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ng xiāng
Yíngxiāng LI20 [中国针灸学词典]
yíngxiā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2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迎香 汉语拼音 Yingxiang 罗马拼音 Yinghsiang 美国英译名 Wele Fragrance 各
迎香为经穴名(Yíngxiāng LI20)[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冲阳。属手阳明大肠经[1]。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迎即迎接,香即香气,此穴善治鼻病,以恢复嗅觉,故名迎香[1]。主治鼻塞不通,口眼㖞斜,鼻衄,鼻渊,鼻息肉,嗅觉减退,喘息不利,面痒浮肿、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鼻息肉,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冲阳(《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迎香,一名冲阳,在禾髎上鼻孔旁。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1][2]。
迎即迎接,香即香气,此穴善治鼻病,以恢复嗅觉,故名迎香[1]。
《说文》:“迎,逢也。”“香,芳也,从黍从甘。”《春秋传》曰:“黍稷馨香。”凡香物统谓之香,故名迎香。《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金针梅花诗钞》迎香条:“善通鼻塞号迎香。”肺开窍于鼻,与大肠为表里。鼻塞得通,则为香为臭自可迎而知之矣。[3]
面[4]
标准定位: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5][6]。
迎香位于鼻唇沟内,横平鼻翼外缘中点处[7]。
迎香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1]。
迎香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迎香穴的位置
迎香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穴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迎香穴的位置(肌肉)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
迎香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1]。
正坐仰靠位,于鼻唇沟与鼻翼外缘中点平齐处取穴[8]。
快速取穴:双手轻握拳,食指和中指并拢,中指指尖贴鼻翼两侧,食指指尖处即是[9]。
迎香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分布著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皮下组织内有面神经的分支和面动脉的鼻外侧动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而达提上唇肌,该肌由面神经的颊支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1]。
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肌[6]。
浅层有眶下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颧支和面动脉分布[6]。
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并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脉分支通过[7]。
迎香有祛风通窍,理气止痛的作用。
迎香有通鼻窍、散风热作用[1]。
肺开窍于鼻,职司嗅觉,本穴又位于鼻旁,刺之能宣利鼻窍,恢复嗅觉,迎香而入,治疗鼻病[8]。
迎香穴位于面部,又为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二经均分布于面部),所以是治疗面部疾病的主穴,诸如风袭经脉、经筋弛缓之口眼㖞斜,风袭肌肤的面痒症,风水相搏、流溢于肌肤的面肿,均可取本穴以散风通络、宣肺利水[8]。
迎香穴治疗胆道蛔虫病为经验之法[8]。
迎香穴在鼻翼傍五分,主治鼻鼽不利,窒洞闭塞。《玉龙歌》载:“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盖肺开窍于鼻,大肠为肺之府,本穴属大肠而位近鼻窍,有宣肺通窍之功,治鼻病及嗅觉不敏,极效。[3]
迎香穴主治鼻塞不通,口眼㖞斜,鼻衄,鼻渊,鼻息肉,嗅觉减退,喘息不利,面痒浮肿、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鼻息肉,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迎香穴主治鼻塞不通、口㖞、鼻衄、面痒、鼻息肉[6]。
迎香主要用于口鼻疾患等:如面痒浮肿、面神经麻痹或痉挛、鼻炎、鼻塞、鼻衄、嗅觉减退及喘息不利、胆道蛔虫症等[1]。
迎香主治鼻塞,鼻衄,鼻渊,鼻息肉,口眼㖞斜,面痒浮肿;以及胆道蛔虫症等[7]。
迎香穴是治疗鼻病的要穴,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㖞,面痒,面肿,头痛;胆道蛔虫病[8]。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鼻出血,鼻息肉;
妇产科系统疾病;胆道蛔虫症,便秘;
其它:面神经麻痹。
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6]。
一般向鼻根部斜刺0.3~0.8寸[1]。
斜刺0.2~0.3寸;或沿皮刺0.5~1寸[7]。
直刺0.1~0.2寸,局部胀痛。
沿鼻唇沟向内上平刺0.5~1寸,透鼻通穴[8]。
治胆道蛔虫病时应向外上平刺1~1.5寸,透四白穴[8]。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鼻部,有时有眼泪流出[8]。
不宜灸[6]。
迎香穴不宜直接灸[1]。
《针灸大成》:禁灸,恐火气有伤气道,肺恶热也[3]。
迎香穴配合谷治面痒浮肿[1]。
迎香配上星、印堂、合谷治鼻炎[1]。
迎香配风池、外关治外感鼻塞流涕[1]。
迎香配水沟、合谷,治鼻塞不闻香臭[8]。
迎香配水沟、胆囊、足三里、中脘透四白,治胆道蛔虫病[8]。
迎香配头临泣、太冲、合谷,治目赤肿痛[8]。
迎香配合谷、上星、印堂,治鼻塞、鼻衄[8]。
迎香配印堂、合谷,有宣肺气,通鼻窍作用,主治急慢性鼻炎。
迎香配四白、地仓、阳白,有祛风活血通络作用,主治面神经瘫痪,面肌痉挛。
迎香配阳陵泉、丘墟,有驱蛔镇痛作用,主治胆道蛔虫症。
遇到伤风引起的流鼻涕、鼻塞,或者过敏性鼻炎, *** 迎香至发热,立刻见效[9]。
《针灸甲乙经》:鼻鼽不利,窒洞气塞,㖞僻多涕,鼽衄有痈,迎香主之。
《太平圣惠方》:鼻息不闻香臭,偏风面痒及面浮肿。
《针灸大成》:主鼻塞不闻香臭,偏风,口㖞,面痒浮肿,风动面痒,状如虫行,唇肿痛,喘息不利,鼻㖞,多涕,鼽衄骨疮,鼻有息肉。
《百症赋》: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统计表明,针刺迎香对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有效率可达70%~90%,与中药组比较,无论近期疗效或远期疗效均较中药组优越[8]。
治疗鼻炎:针刺迎香能够恢复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对慢性鼻炎等黏膜疾患具有治疗作用[8]。
迎香是治疗鼻病首选穴。有报道用泼尼松龙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鼻前庭炎;氦氖激光照射治疗过敏性鼻炎,埋线治疗慢性鼻炎,针刺治疗慢性鼻炎等均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