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度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1

1.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写作文

笔者以为有以下原因: 一、在写作教学中口与手不能很好地结合。

嘴巴除了吃饭的功能以外,还有说话的功能。写作就是用笔说话,不喜欢写作就是不喜欢用笔说话。

但是说话是生存需要啊。一个人每天要说多少话?网友的回答很多,有人认为一个人每天大约要讲2000个单词;也有人回答说不一定,得看人的性格,也看人所处的位置和职业;还有人表示:只要他性格开朗,多多与外界联系,即使不说话也不会得抑郁症。

还有人回答:有话就要说啊。可是我们的学生真的没话可说了吗? 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园的小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后面喋喋不休地说着他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那些事儿,说着自己的好奇和对世界的建议。

可是到了学校,说话的机会少了,自然也就从个人充分的表达变成了沉默是金了。 一个人,一定要交流,要说话,要表达。

可是他要对谁表达呢?他可能特别想和老师说话,他也可能在这几天里极想和父母说说话,他还可能和早上上学路上遇到的任何一个人。 一个人话说得多了,会累;不说话,不动嘴巴,也会觉得难受。

如果我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字,把说和写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说和写之间找到写作的意义,我想学生写作的动机就容易解决了。 二、学生在写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太少。

有的老师总跟学生作文上的错别字儿锱铢必较。 老师们对学生的错别字儿太上心,仿佛字儿写得全都对了才能写出好文章,这就像是一个碎嘴子老师,什么细事儿全管,而且是一起管,分不清主次,分不清先后,分不清楚什么叫到阶段性。

这样极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改错别字儿上来,也极容易伤到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容易忽视学生准确的文字表达和真实的情感流露。

在评改的时候,老师的确得有拨云见日、抓住要害的本领。 其实,孩子写的错别字儿多有可能是因为大量自主阅读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学生的用字意识觉醒求新造成的。

这是特别可喜的事儿,我们却把它们当洪水猛兽了。有的老师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本儿当成了错字本,要求学生把老师圈出的错字在后面再写几遍,这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的办法是抓大放小,眼睛里得能揉沙子。就是评改作文时不在学生的作文本儿上圈错字儿,多划浪线,少划红杠。

但是得有一个记录本,记录下每个学生的错字儿或者文面儿上的问题。对易写错的字进行归类整理,写一阵子后专门找个时机印发给学生,集中解决。

也不用说是哪个同学错的,总之是大家都容易写错的。文面也是。

别叫学生普遍地感到缺乏写作的成就感。要保护学生的成熟感像保护写作的命根子一样。

三、有的老师把写作的源泉问题弄混淆了。 其实写作的真正的源泉的问题早就在文艺理论界搞清楚了,那是生活。

生活是如此甘美,如此清冽。生活中有苦涩、有艰辛;有欢乐愉悦,也有悲苦哀伤;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有清吟低唱的儿女情长;有永恒和短暂,当然也有内心的嫉妒和无端的谣言中伤;有轰然的倒下,也有挺起的坚强;有富贵有贫穷,有内心的微澜春心的荡漾,也有矢志不渝的尊重和情感小屋的守望;有严寒中爬冰卧雪的坚忍,也有春天里温暖的 *** 长风浩荡;当然还有枯燥的日复一日和游戏中的心智成长;有青春之水的悸动,也有自然中荒草的蔓延疯长。

这就是生活! 从婴儿开始睁眼触摸阳光,到他们欢蹦乱跳的成长,生活就如此丰富,我们却如此迷茫! 所以呀,面对读写结合的唯一命题,我有真心的呼吁也有强烈的抵抗。我呼吁让学生打开窗子写作,把生命的清新空气放进来!我抵抗和反对一切就事论事的写作练习和耗费生命无氧写作。

我反对单一追求好词佳句! 我琢磨,除了以上三条特别重要,要是从老师身上找找孩子不愿意写东西的原因,归结起来,还有以下种种: 第一、指导时老师的包办使学生写作自主性受限制了。 第二、学生写的时候让学生感到受了太多的干预了。

