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蜀国的封疆大吏-管政务的郡守之短暂的荆州诸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地盘,普遍地说呢,是荆州有七郡,即南阳郡(也叫襄阳郡),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

南阳郡的治所襄阳,刘表就在这里,刘备刚投奔刘表的时候,是驻扎在新野的,新野和是刘表和曹操地盘的交界,相当于刘表只是让刘备做他的北大门。


后来曹操南征,刘琮投降,曹操,顺势就拿到了南阳郡,江夏郡,南郡。

刘备跑到江夏,和吴国联盟。打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退回了北方,但仍牢牢地占着南阳郡以及江夏郡的一半。

周瑜和刘备则全力进攻已经曹仁驻守的南郡,南郡一时不太好攻,刘备就率领赵云等去攻江南四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后来周瑜打下了南郡,但第二年(210年)就去世了,周瑜去世后,孙权听从鲁肃的劝告,将南郡借与刘备帮东吴抵御曹操。

就这样,刘备实际在荆州占了最大的地盘,南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五个郡。

刘备随后去益州,很快的,就拿下了益州,刘备拿下了益州。这个时候,孙权开始眼红,就和刘备提条件,要求刘备把荆州给东吴。刘备自然不答应。

215年,孙权开始耍无赖,他一方面造舆论说刘备是借他的荆州,此时应该归还了。另一魔高一尺面派吕蒙去袭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此时急忙从益州回来和孙权交涉,本来最初的计划是刘备要和孙权决裂,保卫自己辛苦取得的荆州五郡,但此时,益州北部的汉中,发生战事,刘备紧急回去和曹操争达汉中。于是刘备妥协,与孙权以湘水为界,划分荆州,将江夏、长沙、桂阳划属东吴,南郡、武陵、零陵归刘备,至此,刘备仅剩下荆州三郡。

到了219年,看到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孙权又羡慕,又嫉妒,还害怕。羡慕关羽的实力,嫉妒关羽取得的成绩,害怕关羽后续对自己不利。

于是,派出吕蒙偷袭关羽,将关羽斩杀,至此,刘备彻底失去荆州。

汉朝,以及三国时期,国家行政是郡县制,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县和我们现在的县相仿,就是国家直接管市这样的概念。另外有刺史(三国时期为州牧,比如刘备就被任为豫州牧,拿下荆州和益州后,又自任荆州牧和益州牧),但这里的州牧或刺史,最初的设立是一个监管人员,就是一个人负责监管几个郡的官员。到了三国时期,还兼有军政一级的职权。可以说和后来的都督很像。

刘备当时自己担任了荆州牧和益州牧的职务,因而手下没有州级官员,太守便是最高级别的地方官。他们就属于刘备手下的封疆大吏。

刘备在拿下荆州的五郡后,安排了七个郡守。

哎?不是五郡吗?怎么有七个郡守,这就是刘备的小心思了,即有虚设的襄阳太守(南阳郡),也有分治出来的宜都郡。

排第一的自然是襄阳太守:关羽(虚职)

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关羽就被任命为襄阳太守了,可以说是刘备在荆州的第一个太守。但襄阳郡的地盘当时在曹操手中,刘备一直没有拿下,后来的关羽发动襄樊大战,水淹七军只是灭了樊城外围的庞德,最后也没能拿下襄阳和樊城。再因为关羽其实是董督荆州事的职权,他的地位明显要比其他太守高上一级,在刘备离开荆州后基本上是他掌握有荆州的的军政大权。襄阳太守一直是关羽挂职,但直到三国灭,蜀国也没能拿下襄阳,所以,荆州丢失后关羽已死,刘备就不再设置襄阳太守。

襄阳太守:关羽

大荆州的核心治所,首府所以地南郡太守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先是把自己的治所设在公安,即南郡的孱陵(在荆州的南边),但是刘备当时却没能拿下南郡的首府江陵城(现在的荆州市江陵县),刘备去攻取荆南四郡的时候,周瑜拿下了江陵城,然后孙权把周瑜任命为南郡太守。

当然了,周瑜第二年(210年)就去世了,然后南郡就借给了刘备。在刘备的治下,张飞开始担任南郡太守。

后来,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同入蜀助刘备,便改任糜芳为南郡太守。糜芳有资历(从徐州就跟着刘备),还是刘备创业的大股东(在徐州糜竺,糜芳是富户,曾大力资助刘备),还是刘备的小舅子,之前也拒绝过曹操的利诱,所以,他被任命为南郡太守。

所有人都想不到他在关羽被吕蒙偷袭时,成了叛徒,投了吴。可能和之前和关羽的不对付有一定的关系,也可能和刘备后来扶持荆州派和东州派,打压元老派有关。

荆州丢失了以后,刘备随即任命史郃为南郡太守,然后带着他伐吴。

但是可惜的是,夷陵之战后,刘备大败。另一路大军,黄权在被攻击无援,又不想投吴的情况下,投魏了。

而史郃当时也在黄权的队伍里,也跟着一起投了魏,再后来没有了史郃的记录。此后,南郡太守,不再设立。

南郡太守:周瑜(吴)->张飞->糜芳->史郃

短暂的长沙郡太守

刘表时期,长沙郡太守是韩玄,黄忠就是其下的一员武将。曹操征刘表时,刘琮投降,韩玄也随即宣布归顺。刘备征荆南四郡时,韩玄和黄忠都投降了过来。韩玄仍然为长沙太守,但是黄忠却被刘备提拨,随后跟随刘备去了益州。

