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的她们将青春献给深山里的人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1
嵊州嶀山山峰垂叠,仙岩镇就在这座山里。在这里,有一支大学生队伍,她们把青春无私奉献给了山区的人们。当地老百姓说起他们时,都竖起大拇指。仙岩镇党委副书记张永说:这些大学生“村官”有毅力,扎根山区;有胆识,敢为人先;爱实践,用青春挥写光彩。 

  她的办公室就是一间工棚

  金湘煜大学毕业后,走进嶀山下的严坑村担任主任助理。报到第一天,村支书陪她走进将要新建的严坑新村工地。当时所谓的新村,就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荒地上只有几间简易结构的工棚房,其中有一间是她的办公室。

  金湘煜后来才知道,严坑村是嵊州市一个整村迁移的村庄。根据绍兴市重点项目工程的建设规划,将在严坑村建造占地300余亩的“嵊新污水处理厂”,2003年12月,严坑人搬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

  在荒地上建一个新村,这让她感到富有挑战性。金湘煜说:“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名拓荒者,和严坑村的村干部们一道披荆斩棘……”

  但事情往往是想想容易做做难,在她走进严坑村的两年半时间里,遇到了很多困难,经历了无数的坎坷。

  当时,新村地面极不平整,石头、泥块、杂草到处都是,对于刚学会骑摩托车的她来说,是一大考验。有一个下雨天,她一不小心就连车带人翻进一个水坑,大姑娘成了“落汤鸡”。
 一个女同志,生活、工作在建筑工地上,困难可想而知。该村的老支书说:“最难熬的是夏天,工棚房如同一只烤箱。金湘煜拎来一桶水,往地上倒,干了,再倒一桶水。最“难受”的要数群众有事找她来商量,20多人坐在一起,还人手一根烟,熏得她连眼睛都睁不开。”

  由于环境特殊,爱美的金湘煜脸上长出了许多“痘痘”。朋友见了,竟瞪着眼指着她的脸大叫:“你怎么成这样了?”

  2007年3月,92套民居房第一层结顶。于是,严坑村两委会讨论决定向村民收取第一期房款,每户7万元。可没想到的是到了截止日期,来缴费的农户只有20多户,仅占1/4。在征得村干部的同意后,金湘煜开始走访散居在其他村落的村民。

  严坑村不同于其他村,走访难度相当大。自拆迁以来,村民四处租房生活,一会城东、一会城西,走访如同打游击战。

  金湘煜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下雨天、吃饭时才是走访的时机。一说起房款问题,村民们就愤愤然。只得改变战术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终于,我们用真诚打动了村民。”

  2009年3月31日,对于严坑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天彩旗迎风飘扬,奔放的歌曲迎接久别的村民重新回到这片土地上。当天,村里分配别墅楼,村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分别5年之久,又重新走到了一起。那一天,金湘煜舒心地笑了,她相信严坑村的明天会更好!

  她为村民讲述“红色故事”

  现在,仙岩镇新岩头村建立起了嵊州岩头部队陈列馆这一红色教育基地,“村官”陈西洋变身红色基地的导游,自告奋勇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在嵊州岩头部队陈列馆,陈西洋一年来接待的参观游客已不下万人。每当客人们远道而来时,她就会娓娓讲述岩头部队的光荣事迹。陈西洋是嵊州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之一。

  2006年12月,她来到岩头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参与了这个陈列馆的筹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共收集了近百幅图文资料,于2008年4月完成了陈列馆的初期工程。

 陈西洋说,岩头部队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嵊新奉抗日自卫大队的基础,陈列室保存的80多份地方革命图史资料,充分说明了岩头部队在当时的重要性。

  据悉,1942年冬,嵊新县委在当时的画图乡岩头村重建抗日武装部队,群众通称岩头部队。在中共浙东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的直接领导下,岩头部队发展为嵊新奉抗日自卫大队,系浙东新四军的组成部分。

  在抗日战争时期,岩头部队为党重建抗日武装做了许多工作,抗战胜利后,他们奉命北撤,继续战斗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为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说不是专业导游出身,但陈西洋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关于岩头部队的书籍,并认真做好笔记,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并根据不同参观者的需要,整理了不同的讲解词,做到“因人施讲”。

  她当起“绿色珍珠”的领舞者

  去年,开完镇政府的欢迎会后,大学毕业的郑津津,随舜皇村两委会干部走进了仙岩村——舜皇村。

  舜皇村位于会稽山支脉东麓,地处海拔600多米的嶀山上,这里山青水秀、村民以种茶为业。

  舜皇村由原来的王舍岗、石坑、舜皇山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总户数332户、883人。当地依山而建的茶叶基地面积逾千亩,成了村民的致富资源,郑津津找到了服务茶叶产业的定位点。

  据她介绍,当地出产的“舜皇云尖”龙井茶,在市场上有很大的知名度。这里出产的茶叶,外形挺直平伏,色泽绿翠,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肥嫩绿亮。这些茶叶特征,这位“村官”熟记于心。

 有人说,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新武器”,对于郑津津来说也不例外。在平时,郑津津会主动收集、整理网络上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供求信息,负责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落实好村民的教育培训工作。

  为了增加服务本领,郑津津把加强自身学习放在第一位。由于不大了解龙井茶的炒制技术,郑津津在今年春茶开炒和采摘时,多次向村里的茶农学习。特别是在上月举行的仙岩镇第三届名茶机械炒制大赛上,郑津津拿着DV拍个不停,成为最忙碌的“村官”。在全镇高手云集的炒制比赛后,她把获奖选手的DV资料全部进行整理。

  郑津津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自己学习,同时把DV的内容制作成光盘,还可以在文化活动室里播放给茶农观看,通过互相学习,了解质量好的茶叶怎么炒,加工环节如何把握,就可以共同提高山村的茶叶质量和附加值。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廷才告诉记者,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及网络信息平台便民服务,是郑津津为民服务的一大亮点。她通过网络发布茶叶信息,扩大了舜皇云尖的知名度,让茶农得到了不少实惠。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因此,我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工作与生活上,要时刻牢记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己,多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郑津津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