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容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如何防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03
导管堵塞
(1)灌注前对导管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管壁有凹凸不平的导管及时更换,确保隔水塞顺利通过。导管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 mm,内壁光滑无阻,组拼后用球塞、检查锤做通过试验;同时要选择合适的隔水塞,直径应该略小于导管直径。
(2)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检验导管的密封性。
(3)正确的量测出孔深以及导管长度,每节导管的长度要整齐统一,便于丈量长度;以确保可以正确的计算出导管距孔底深度,一般导管口具孔底应保持30~50cm左右,同时每斗灌注结束后要准确的量出混凝土面距空口距离,掌握好导管的拆卸长度,保证导管的埋深在2~4m。
(4)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cm~22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
(5)灌注前应全面检修设备,在灌注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现场并有备用设备;灌注前通知配电部门,保证灌注时供应用电,现场应有备用电源;要注意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灌注时间。
钢筋笼上浮
(1)由实验室岁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都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中途运输时间尽量缩短,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
(2) 导管埋深过深。当此类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3) 混凝土流动性小。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灌注时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坍落度应控制在18cm~22cm之间,混凝土接近钢筋笼底部时,导管埋深控制在1.5m~2.0m之间
(4) 浇筑混凝土前应使钢筋笼牢固固定在钢护筒顶部的施工平台上,在混凝土浇筑上升至钢筋笼底部附近时,提升导管,以保持较小的埋置深度,并稍微减缓混凝土的灌注速度。
预防钢筋笼上浮,关键是要严格细致地下好钢筋笼,并将其牢固地绑扎或点焊于孔口。下放导管时,应使导管顺桩孔中心位置而下灌注要连续进行,并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塌孔
1) 泥浆的容重和粘度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地层稳定情况等进行确定,如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坍塌,泥浆的容重和粘度可大些,但不宜过大,容重以1. 1~1. 2g/ cm3 ,粘度以18~25s为宜。在松软砂层中钻进,控制进尺,选用较大比重、胶体率、
粘度的泥浆。或投入粘土掺片、卵石,低锤冲击,使粘土膏、片、卵石挤入孔壁起护壁作用;
(2) 汛期或潮汐地区水位变化过大时,采取升高护筒,增加水头,或用虹吸管、连通管等措施保证水头相对稳定;
(3) 护筒埋设不规范,护筒埋设低,内水头压力不够,引起孔壁坍塌在埋设钢护筒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埋设,护筒要垂直并高出地面0.3m 以上,四周应选用含水量适中的粘土分层填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 的水头高度,保证孔口排水良好。
(4) 在松软砂层中钻进,成孔速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并参照相应规范选取,特别对于砂、砂砾等土层若成孔速度过快,会产生桩的径向摆动,可能发生孔壁坍塌现象。成孔速度在软粘土钻进时最快,约为0.2m/min ,对细粉砂层钻进速度控制在0.015m/min 左右。当穿过较厚的砂层、砾石层时,成孔速度应控制在0.03m/min 以内。
(5) 清孔时要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供水管最好不直接插入钻孔中,应通过水槽或水池使水减速后流入钻孔中,可免冲刷孔壁。
(6)为避免因钻孔触动孔壁周围的土壤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经常校正钻机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保钻机垂直钻进,避免在造孔时触动孔周围的土壤。同时,在钢筋笼制作时,外侧的钢筋可用空心穿孔的混凝土预制圆柱体,固定在箍筋上,在沉放过程中,钢筋笼随圆柱体滚动下落,可以减少对孔壁的局部压力。钢筋笼沉放应优先选用吊机起吊,垂直沉放,避免钢筋笼沉放时碰撞孔壁
桩身缩颈
针对桩身缩径现象,钻孔时应采用优质泥浆,钻孔过程中,应徐徐钻进,以便形成良好的孔壁,始终保持适当的泥浆比重和足够的孔内水位,确保孔内泥浆对孔壁有足够的压力。清孔时,应加快清孔速度,在清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的泥膜阻止了孔壁渗水,不会引起膨胀。清孔后应尽快灌注水下混凝土,防止缩孔。或钻孔过程中在锥头外侧焊一定数量的合金钢,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以扩大孔径。
桩顶强度不够
灌注的时候比预定高程高出1m左右,这样破桩头后保证桩顶强度。
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