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18

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隶属于类乌齐-耿马成矿带,该成矿带位于澜沧江结合带西侧、左贡-施甸陆块东缘,与类乌齐-耿马边缘褶冲带和岩浆带一致,以锡、铅、锌为主的成矿带。通常以蜂腰部为界,区分为北部的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和南部的勐统-耿马成矿亚带。在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中除已发现与花岗岩有关的小型锡矿3处外,其余仅有铜、铅锌矿点多处。近期工作新发现许多银、金、铜矿点,共有银矿点31处、金矿点12处、铜(银)矿点17处、锡矿点27处和钨矿点11处,是一个新的具有潜在找矿远景的成矿带。

(一)成矿地质背景

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在察瓦龙以北、昌都盆地以西,包括嘉玉桥群在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中上三叠统、石岩系—二叠系、下古生界酉西群和前寒武系吉塘群。后两者为一套低中变质的基性火山-复理石建造,厚愈万米,构成他念他翁古隆起带的主体部分。它们可能属原特提斯岛弧带的一部分。石炭系—二叠系为澜沧江洋西侧的被动边缘沉积带,加玉桥群可能亦属同类沉积,而后在陆内汇聚阶段遭到变质和变位。这些地层均被中上三叠统所超覆,后者为碳酸盐岩-碎屑岩系,中三叠统夹少量火山岩。属次稳定型河流、滨海至浅海沉积。部分地区其上不整合以侏罗系的海陆交互相碎屑-碳酸盐岩沉积-红色碎屑沉积。它们在昌都盆地及类乌齐北端的羌塘盆地东南端分布较广。勐统-耿马成矿亚带位于柯街-南汀河断裂和昌宁-孟连澜沧江结合带之间,出露地层从震旦系到第三系。震旦系及古生界为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其中西盟群下部变质较深达角闪岩相。属被动边缘的浅海—半深海沉积。类乌齐-耿马成矿带内的岩浆岩包括震旦系—下古生界变基性火山岩,泥盆系—石炭系板内张裂型基性火山岩以及中新生界中酸性和部分基性火山岩及侵入体,其中以中新生代的中酸性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在北段集中分布于类乌齐以南,而南段从昌宁-永德-耿马-西盟形成断续分布的岩带,主要岩类有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岩、钠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单个岩体一般规模不大,以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为主,印支期燕山期次之。它们的形成可能是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陆内汇聚阶段的热动力作用的重熔产物,或因重力均衡调节作用产生的地壳拉伸、上隆的热动力作用所造成的S型花岗岩。这些岩体的共同特点是:①过铝质花岗岩;②普遍以富硼为特征,含大量电气石,成为电气石花岗岩或电英岩;③岩体侵入与构造线一致。带内的构造变形强烈、褶皱紧闭,产生向西(南段)或向南向北(北段)的逆冲推覆构造,构造线方向在北段以北西-北北西,南段近南北向。

(二)成矿系列和成矿作用特点

成矿带研究程度较低,至今尚未发现大型矿床,主要成矿系列除已确定的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酸性岩体有关的Sn-W-Pb-Zn矿床(Ⅲ2)外,根据近期研究,在北段的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中,可能还存在同期斑岩中的Au-Ag矿床(Ⅲ3)和中新生代冲断剪切带中的Ag多金属矿床(Ⅲ4)等两种成矿系列。根据在北段的工作,有关成矿作用有如下特点。

(1)在赋矿围岩与地球化学背景上,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内前寒武系吉塘群、下古生界酉西群和上三叠统巴贡组为赋矿围岩,也是晚白垩世花岗岩围岩。在围岩变质地层地球化学背景上,W、Sn及Ag、B、As、Sb、Bi、Pb等元素,或部分岩层中Au、Mo、Zn、Hg、Ba等元素,高于地壳克拉克值,大多高达多数倍或数十倍,均与锡、钨矿化有关,并常见金、银元素相伴生,或与银、金矿化直接有关,为区内十分重要的矿源层。

(2)晚白垩世花岗岩具Sn-W和Ag-Au多金属成矿专属性,其原因可能是晚白垩世花岗岩熔浆主要来自上述元素背景值较高的陆壳重熔及与Sn、W、B、Ag、Au元素及其组合元素熔入并富集于高、中温期后热液中有关。如锡石(黑钨矿)电气石-石英型锡矿,以赛北弄锡矿床为代表,云英岩型锡矿则有夏雅锡矿化点等。