第四、老强调“读写结合”狭窄了学生写作的路子了。 以上判断主观色彩太浓,且有的已单写了博文,未必经得起推敲。

(转自:宋胜杰)。

2. 不会写作文的原因

练得少,不会方法。

如何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3. 小学生为什么不爱写作业

小学生不爱写作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首先就是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小学生本来就贪玩好动,他的心总是不定的,做作业的耐心也是比较差的,这很正常,所以家长得理解孩子,千万不能强迫孩子学习时间过长。其次是作业太多以至于他觉得累并烦,这就需要家长加以疏导,有必要的时候还是得孩子给予辅导;再次是孩子的成绩差,他害怕面对学习,不想做作业自然就不用说了,这种情况呢就需要家长更多的是鼓励,首先得让他对学习有信心并感兴趣。

最后就是一个学习环境问题,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里的电视机声音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注意力,他身边的玩具等等诱惑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导致不想做作业,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希望能帮到你。

4. 孩子讨厌写作文,怎么办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少学生一遇到作文便叫苦连天,或感到无话可写,或生编硬造,应付了事。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使作文成了学生的包袱。如何让学生从怕写作到爱写作文,从苦恼地作文到快乐地作文?我认为,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作文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贯穿写作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写作文难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作文的内容来源生活,并用语言问字把生活体验表达出来。要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必须以他们的学习,生活为起点,为中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去体验生活,丰富他们的感受。为此,我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有目的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带学生参观访问,组织班会,让学生去野外观察游戏,从而扩展学生视野,培养观察力,想像力和热爱生活,热爱打自然的情感。在作文之前让学生先进行些作材料的选择,如:把学生带入社会,带进自然,让他们走进市场,走进商场,进行一些交往购物的活动。让他们在山坡上,田野里活动。采集,喂蚂蚁,捉蜻蜓。激发生活的情趣,回到课堂,把经过情感说出来,按说的写出来,写出活生生的生活,这才使真正意义的作文。这样也才 激发起作文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写日记积累作文素材

我们周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由于我们没有养成观察习惯,没有观察而使很多好的素材从身边溜走。因此,教师要跟据每次习作和练笔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写《早晨》先有意识不把学生带入自然,坐在教室里写,学生大写不出个名堂来,大多是早晨的景色是迷人的,怎样的迷人就写不出来了。然后,我把学生带到田野,带到山坡,观察秋分时节的早晨,从东方天空颜色变化,鱼肚白变为紫灰色,变红,红霞满天再到红日冉冉升起。这样通过观察学生再写,就比前次具体,生动得多了。有个同学观察很仔细,他写有这样一句话:"······向东方看去,只见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白,周围的白云先由黑色变为紫灰色,又慢慢地变红了,红霞越来越艳丽,万物也渐渐地被这红色的云霞笼罩着,像是穿上一套崭新的衣裳······"。所以,我认为要使学生作文不感到头痛,必须有意识让学生积累素材。

三、作文课堂教学体现师生情感交融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情感之中。孩子们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也有欢乐和痛苦,他们的心底也有着许多由趣新奇的经历,我 用心去体验他们的情感,善于激发学生写作 *** ,让学生的情感如潮水般奔涌。当学生在作文中遇到困难时,我就给予引导和帮助,给他们从鼓励和激励;当学生在作文中并发出智慧的火花时,我为他们的每点进步,每一次成功而喜悦,为他们喝彩。我创设的平等,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写作

四、体验成功,使学生在肯定中得到写作的乐趣。

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使学生的写作得到认可,这时,他的写作欲会不断膨胀,即使老师不做要求,他都会主动写,因此,我在进行作文评改时,注重对学生的肯定,通过教师热情,真诚的赏识,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作文的成果,从而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不断提高作文的能力。

我觉得评改一篇作文时,首要任务是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的激励学生,在评分时宜宽不宜紧,用赞扬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优秀作文尽量打高分,甚至打满分,还可以"百分+超优分"进行评价,在不断的肯定中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