在《三国演义》里,说是韩玄被魏延所杀,然后魏延和黄忠一起投降刘备。但在正史中,只是说韩玄投降了。

韩玄后来的下落不太清楚,因为刘备很快在荆州发现了一个人才廖立,廖立是武陵人,被诸葛亮评价为荆州良才,和庞统相并列。

刘备后来就任命他为长沙郡太守。但是很快的,215年,孙权借讨要荆州这口,开始派吕蒙袭取长沙。廖立逃回了成都。也没有责怪他,又让他做了巴郡太守。后来的廖立在刘备死后,觉得自己才能非凡,但却没能成为托孤大臣,还排在了李严下面,于是心生不满,开始乱说,后来被诸葛亮贬为平民。

廖立出逃后,刘备随后和孙权湘水划界,把长沙郡给了孙权,此后蜀国便不再设立长沙郡。

长沙太守:韩玄->廖立

同样短暂的桂阳郡太守

同样是在刘备征荆南四郡时,当时的桂阳太守赵范,也是直接投降了,赵范刚降时,仍任桂阳太守。

但是不久后,刘备便把赵云派去担任桂阳太守。赵范一度巴结赵云,想把自己的寡嫂介绍给赵云,但是赵云拒绝了。最后赵范从桂阳逃走,不知所终。

213年,赵云带兵去益州协助刘备攻刘璋。史书中便没有再说谁担任桂阳太守。

到了215年,湘水划界,同样把桂阳也划归了孙权。因此,桂阳郡也不再设立。

桂阳太守:赵范->赵云

最能坚守的零陵太守

在刘表的统治下,零陵太守是刘度,刘备来了,他率郡投降了。然后刘备仍然让他做零陵太守。

但是后来刘备象发现廖立一样,发现一个人才郝普。于是郝普便接替刘度担任零陵太守。

215年,吕蒙袭击长沙,桂阳,零陵三郡,郝普一度坚守。但后来一直没等到援兵,然后被人忽悠投降了 ,湘水划界后,零陵郡重新划归了刘备。郝普作为太守,也再次成为刘备下边的零陵太守。

后来关羽北伐时孙权再次来袭,郝普又投降孙权,最终在吴国官至廷尉(最高法院院长),但因为被牵连进魏国间谍隐蕃一案,最终在吴国被杀。

荆州丢失后刘备不再设置零陵太守。

零陵太守:刘度->郝普

迷一样的武陵太守

武陵郡是荆州最大的郡,但是奇怪的是,前几个郡的太守都在史书中有迹可寻,但是武陵太守,在史书中,却很模糊。

在刘表时期,刘先曾做为使者到过中央,曹操为了离间刘表,把刘先指定为了武陵太守,但是刘先并没有到任。

刘备征荆南四郡时,金旋是武陵太守。也是直接投降了。投降后,极可能留任为武陵太守。

但金旋后来在史书中找不到踪迹了,直到孙权袭杀关羽,拿下了整个荆州,也没有交待在刘备治下时,武陵太守是谁?

猜测有两个人可能是兼着武陵太守。

一是诸葛亮,诸葛亮在当时是军师中郎将。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应该是刘备麾下权力最大的,军政一把抓,虽然中郎将级别低于太守,但责任重大,刘备独创军师中郎将可以掌管一定数量军队。

二是关羽,在诸葛亮去益州后,极有可能关羽兼武陵郡太守。

同样的,武陵郡在刘备丢失荆州后,也不再设立。

武陵太守:金旋->?(如果读者朋友有更了解此处内容的,欢迎指正)

最后设立的宜都太守

三国志集解上说: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改曰宜都郡。宜都郡本身是从南郡中分出来的,在荆州七郡里,属于南郡,所以湘水划界时,仍做为南郡的一部分,归刘备。

宜都在南郡西部,连接着荆州和益州,地理位置很重要,夷陵之战便爆发在这里。

张飞最初是宜都太守。后来刘备入川,张飞去做了南郡太守。于是命令向朗管理这里。

刘备在拿到益州后,向郎被调到巴西郡做太守。宜都就派孟达担任太守。

刘备平定汉中后,还孟达北上进攻上庸、房陵,并派刘封从汉中东下支援。

孟达在攻取上庸后,驻守上庸,应该就做了上庸太守。此时宜都太守转为樊友。

孟达和刘封不合,在关羽被吕蒙袭杀后,孟达叛降曹魏。后续继续被曹魏封在上庸。

樊友弃城而逃,宜都则被陆逊拿下,陆逊接任了吴时期的宜都太守。

孟达叛变以后,刘备发动了伐吴之战。在路上,遇到了廖化。

廖化最初是关羽下边的主簿,关羽麦城之败时,他也一同被俘,但是他因为级别低,并没有象关羽那样被杀,他降吴了。再然后,廖化装死,骗过了吴国看管他的人,然后向成都跑。结果就正碰到了来伐吴的刘备。

刘备见到廖化,大为感动,在其他人死的死,降的降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忠于我的人。于是马上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如果伐吴胜利,那廖化就是新一任的太守。

但可惜的是,刘备在夷陵大败。廖化和刘备一起,败退到了白帝城。

刘备伐吴失败后,不得不接受失去荆州的现实,再次和吴修好。

此后蜀汉不再设置宜都太守。而廖化后来跟着诸葛亮北伐,跟着姜维北伐,魏灭蜀之时,他和姜维一起守剑阁,刘禅投降后,他和姜维一起投降。后来还和刘禅一起,东迁洛阳,在东迁的中途病逝。最后活过了蜀汉灭亡,算下来,廖化至少活80~90岁。

宜都太守:张飞-->向郎->孟达->樊友->廖化


参考书籍《裴注三国志》《后汉书》《晋书》等。

欢迎关注,后续介绍蜀国的其他郡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