(3)成矿时代主要是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其中金、银多金属矿化相对晚于锡、钨(多金属)矿化。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受北西向主干断裂和次级北北西向、北北东向断裂及晚白垩世含锡花岗岩体的控制,在后者旁侧有锡(钨)矿化点,外围伴有银(金)多金属矿化,反映二者在矿床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和共生关系。因而矿床点的空间分布上,具有成群、成带展布的特点。

(4)成矿带自北而南,由于成矿演化、围岩性质和断裂活动强度的差异,成矿元素组合上呈有规律的变化,在类乌齐-滨达地区成矿元素以Sn、W为主,察雅吉塘-左贡美玉地区成矿元素以Ag、Sn为主,而在左贡田妥—东达村一带则以Ag、Au为主。

(5)银、金多金属矿化类型种类繁多,如构造破碎带充填交代银、金多金属矿型,含金、银硫化物石英脉型,含银、金菱铁矿-赤铁矿脉型,含银、金重晶石脉型,含金斑岩脉型,接触交代型,及容矿岩石为碳质泥灰岩含银、金矿型等。其中以构造破碎带充填交代银、金多金属矿化类型在区内分布普遍,最为重要,尤以类乌齐堆拉-嘎格断裂带含银、金矿化为佳(图11-26)。

图11-26 类乌齐堆拉嘎格断裂及矿点分布图

1—中上侏罗统;2—上三叠统巴贡塘组;3—上三叠统波里拉组;4—上三叠统甲丕拉组;5—前石炭系吉塘群;6—晚白垩世花岗岩;7—矿点

在堆拉嘎格银金矿(化)带上,发现堆拉铜-银多金属矿点的矿体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点,自上而下为:①氧化带,主要矿物为胶状褐铁矿、针铁矿、网脉状褐铁矿与褐铁矿化角砾岩;②次氧化带,主要矿物为褐铁矿、水赤铁矿、孔雀石、铜蓝、黑铜矿、铅矾、砷华等;③原生带,主要矿物为黄铜矿、黝铜矿、辉银矿等。

很显然,褐铁矿铁帽是铜、银矿化物矿床的氧化带,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6)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①与银、金矿化有关的主要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其次为碳酸盐化、菱铁矿化、重晶石化等。褐铁矿化是矿点内氧化带中最为广泛分布的一种蚀变,由黄铁矿、镜铁矿等含铁矿物在表生条件下的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同时在褐铁矿化岩石见醒目的孔雀石、铜蓝等次生铜矿物,成为明显的找矿标志;硅化是矿点内普遍分布的热液蚀变作用之一,铜、银多金属矿化与早期硅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绢云母化常与硅化相伴出现。②与锡(钨)矿化有关的主要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角岩化、电气石化、黄玉、萤石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其中,锡石(黑钨矿)-电气石-石英型锡矿的围岩蚀变,在巴贡组砂板岩普遍具面型角岩化蚀变带,伴之电气石化和硅化,而与锡矿关系最密切的蚀变是近矿围岩的电气石化、电英岩化、硅化和碳酸盐化。云英岩型锡矿的围岩蚀变主要为云英岩化、角岩化、电气石化、黄玉、萤石化、硅化与碳酸盐化,其中云英岩化呈带状或面型蚀变产出于花岗岩的内接触带上,与锡矿化密不可分。角岩化以面型蚀变分布于花岗岩的外接触带上;电气石化与云英岩、斑岩、角岩叠加,其强度与锡矿化同步消长,是直接找锡标志;黄玉萤石化赋存于上述蚀变带内,与锡矿化关系极为密切;硅化与电气石、碳酸盐与硫化物等相伴生,分布广泛。

