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夏莲:奥运赛场上58岁的高龄奶奶,在乒乓世界里演绎着她的传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作者:山佳

作为一个乒乓球的准球迷,N年前总要买上一本《乒乓世界》,倒不是对其中的技术分析感兴趣,而是喜欢看看自己欣赏的选手,过上一把追星的瘾。因此,对倪夏莲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倪夏莲,与蔡振华属于同一时代滴,也算现任乒协主席刘国梁的师姑了。在第37届世乒赛上,她与郭跃华这对混合搭档,一路过关斩将,曾击败曹燕华与蔡振华组合,获得混双冠军。

此次东京奥运,倪夏莲已是58岁的奶奶级选手,代表卢森堡出战。在女子单打第二轮较量中,她迎战17岁的韩国选手申裕斌。第一局,倪夏莲就以11:2拿下,绝对宝刀不老。只可惜,还是因为岁数、体力原因,以3:4惜败给小将。就这样,倪夏莲结束了自己的东京奥运之旅。

之后,倪夏莲很是大度地表示:胜负输赢对我而言,其实早已不再重要,能够再次站上奥运会赛场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01

倪夏莲,1963年出生在上海杨浦区一个纺织工人家庭,手足五人,她是家里的老小。

1970年,夏莲开始接触乒乓球,就在水泥球台上开始练习。她喜欢琢磨,看着左邻右舍的大哥哥大姐姐打球,她就得出一个结论:原来乒乓球就是打到别人接不到的地方啊!小小年纪,悟性有加。

1970年,夏莲上了小学一年级,并进入校乒乓球队。教练特别喜欢夏莲,认为她是棵好苗子,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当夏莲把进入校队的消息告诉老爸后,老爸语重心长地嘱咐自己的宝贝女儿:你既然答应了,就得踏踏实实地学好本事。在老爸这里,女儿总是很棒滴,这也给了夏莲无限勇气。

上到二年级,需要每天早晨6点起床训练一小时,夏莲毫不迟疑,说练就练,天寒地冻也不怕。

1976年,夏莲进入上海市青少年业余体校。这是一个为上海队、国家队输送后备人才的基地,有着良好的师资,更有你追我赶的小伙伴们。

在这里,夏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知道如何在击球时,更好地带动腰和脚的力量,更养成了规律作息的生活习。以致于在58岁的高龄,还驰骋在世界赛场,这时的夏莲,总会轻描淡写地来上一句:吃老本哦。

1979年,在第四届全运会预选赛中,代表上海队出征名不见经传的夏莲,竟战胜世界名将童玲,令人大跌眼镜。这次获胜,也让夏莲昂首挺进国家队。

02

初来乍到,夏莲就发现:在国家队这个人才济济的圣地,想要脱颖而出,成为主力队员,就如同上天摘星星一样难。

天生命不硬,只能靠努力,笨鸟先飞成了夏莲的座右铭。每次训练,夏莲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每捡一个球,都是一路小跑,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就是在梦里,她都会一次次挥舞着球拍”快,接球,球来了“……

即使训练如此刻苦,在精英成群的国家队,夏莲还是不够出彩,坐足了三年冷板凳。那三年,夏莲始终没有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她没有怨言,更多的是恐惧。她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水平滴,为什么不相信我呀?

严重的竞争压力,让夏莲觉得危机四伏,小时那种打球的快乐消失殆尽,她认为,自己还不够好,还要加倍努力。

在国家队,虽然夏莲没有机会参加国际大赛,但也没被开回上海队。等她离队很多年后,教练才跟她坦言,你知道吧夏莲,国家队一直没有把你退回去,因为你太刻苦了,你捡球都是在小跑,打扫卫生全部都是第一名,上文化课又是优秀的,我们不忍心开除你,而你又那么热爱乒乓球……

03

一天,周兰荪教练满腹心事地对夏莲说:可否想过改长胶?如同灵光乍见,夏莲心中一动。

这也让夏莲醒悟,必须要在技术上有突破,有长进,否则被退回上海队,那可不是她的风格。

可真要改技术找人咨询时,谁都不敢下这个决断,因为这事关一个运动员的”生死存亡“。成功了好办,但若不成功,谁敢负此责任?

夏莲请教马金豹马教头,马教头倒是开门见山:要想拿世界冠军,只有背水一战;要战胜自己,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去拼命争取,这总比不死不活强。

夏莲环顾四周,主力就四、五个人,二十余人全都是陪练。与其按现有直板正胶打法等着被淘汰,还不如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改为长胶倒板进攻打法。

说改就改,夏莲还是勇敢接受了挑战,那是1982年2月。刚开始,夏莲在队内的成绩,直线下降,几乎没有资格代表上海队参赛,更甭提代表国家队出征了。那时的她,就像无头苍蝇,寝食难安。

好在马教头带着夏莲一起加大运动量,从每天训练五小时增加到八小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解决问题。终于,夏莲找到了窍门,并摸索出正手八种接球法,练出了自己的独门手艺。

