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只有高画素、整体机能更大幅革新, Sony A7R II 动手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Sony 以小巧但却搭载 35mm 片幅元件的 A7 系列在高阶数位相机市场获得不少关注,而第一世代当中主打高画素的 A7R ,却因为扣除高画素之外,无论高感光表现、对焦系统、机身反应以及快门机构相较另两款机种风评是较差的。

Sony 继推出新一代的 A7 II 之后,也推出搭载全新感光元件的 A7R II ,然而这次 Sony 为了洗刷 A7R 除高画素以外整体性能不理想的恶名,虽然外型仍沿用 A7 II ,不过却是在机身内看不到的地方做了相当大幅度的进化。

虽然 A7R II 是一款大幅更新的机器,不过光是从机身可能很难一眼分辨它是 A7R 还是 A7 II 还是 A7R II ,因为怎说 A7 II 的设计本来就是基于 A7 的外型改良, A7R II 正面的贴标仍是 A7R ,仅在机背后方才清楚的写着 A7R II ;不过在观景窗的侧面,则有着蔡司 T* 镀膜的红色 T* ,显示 A7R II 在电子观景窗的光学玻璃采用 T* 镀膜。

由于机身与 A7 II 共用,详细的介绍可见先前 A7 II 的介绍,总之比起 A7R ,首先是加大了握柄,并将快门位置移至握柄上,而原本在握柄上方的前转盘则依循一般单眼相机的配置往下方一些的地方挪去;机背的 LCD 依旧可上下翻转,但仍不支援触控与翻转 *** 。另外,因为与 A7 II 共用设计,故垂直把手也是使用 A7 II 的,就无法相容原本 A7R 的把手。

A7R II 的重头戏当然不是在这些看的到的地方, A7R II 采用了一张全新的 46MP Exmor R 35mm 片幅感光元件(且也搭载五轴防手振机构),这张感光元件虽不是目前市场上最高画素的,但却是业界首款采用 BSI 背照式技术感光元件,虽然画素比起先前 A7R 的 36MP 更高,但可预期受惠于 BSI 结构能有更好的细节以及高感光表现,而 Sony 更强调这张感光元件数据传输速度比起 A7R 快了 3.5 倍,

其次是此次 Sony 为了洗刷 A7R 采用对比式对焦导致对焦速度不及具混合式对焦的 A7 的毛病,不仅采用混合是对焦系统,同时焦平面相位对焦点更一口气达到 399 点,再搭配 25 点的对比式对焦检测点,比起 A7 II 的对焦系统更为复杂; Sony 声称在这套对焦系统下有着 5fps 的追焦拍摄能力。

另外, A7 R II 不仅也具备与 A7 II 相同的五轴式 机身防手振技术,也改善了不少人相当受不了 A7R 的激烈快门抖动,导入全新的高耐用度快门帘,号称可达 50 万次耐用性,实际使用抖动确实比 A7R 小了非常多,但若真的还是觉得抖动过大,仍可使用电子式快门减少作动时的振动感。

全新的对焦系统如何?如果先前有比较过 A7 II 、 A7 以及同样采用 35mm 片幅元件的单眼相机,应该可显著的感受 Sony 在 A7R 到 A7R II 短短时间内的进化,对焦系统已经不再是 A7R II 的罩门,整体对焦能力不仅是 A7 系列之冠,甚至已经有不亚于同片幅元件的传统单眼相机的性能(当然在复杂情境合焦方面仍会有所迟疑,但已经相当好用)。

另外在运动追焦模式下, A7R II 高达 399 点的相位差对焦系统在针对物体进行连续对焦时有相当大的帮助,借由混合系统同时以相位差、对比两种模式侦测物体,相较先前试用过的 EVIL 机种,在光线良好下的追焦准确率进步幅度相当明显;至于此次的暗部对焦虽然速度也相当不错,但是非准焦的情况比起传统单眼系统还是较容易发生。

实拍的照片如上,只能说这次运气不错刚好在测试期间遇到 Olympus 的 E-M10 Mark II 的发表活动,所以有较多人物的实拍照片,不过很明显的 24-70mm F4 虽然已经是蔡司技术支援的高阶变焦镜,但解像力仍未能发挥这张感光元件所能呈现,建议使用高品质定焦镜应该可取得更好的细节解像效果。

另外,笔者不得不说 Sony 在背照式感光元件的发展果然惊人,原本预期这张 46MP 元件可能无法在高 ISO 有太好的表现,毕竟先前 A7R 的 36MP 元件高 ISO 表现并不理想,但这张 46MP 元件却令人跌破眼镜,即便不开启强制降噪,在 ISO 12,800 仍可呈现丰富的细节,虽然仍不及低画素的 A7S ,不过却远胜于原本 A7R 的表现。

至于机身反应方面, A7R II 比起 A7R 也好非常多,当时 A7R 最头痛的是原本的影像引擎效能用于处理 36MP 照片显然效能不太够用,每次拍摄后都会有明显的机能停滞,无法进行机身功能调整;虽然 A7R II 也同样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但除了迟滞时间大幅缩短,机身也会提示正在处理照片,至少整体反应已经改善不少。

比起当初 A7R 除了高画素在基础性能反而贫弱,搭载全新元件与先进电子系统的 A7R II 更有 A7 家族巅峰的感觉,且比起 A7R II 在对焦系统与影像品质的差异相当明显,对有高画质输出需求的玩家,也不仅是一台可于摄影棚使用的机身,亦可用于光线理想下的运动摄影。

不过毕竟是追求高画素的机种,对一般人而言 46MP 的照片实用性不是那么高,且要发挥这样的影像品质,对镜头解像的要求也更严苛,以实用性来说, A7 II 虽在对焦系统没有那么的强,但以一般消费者使用则也堪用了,当然也希望未来 Sony 也能把 A7R II 的对焦系统导入 A7 II 后继机种,最好可以的话连 Exmor R 背照式元件技术也导入主流画素元件中。

--

或许你会对于这堂 Udmey 线上英文教学课程感到有兴趣

到底怎么样才能够拍数有质感的黑白照


--

你或许会喜欢

苹果也打折!iPad Air 2 现折 600

跟眼镜说掰掰!现代人必备护眼台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