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十、城市规模

  规划预测2015年延安中心城区人口55万人,2020年65万人,2030年80万人。

  规划延安中心城区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6.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5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61.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平方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结构:规划形成 "一体两翼、一主三副、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体两翼":规划形成西部城区、北部城区、东部城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四个城市片区,一体为北部城区和东部城区,两翼为西部城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主三副":一主为北区行政中心,三副为三山旅游服务中心、东区罗家坪中心、延安经开区中心;"组团发展":规划形成十八个城市组团。

  

  十一、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 "一主、三副、十四组团中心"的城市中心体系结构。

  (一)主中心

  在中心组团规划形成延安市的城市主中心,重点布置行政、文化、商务、商贸等城市中心功能。

  (二)副中心

  延安经开区副中心:依托姚店镇区形成的以商业、商务、会展、文化功能为主的综合城市副中心,同时也是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

  三山中心:延安城市老中心,规划为历史文化展示和旅游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

  罗家坪中心:新城东区的城市副中心,规划行政、商业、商务、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功能。

  (三)组团中心

  规划十四个组团中心,分别为王家坪组团中心、尹家沟组团中心、东胜组团中心、东川组团中心、二十里铺组团中心、方塔组团中心、河庄坪组团中心、柳林组团中心、新城西区组团中心、圣地组团中心、南川组团中心、姚店组团中心、万花组团中心、南泥湾组团中心。重点布置组团级(社区)的医疗、商业、文化、娱乐、中小学等设施。

  十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以"环线+Y型放射交通廊道"为骨架的道路网布局结构。

  城市环线:"一环":即老城区外围一环,具体道路为清凉山路-内环东路-龙湾路-新市场街-西市路;"二环":即快速路环线,具体道路为西环路-百合路-姚塔大道-姚店快速路-长姚路-清姚路。

  过境公路环线: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西过境线、东过境线(G210改线段)、北过境线以及南过境线,形成城市外围公路环线。

  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形成"一环三轴"的快速路系统。

  "一环":即为城市二环。

  "三轴":分别为连接新城东区与新城北区的清塔路;连接新城东区与新城北区的河方北路-河方南路;贯穿东川,连接机场和延延高速的快速路,具体道路为东川路-内环东路-塔南路-机场快速路。

  十三、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一环、一心、三轴、多点连廊"。

  一环:郊区山体公园环,形成连续的生态廊道。

  一心:由凤凰山山体公园、清凉山山体公园、宝塔山山体公园形成的城市绿心。

  三轴: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绿轴。规划沿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的绿地,在滨水绿地内布置步道、建筑小品等,在绿地外围规划商业、休闲服务设施,使西北川、延河和南川河成为城市内部集休闲、绿化、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带。

  十四、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

  (一)旧城区范围:北至清凉山体北麓,南至师范大学、南市街、新市场街、西环路,西至杨家岭旧址、延安大学,东至嘉陵桥、宝塔山东麓;面积77.83公顷。

  (二)旧城区改造方式与策略

  1、旧城改造与更新改造方式

  根据旧城区内不同的建筑类型,分别采用保留、功能置换、整饬与修缮、拆除等方式。

  2、旧城改造与更新改造策略

  (1)理顺道路系统,将汽车交通外引,增加步行道,结合旅游功能设置停车场。

  (2)降低建筑密度,开发公共空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设置沿街、街头不同规模和不同等级的绿地,提高旧城区的生活环境质量。

  (3)针对老城区功能的改变,利用土地的级差地租,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实现工业、行政、居住及部分日常公共设施的搬迁,搬迁后用地将调整为旅游服务用地、公共绿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提高老城区环境的品质、恢复传统风貌。

  (4)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提高基础设施的标准。

  (5)全面整治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加强绿化种植,重新铺装人行道和广场的地面,拆除违章建筑物,整饰建筑立面,改变城市的面貌。

  十五、中心城区建设规划

  1、近期建设的重点包括河庄坪组团包茂高速以西、方塔湖地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道空地、杜甫川、南泥湾北部、万花组团、新城北区城市级行政中心及商业商务中心,同时加强现状川道地区老城区的更新改造,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各城市组团功能,落实近期建设项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2、中期建设的目标是完成新城西区建设,为建党100周年献礼。重点建设河庄坪组团、东川现状机场搬迁地区及现状机场以东地区、规划机场、新城北区清澄路以西地区、新城东区罗家坪组团、新城西区文化旅游和都市工业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道地区完善和部分沟道地区建设、南泥湾南部。

  3、规划远景形成四大城区、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重点拓展三个新城和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城北区:规划控制面积38平方公里,承载人口15-20万人,为市级行政中心,以发展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主,体现现代生态新城风貌。

  新城东区:规划控制面积32.3平方公里,承载人口15-20万人,为区级行政中心,以发展体育、旅游服务、休闲度假和展示黄土地域风貌的高档住宅群为主,使其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生态新城。

  新城西区:规划控制面积8.2平方公里,承载人口2-3万人,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展示圣地延安历史记忆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