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海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6-11-08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废物的数量正在成倍地增长,近 50 年来,人类向海洋倾倒的废物已为初期的 20 倍,这个增长幅度还在加大。尤其是来往于大洋间的数以 10 万吨计的超级油轮越来越多,一次触礁或撞船等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几万至几十万吨以上石油的污染,严重地威胁着海洋鱼类等生物的生存。一些有害有毒物质长期在这些生物中聚积,一旦被人体吸入,将会导致大规模病害,影响人体健康。这些油轮即使不出事故,按贯例在卸完油后,在公海用海水清洗油舱后泄入海里的油垢,约为油轮装载量的 1 %,也就是说一条油轮装运 lOO 次所清洗油舱溢出的石油,等于发生了一次沉船事故泄漏出的全船石油。可见这种不易觉察的污染远远超过发生事故造成的污染,这仅仅是污染海洋的一种因素而已。
据资料表明,海上污染的 80 %来自陆地,陆源污染物向海洋转移,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根源。陆地上形成的污染物,本应在陆地处理后,再有限制地向海洋倾倒。但是事实并不如此,大量未经处理的陆源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的事例,愈演愈烈,屡禁不止。除此以外,来自大气层中的烟尘和一些化学物质也源源不断地归入海洋,某些国家沉放在深水区的放射性物质也有增无减等等。如今的海洋再也承受不了日益加重的污染负担,人类不能等到海洋的蓝色消失后,再来控制污染整治海洋。我们要以过去遭受污染,经过整治重新恢复海洋面貌的事例,告诫人类把海洋当作倾倒废物和洗涤脏物场所的代价太大了。

濑户内海是日本最大的内海, 70 年代初遭受严重污染, l/3 海底是散发着腥臭味的污泥,铜、铅、汞等重金属含量高得惊人,几乎没有生物栖息场所,赤潮频频发生,渔业资源荡然无存,海水为之变色,一派萧条景象。日本政府为此作为国家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制定了法制管理规定,明确了防治对策,经过近 20 年的努力,终于出现生机,逐步恢复已有过的繁荣风光。

英国泰晤士河是遭受现代工业化污染最早的一条世界著名河流,当年工业污水排泄沟到处横行,河水成为酱油色,散发阵陈臭味,鱼虾基本绝迹。从本世纪 50 年代开始,政府和企业界投入巨额资金,从综合治理入手,严格控制污染源,撤迁大批排泄废水的工厂,使绝迹将近百年的鱼群又重新巡游水中,一群群飞鸟整日在河面上飞翔,装饰豪华的大小游艇不时穿梭在河道中,一派田园景象又重新回到泰晤士河上。

上述两个事例说明,人类应该从失误中尽快觉悟,按自然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健全必要的管理法规,依法治理,才能还海洋一个清洁的水体,让海洋造福人类。
第2个回答  2013-02-19
海洋保护指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海洋生物环境是一个包括海水、海水中容解物和悬浮物、海底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在内的复杂系统。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目前海洋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类永续利用。特别要优先保护那些有价值和濒临灭绝危险的海洋生物。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调查,由于过度捕捞、偶然性的捕杀非目标允许捕杀的海洋生物、海岸滩涂的工程建设、红树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环境污染,至少使世界上25个最有价值的渔场资源消耗殆尽,鲸、海龟、海牛等许多海生动物面临灭亡的危险。预计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扩大,有可能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
海洋保护的任务首先要制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其次要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或生境,特别是它们洄游、产卵、觅食、躲避敌害的海岸、滩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属、农药、石油、有机物和易产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第3个回答  2012-07-13
在海边插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禁止乱扔垃圾。
第4个回答  2019-02-22
盲目围海造地会减弱该地区的污染削减能力。
·
减少污染物向海洋排放
·
合理开发海洋资源
可参考近期相关文章(搜索):
环渤海经济圈:警惕“海洋大跃进”(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5个回答  2020-11-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