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之乱》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善后无方: 李傕、郭汜之乱》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起初,吕布劝王允把董卓的部下全部杀死,王允说:“这些人没有罪,不能处死。”吕布想把董卓的财物赏赐给朝中大臣及统兵将领,王允又没有答应。王允一向把吕布视为一员武将,不愿他干预朝政。而吕布认为自己诛杀董卓有功,到处夸耀。吕布屡次失望,心中逐渐不高兴。王允性情刚直方正,嫉恶如仇,当初因为畏惧董卓,不得不委曲低头。董卓被诛之后,他自认为不会再有什么祸难,颇为骄傲,因此部属们对他并不十分拥戴。

王允起初曾与士孙瑞商议,特别下诏赦免董卓属下的将领及士兵。接着又感到迟疑,说到:“部将们只是遵从主人的命令,本无罪可言。如今要把他们作为恶逆之人予以赦免,恐怕反会招致他们的猜疑,并不是令他们安心的办法。”因而没有颁布赦书。后又商议全部解散董卓所统率的军队。有人对王允说:“凉州人一直害怕袁绍,畏惧关东的大军。如今若是一旦解散军队,打开函谷关,董卓的部下一定会人人自危。可任命皇甫嵩为将军,率领董卓的旧部,并留驻陕县以进行安抚。”王允说:“不然,关东的义兵将领与我们是一致的,现在如果再将大军留驻陕县,扼守险要,虽然安抚了凉州人,却会使关东将领起疑,这是不行的。”

当时,百姓中盛传要杀死所有的凉州人,于是那些原为董卓部下的将领惊恐不安,全都控制住军队,以求自保。他们还相互传言:“蔡邕只因受过董卓的信任和厚待,尚且被牵连处死。现在既没有赦免我们,而又要解散我们的军队。如果今天解散军队,明天我们就会成为任凭宰杀的鱼肉了。”吕布派李肃前往陕县,宣布皇帝诏命,诛杀牛辅。牛辅等率军迎击李肃,李肃战败,逃回弘农,被吕布处死。牛辅心中惶恐不安。恰巧遇上军营中无故发生夜惊,牛辅想弃军逃走,被左右亲信杀死。李傕等回到大营时,牛辅已死,李傕等无以依靠,便派使者前往长安请求赦免。王允回答说:“一年之内,不能发布两次赦免令。”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李傕等更加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打算解散军队,各人分别走小路逃回家乡。讨虏校尉、武威人贾诩说:“如果你们放弃军队,孤身逃命,只需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捉起来,不如大家齐心合力,西进攻打长安,去为董卓报仇。如果事情成功,可以拥戴皇帝以号令天下,如若不成,再逃走也不迟。”李傕等同意。于是一起宣誓结盟,率领着数千人马,昼夜兼程向长安进发。王允知道胡文才、杨整修都是凉州有威望的人物,便召见胡、杨二人,想让他们去东方会见李傕等人,解释误会。可是王允在面见他们时,并没有和颜悦色,而是说:“这些潼关东面的鼠辈,想要干什么?你去把他们叫来!”因此胡文才和杨整修去见李傕等人,实际上是把大军召回长安。

李傕沿途招集人马,等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之众。他们与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等会合,一起包围了长安。长安城墙高大,无法进攻。守到第八天,吕布属下的蜀郡士兵叛变。六月,叛军引李傕部队入城,李傕等放纵士兵大肆抢掠。吕布与李傕等在城中交战不胜,便率领数百名骑兵,把董卓的头颅挂在马鞍上,突围出走。他在青琐门外停马,招呼王允一起逃走,王允回答说:“如果得到社稷之灵保佑,国家平安,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此愿不能实现,那么我将为之献出生命。如今皇帝年龄幼小,只能倚仗着我,遇到危险而自己逃命,我不忍心这样做。请勉励关东的各位将领,常将皇帝和国家大局放在心上。”太常种拂说:“身为国家大臣,不能禁止暴力,抵御 *** ,致使刀枪指向皇宫,还想逃到哪里!”于是奋战而死。

