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那些有意思的小地方(一)——下密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1

在拉萨这座千年古城的中心,隐藏着一座充满历史底蕴与神秘色彩的地方——下密院(举麦扎仓,亦名居美寺居巴扎仓),它坐落在繁华的北京东路,与木如新寺相依,仅需从小昭寺路口向东漫步数百米,就能抵达这深藏不露的学术圣地。


“下密院”的“下”并非等级之分,而是相对于上密院地理位置的尊称,两院分别位于拉萨河的上下游。作为格鲁派三大寺、二密院之一,下密院与小昭寺的上密院并肩,共同构成了密宗教育的至高殿堂。历代格鲁派法王甘丹赤巴的选拔,必须在三大寺之一研习显宗,再在上、下密院之一修习密法,且需担任过三大寺之一的住持,以及上、下密院的方丈。因此,从下密院走出的法王如繁星点点,其中喜饶僧格,这位1410年宗喀巴大师的高徒,就是在色拉寺后山的色拉曲顶发愿弘扬密法,最终在1433年创立了下密院。起初,它并非位于今日的拉萨市区,直至18世纪才迁至如今的静谧之地。


尽管身处闹市,但下密院以其宁静和不设门票的特质,保持着古朴的修行氛围。古建筑设计别具一格,与大昭寺、锡德扎仓等古建筑一起,成为老城区中为数不多的四层建筑。大殿前殿是僧人的集会之所,供奉着喜饶僧格及历代祖师的塑像,悬挂的上、下密院特有的僧酬,见证了18世纪某大臣对学院的虔诚供养,每一份僧酬都承载着一位学僧的过往。


在那些年代,下密院严谨地定额五百五十五名学僧,僧酬数量相应,象征着学院的传承与责任。僧酬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学僧成长历程的见证。每当新生加入,旧酬会传递,直至学僧毕业或离开学院。学院拒绝新生时,以“本寺暂无空酬”委婉表达,而非直接拒绝。


后殿的高耸则彰显了尊崇,五米高的宗喀巴大师像,是拉萨老城区中唯一保存完好的此类建筑。配殿中供奉的十三尊忿怒本尊,守护着密院的神圣。二楼配殿的度母石碑,据说是自行显现的神迹,曾助下密院度过经济危机,自此,石碑成为镇寺之宝,承载着信仰的神秘力量。


一个偶然的公务员考试成功者的故事,让下密院的度母成为“有求必应”的象征,每逢高考等重要时刻,虔诚的信徒们会带来糌粑和苹果,将信仰寄托在这些简单而深意的供品上,祈求智慧与成功。


三楼的大藏经殿,除了珍贵的藏文贝叶经《甘珠尔》和《丹珠尔》,还有一块神秘的石板,其上两个深深的足印,传说或是大师的神迹,或是虔诚行者的修行痕迹。这一石板,虽非下密院原物,却是信徒心中的圣物,诉说着无尽的传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