围岩蚀变带宽约500m,以构造破碎带为中心向两侧蚀变强度逐渐减弱以致消失,随之矿化程度也趋于变低,但总体上银、金及铜矿化的分布范围比围岩蚀变窄得多。

(7)据统计,锡石(黑钨矿)-电气石-石英型锡矿含Sn的质量分数w(Sn)为脉状矿石0.1%~1.09%,富锡矿脉矿石8.41%~27.48%,角砾状矿石0.24%~1.55%,局部可高达9.14%~45%;一般矿石中WO3的质量分数w(WO3)达0.03%~0.277%,最高可达0.619%~1.22%。赛北弄中型锡矿床Sn的质量分数w(Sn)大于0.2%~3.8%,局部可达9.16%~45%。云英岩型锡矿Sn的质量分数w(Sn)一般为0.1%~3%;含WO3为0.041%~0.083%,并伴生Au、Ag、Cu等。夏雅锡矿点Sn的质量分数w(Sn)变化介于0.022%~3.16%,WO3为0.0010%~0.168%。据高吉、东达村、阿若、东帕、略觉-龙达等金矿点化学分析资料表明,岩金含金品位一般为0.1~1.16g/t,低者仅0.001~0.0071g/t,高者3.324~3.954g/t,最高者可达9~12g/t。堆拉铜、银多金属矿点,矿石Ag含量一般为4.4~882.0g/t,最高可达1448.0g/t,Cu的质量分数w(Cu)为0.43%~5.94%,氧化矿石最高可达27.80%。可见,在该区找到一批上规模的银、金、银、钨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8)区内卫片解译表明,环形构造发育,呈多个套合和紧邻的环形构造组成密集区。其环形构造的分布与矿(化)体分布趋于一致,如类乌齐的赛北弄-堆拉、罗冬-巴下等地。同时,重砂和化探异常沿构造带呈串珠状分布,以Ag、Cu、Au、Sb、Zn、Sn、W、Hg、Pb、As等多金属矿物出现及高背景值或高强度的综合化探异常分布,人工重砂金含量一般为0.0033~0.050g/t,高者达0.08338~0.7698g/t。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该区对于寻找具一定规模的银、金、铜成矿远景区,其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球化学背景是优越的。

(三)找矿远景区

根据我们及有关兄弟单位的工作,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内可以确定3个普查找矿远景区(图11-27)。

A区为类乌齐-浜达Sn-W、Ag-Au-Cu远景区:区内已发现中型远景的赛北弄锡矿床1处,Sn-W、Ag-Au矿点20多处,以前者为主。Sn-W矿多与岩体有关,Ag-Au矿多与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有关,形成复杂的硫化矿脉,如堆拉-嘎格等矿点,矿石Ag的质量分数w(Ag)最高可达1448.0×10-6,Cu的质量分数w(Cu)为0.43%~5.97%,有进一步工作价值。

B区为察雅吉塘-左贡美玉Ag-Au,Sn-W普查远景区。该区以Ag-Au为主,Sn-W次之。已发现矿点20处,其中如夹持于左贡大断裂和玉曲河大断裂之间,位于夏雅岩体西端的马甲纳、马惹、借纳等矿点。它们分布于3km2范围内,富硫化物矿脉沿北西西向小断裂群及其间的破碎蚀变砂岩充填交代,形成热液型含银、金的铅锌矿点。部分样品的分析结果w(Pb)为0.74%~5.6%,w(Zn)为0.14%~6.0%,w(Ag)为20×10-6~218.1×10-6,最高达450×10-6,且有多处旧采坑废渣出现。在他念他翁新生代偏碱性岩北段,还发现炯马、得垄和谋谋等3个二长斑岩和爆发角砾岩。它们相距很近,斑岩全岩蚀变,在内接触带见到宽3~5m的含金褐铁矿矿脉群,w(Au)为0.13×10-6~0.39×10-6。谋谋爆发角砾岩筒中,发现多条强黄铁矿化的角砾岩矿化体,拣块分析含Au为15×10-9~70×10-9,Ag为21.3×10-6,Hg为6400×10-6,Pb为615×10-6,As为9000×10-6,显示出有利于金成矿的元素组合。Hg的含量已达工业要求,因此该区是一个可供进一步寻找的斑岩型和破碎带中Ag、Au的远景区。

图11-27 类乌齐-左贡锡、金、银、钨矿成矿远景区划分布图

(据陈福忠等,1994修改)

C区为类乌齐北西吉曲-甲桑卡砂岩型与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普查远景区,该区位于类乌齐县北西羌塘盆地东南端与昌都盆地交接地带。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近期发现铜矿点多处,通过研究,已确定存在两种类型铜矿床,即砂岩中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床和砂岩型铜矿床。前者以孔莎、浪打、浪欠那等为代表,已发现矿点10余处,含矿岩系为新第三系及中上侏罗统红色砂泥岩系,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或层间破碎带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矿体产出,规模不大,主要矿物有辉铜矿、黄铜矿、孔雀石等,呈星散状、细脉状产出,Cu的质量分数w(Cu)为1.1%~13%,富含Ag,含量为50×10-6~1000×10-6,围岩蚀变以褪色化为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后者以新发现的当尕等矿点为代表,含矿岩系为上侏罗统红色砂泥岩,含矿层为灰白色含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与粉砂岩等,属湖滨及河口砂坝相等。一般含矿3~4层,厚3~15m,长数百米至千米,主要矿物有孔雀石、黄铜矿等,呈网脉状、星散状分布于砂岩的填隙物中,部分在砾石中出现,Cu的质量分数w(Cu)一般为1.04%~4.5%。

该区含矿层位多,延伸较稳定,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加强研究,可望找到Cu-Ag矿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