8-24个月

8个月开始婴儿开会认人,因为他们的大脑中出现了“客体永存”的概念,他们有了记忆,开始担心看不到妈妈或者主要抚养人,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开始依赖主要抚养人,一个集中在特定人身上的关系形成。

这个时候婴儿开始出现明显喜好,只喜欢妈妈或者日夜照顾自己的奶奶。

之所以这位妈妈觉得是不是谁抱得多孩子就和谁亲,主要原因是8个月之前都是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孩子对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是8个月之后再建立关系的时候,奶奶代替了妈妈的位置。


养育婴儿的过程中孩子究竟和谁亲

8个月之前,谁照顾就和谁亲

8个月之前,如果是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宝宝,孩子是不会明显的趋向于和谁亲,当然如果是母乳妈妈,有着自然的优势,一旦孩子饿了,总会跑向妈妈。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妈妈说明明自己照顾的孩子,自己上班后孩子也没有一丝不舍,尤其是奶粉宝宝。

8-24个月之后,谁陪伴更多孩子就和谁亲

8个月之后,孩子的意识中建立了“客体永存”概念,他能够记得清楚谁是自己的主要抚养着,比如妈妈和奶奶都是主要抚养者,但是孩子晚上主要和妈妈睡,妈妈给予孩子的互动会更多,孩子可能更喜欢妈妈;如果8个月之后妈妈上班,奶奶接手,吃、喝、拉、撒都是奶奶在照顾,妈妈几乎很少去管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主要依赖者是奶奶,她会和奶奶更亲。

2岁之后,孩子会重新依恋妈妈

2岁之前,婴儿会建立主要的依恋关系,2岁之后,被称为目标矫正依恋关系。也就是孩子会根据主要依恋者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求抱抱妈妈拒绝,孩子可以跟着妈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依恋关系会发生变化,比如很多奶奶带的孩子,突然间开始依恋上妈妈,当然这要求妈妈和孩子是在一起生活的。


如何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很多妈妈会有疑惑,明明自己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为什么孩子更喜欢奶奶;自己上班后如何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

8个月之前多和孩子建立关系

8个月之前,婴儿虽然不会认人,但是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和主要抚养人建立联系,为了建立联系孩子会主动吸引妈妈的目光,这个时候妈妈需要及时的和孩子互动,孩子一句妈妈一句,孩子的行为引发妈妈的回馈,这些回馈消息都能够帮助孩子学会生命早期关系的建立。比如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当妈妈经常和孩子互动,妈妈的脸也更容易被宝宝记住。

分7-8个月离焦虑期多高效陪伴

8个月的婴儿开始产生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孩子会特别粘人,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轻易离开孩子,做到高效率陪伴。高效率的陪伴说直白点就是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动,而不是单单的坐在孩子身边。这个时候婴儿开始建立起主要依恋关系,妈妈的高效陪伴可以弥补陪伴时间的不够,尤其是母乳妈妈。一旦孩子和妈妈建立起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会是稳定而持久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想要跟宝宝去拉近关系,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经常跟宝宝在一起就可以了,因为宝宝喜欢谁就会跟谁亲。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态度显得非常明显。

朋友倩倩家的孩子已经快9个月了,生下来之后基本是朋友带大的,白天也基本都是朋友去带他,晚上的时候有时候太累了,就由婆婆抱到她的屋子里去。

在宝宝8个月的时候,朋友实在是腰疼,晚上一直由婆婆来带。几天后,朋友发现,但是宝宝只要看到婆婆就要求到婆婆抱,根本不理她,所以朋友心里特别失落,觉得是不是宝宝和自己不亲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宝宝跟妈妈的关系太淡了,以至于宝宝不愿意跟妈妈在一起相处。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宝宝是希望有安全感的,可是跟陌生的妈妈在一起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才会出现又哭又闹的症状。

分析:

最好不要错过3岁,为什么

原因:也许很多人都不懂得“孩子对于安全感的认知和对于亲密感的认知,认为是等价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换句话来理解就是:谁能给自己安全感,就和谁的关系更加亲密,而想要给足安全感他们最重要的就是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而之所以说不要错过三岁,其实就是因为通过实验得知,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正处于分水岭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谁照顾自己的次数多,那么孩子就和谁比较亲近。

可是孩子到了三岁的时候,心理就会开始发育,在这个阶段他们会重新培养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孩子亲近的人,不管是否和自己有亲子关系,也不管自己是否是对方亲生的。即便是跨着种族,对于孩子来说,只要能够陪伴自己,那这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最亲近的人。

如果错过了再努力就是白费力气

(1)孩子会慌张

如果家长错过了孩子三岁的阶段,并且经常对孩子说一些分开的话,甚至还用这样的话来威胁孩子,那么不管以后,家长再怎么努力和孩子亲近都是无济于事的。

特别是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总是会用自己离开的话来威胁孩子,这个时候家人的脾气都会非常的暴躁,但是孩子同时也会非常的慌张,这就会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2)孩子会沾染不好的习惯

有一些家长他们喜欢将孩子丢给老人带,自己出去工作,他们认为这样是为了孩子好,却不知道这真的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

孩子离开了父母,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是老人,孩子就会和老人比较亲近。但是老人可能有着很多的坏习惯,会让孩子学习到。如果不及时纠正,以后再改就很难。

(3)孩子会出现精神衰弱

有些家长在孩子三岁的时候会强行和孩子分床睡,在家长看来,也许自己的强迫是帮助孩子独立,但实际上这是家长在拉开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对于三岁之前的孩子来说,和父母分开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但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强迫孩子,那么孩子肯定会出现精神衰弱的情况。家长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在想和孩子拉近距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孩子由谁带,就会跟谁亲,不要错过跟孩子建立感情的那几年!

第2个回答  2020-09-14
婴儿,一般醒来的时候第一眼看见的人,对婴儿来说就是最亲的人,长时间抱着婴儿的人,和经常婴儿哭闹,喂食婴儿的人,对婴儿来说就是最亲的,所以宝妈要注意了,在婴儿成长阶段,尽量守在婴儿的旁边,让婴儿感觉到母爱,感觉到安全感。
第3个回答  2020-09-14
我认为是孩子和谁相处最多孩子就和谁最亲,我们家孩子刚开始是由外婆带的后来接回来自己带,回来的时候晚上还非要吵着要外婆,后来我自己带了几天之后孩子又变得和我非常亲
第4个回答  2020-09-14
是的,很有道理,小婴儿是谁抱得多,他躺在谁的怀里,熟悉了抱的人的气息气味,很有安全感,渐渐地就有记忆,喜欢这个人。宝妈在孩子六个月以内,亲手照顾,多抱抱,以后会很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