李傕、郭汜等驻扎在南宫掖门,杀死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人,官吏和百姓被杀一万余人。尸体散乱地堆满街道。王允扶着献帝逃上宣平门,躲避乱兵。李傕等人在城下伏地叩头,献帝对李傕等人说:“你们放纵士兵,想要做什么?”李傕等说: “董卓忠于陛下,却无故被吕布杀害,我们为董卓报仇,并不敢做叛逆之事,待到此事了解之后,我们情愿到廷尉那里去领受罪责。”李傕派兵围住宣平门楼,联名上表,要求司徒王允出面,问道: “太师董卓有什么罪?”王允被逼无奈,只好走下楼来面见李傕等人。朝廷大赦天下。任命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为中郎将。李傕等逮捕司隶校尉黄琬,将他处死。

起初,王允任命同郡人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李傕等要杀死王允,又恐怕他们起兵反抗,于是先要献帝征诏宋翼、王宏。王宏派人对宋翼说: “郭汜、李傕因为我们两个在外握有兵权,所以不敢杀害王允。如果今日 *** ,明日就会全族被害,你有什么办法吗?”宋翼回答说: “虽然祸福无法预料,然而皇帝的诏命是不能违抗的。”王宏的使人说: “关东诸州、郡的义兵象滚水沸腾,想要诛杀董卓,如今董卓已死,他的党羽容易制服。如果起兵一同讨伐李傕等人。与关东诸军相互呼应,正是转祸为福的上策。”宋翼不同意,王宏孤立不能成事,于是双双接受征召。李傕逮捕王允、宋翼、王宏,一齐处死。王允的家小也都被杀死。王宏临死之前辱骂: “宋翼,你这个没用的腐儒,真不足以与你商议国家大事!”李傕把王允的尸体放置在闹市之中,没人胆敢前去收尸。王允从前的部属、平陵县县令京兆人赵戬,放弃官位,将王允的尸体收葬。当初,王允将讨伐董卓的功劳全都归于自己。由于士孙瑞的功劳归给了王允,没有封侯,因而这次能幸免于难。

李傕等任命贾诩为左冯诩,想封他为侯爵。贾诩说:“我提出的只是救命之计,有什么功劳!”坚决辞让不受。李傕又任命他为尚书仆射,贾诩说: “尚书仆射是宫廷的主要官员,为天下所瞩目,我平素名望不重,不能使人心服。”于是任命贾诩为尚书。

吕布途经武关到南阳投奔袁术,袁术待他十分优厚。吕布认为自己杀死了董卓,对袁家有功,因此放纵部下士兵抢掠,袁术对此不满,吕布觉察后,心不自安,便离开袁术,去河内投奔张杨。李傕等人悬赏捉拿吕布,形势很紧,吕布又从张杨处逃走,改投袁绍。

九月,任命李傕为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假节; 任命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骠骑将军,都封为侯爵。李傕、郭汜、樊稠掌管朝政,张济出京,率军驻在弘农郡。

起初,董卓入关后,劝说韩遂、马腾等人一起抗关东讨伐董卓的联军,韩遂、马腾率军前赴长安。他们到达长安时,正赶上董卓被杀。李傕等便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派他返回金城; 马腾为征西将军,率军前去驻守郿县。

十二月,太尉皇甫嵩被免职,任命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参与主持尚书事务。李傕、郭汜之乱完全由王允失策而激出。吕布要求对董卓部杀尽斩绝,固然不可取,赦免之策、安抚之法、权宜之计策是完全正确的,所谓首恶必惩,胁从者不问。应当孤立一小撮,不该打击一大片。王允谋诛董卓,出手非凡,而善后无方,议论迂腐,判断失误; 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安抚董卓部将的良机,终于酿成危局。

贾诩之策,确为自救良方,为李傕、郭汜指引迷途津梁,其韬略思维的逻辑一是努力形成集团力量,营造整体优势,以加强打击的力量。二是凡事要有尝试的决心,尤其这种尝试本身不带来任何损失,不能失去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

王允最后不免于杀身灭族之祸,还与宋翼、王宏有关,宋翼为腐儒,不知变通,王宏有见识,而无独断。因此,这些人避免不了本可化解的灭顶之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