同年10月,夏莲在全锦赛上以怪球闻名,并拿到第二的成绩。这样,她具备了参加世界级比赛的机会。

1983年,第37届世乒赛在日本开幕,夏莲以黑马身份参加。最后,她与队友一起拿到了女子团体冠军,并与郭跃华联手,斩获混合冠军,那是她的高光时刻,足以载入个人编年史。

1986年,夏莲决定退役,她觉得自己应该走下一段的人生路程了。她做这个决定也不容易,因为乒乓球已融入自己的血液中了,少了这个球,就好像人生失去了什么。

但再多拿一个冠军,对她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人生当断则断,毕竟乒乓球不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夏莲去了上海交大读书,还是刘国梁刘主席的学长呢。即使去读书,夏莲还经常做和乒乓球有关的梦。最痛苦时,梦中的自己还在队里,还在训练。梦醒时分,一切物是人非……

04

八十年代末期,好多退役球员出国打球,如蔡振华去了意大利,曹燕华、施之皓去了德国。而夏莲也实在不想放弃自己热爱的乒乓球,就与德国一家俱乐部签订合同。1989年夏天,她登上前往德国的飞机。

尤其1991年,来到的第一天,俱乐部主席,也是市长大人,亲自到海关来接夏莲,就像慈父一样,张开双臂,拥抱着她。

在欧洲乒坛,夏莲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大杀四方,三次获得欧锦赛单打冠军,三次欧洲十二强赛冠军。夏莲感到很神奇,乒乓球给她带来过痛苦,也让她收获了很多希望与幸福。

夏莲的夫君,名叫托米,瑞典人,与本格森、卡尔松、阿佩伊伦、林德一个时代滴,也是佩尔森、瓦尔德内尔的大师兄。1981年,第36届世乒赛后,托米就离开了瑞典队。之后,他前往澳大利亚队任教。

1994年,托米来到卢森堡担任教练。他一眼就看出,夏莲的训练与比赛是脱节的,于是开始帮助夏莲调整训练方法。夏莲的超强表现,强烈地吸引着托米,用他自己的话说”点燃了他”。托米性格幽默,他总爱称“世界上只有一个倪夏莲”,这也给了夏莲无限的自信。

以前的夏莲,从小在压力下长大,总想着自己应该赢,输了就没有踏实感,满腹的罪恶感,看什么都觉得不好。而在托米这里,没什么不大了滴,你尽力了就好。

对夏莲而言,现在的她早已不是为打球吃饭,她有自己的旅馆与公司,爱打就打,没压力,她又找回了那种打球的快乐。

对托米而言,夏莲你赢了,就接着打;输了嘛,我们就去渡假。1996年,托米带着夏莲参加美国公开赛,那次输了球后,两人就去开水上摩托,太浪漫了,好开心啊!夏莲心中,充满了感恩与知足。

2019年苏州世乒赛,夏莲输球后,托米上前拉着她的手,两人相依相伴,相视而笑。

05

东京奥运,是夏莲的第五次奥运之旅,2000悉尼,2008北京,2012伦敦,2016里约。在里约奥运会时,夏莲与网球名将德约科维奇一起聊天,说起自己从没有让自己受过伤。

小德非常惊讶,竞技运动员难免都会受伤哦。夏莲分析自己,一是自己的动作比较合理,从小学的本事,比较正规;二是训练不是很多,累了就歇。

2016年里约奥运之后,卢森堡乒协找到夏莲,问她接下来的计划。夏莲很干脆,不打了。他们就说,今天不算。过几天,又来了。他们这么坚持的原因,是除了夏莲以外,卢森堡再没有别的选手可以参加乒乓球单打。

如此反反复复好多次,夏莲能够坚持下来,一方面是因为卢森堡 体育 部门一次又一次真心实意的邀请,她珍惜这种被依赖的感觉,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另一方面也源自于自己心中对乒乓球不舍与不灭的热情。

其实,能够参加奥运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夏莲也是通过欧洲运动会拿到铜牌之后,才获得入场库滴。当时的她,特别激动,因为她是欧洲拿到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入场券的第一人,56岁的高龄奶奶了。

38年前,在日本东京,夏莲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2021年,她又以奥运参赛选手的身份故地重游。此时的她,感到无比幸运——一个人能够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很不容易,对于我来说,能够一直打乒乓球到今天,更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身边的朋友,总爱说夏莲“娇滴滴的”,她自己没察觉。朋友又说,还不是被托米宠的。夏莲这次倒是笑嘻嘻地回答,这倒是真的。

东京奥运,夏莲输球后,许多人好奇,夫君托米的反应如何。托米发声了:你要赢得起, 同时也要输得起。输了比赛,那就是人家打得比你好,要恭喜对方。但是,我们如果不努力,是不可以原谅自己的。

如今,夏莲已是奥运赛场上最年长的乒乓球手,在乒乓世界里演绎自己的传奇——我对自己参与奥运会的定位很清晰,我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奖金,而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过程。至少,我这个年龄还能参与奥运会,我希望给比赛带去正能量和拼搏精神,向世人展示乒乓球可以很美。

对于三年后的巴黎奥运,夏莲并没有过多展望。如今的她,更在意自己的 健康 ,在意自己的家人,还有自己的快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