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我看诸君多有病,料诸君看我应如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最近看韩寒的电影,飞驰人生中,朴树的《平凡之路》再次响起,让我想起了在去年第一次参加写作课最想写的人。

出走半生,归来依然是少年,说的就是他了。

1973年11月8日,濮树出生于江苏南京,后改名为朴树。

1991年,高考前数月,朴树告诉父亲,不想考大学。

朴树(原名濮树)的父亲濮祖荫是北大教授,空间物理学权威,可对内向寡言的二儿子却经常束手无策。

几年前,朴树偷卖了游戏机,用钱报了吉他班,组了支乐队,每晚去北大草坪上弹琴,说“音乐比我生命还重要”。

濮祖荫只能循循善诱,大学可以留长发,大学很自由,大学有许多漂亮姑娘。

只有留长发有吸引力。那时朴树梦想很简单,买件皮衣,留头长发。

几个月后,他考上首都师范大学,仅有的期待在入学时便蒸发殆尽。学校书记视察时一眼看见他,“把长发剪掉,不然不许军训”。

大学光阴漫长。朴树在寝室弹琴发呆,重复日子就像枯燥的囚笼。大二那年,他申请退学,父母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

他家门前有条河,退学后,朴树常在河岸边弹琴唱歌,从黄昏到深夜。

浓稠的夜色包裹着远方灯火,九十年代的故事正在黑暗中疯长,可那一切与朴树无关。

他在角落中弹琴写歌,一朵朵花儿,在琴弦上安静绽放。

两年后,昔日同窗多出国读书,母亲问他是不是要出去端盘子,他才惊觉:“我是不是该出去赚钱了?”

朋友劝他写一批口水歌骗钱,并给了他高晓松电话。

见面前,他想象中高晓松应该穿衬衣,留分头,戴眼镜,腰上别个BB机,见面后才知是一个奔放不羁的瘦子,潇洒的披肩黑发。

朴树刚唱了两首,高晓松就喊停,“你是来骗钱的吧?”

不过,即便是口水歌,高晓松还是听到旋律间闪耀的才华。他把朴树推荐给好友宋柯。宋柯刚从美国归国,想投资音乐。

高晓松和宋柯认识多年,从没见过宋柯哭。

当朴树抱着吉他唱《那些花儿》,宋柯哭得一塌糊涂。

几天后,朴树给他唱《白桦林》,高晓松说,宋柯又哭得像鬼。

为了签朴树,宋柯和高晓松特意成立了一家音乐唱片公司。公司取名麦田,来自《麦田守望者》。

《那些花儿》和《白桦林》都被收进首张专辑,而朴树自己最喜欢的却是那首《new boy》。歌中他说,“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

那张专辑就叫《我去2000》,千禧年后的世界就像遥远的梦,装着所有朴树想要的自由。

1999年1月,专辑发售,磁带卖出30万盒,世纪末的街角,到处都唱着白桦林的忧伤。

《北京晚报》将他和金庸、王菲等人并列,选为当年十大文化热门人物,理由是:“朴树作品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一夜成名后,朴树从此被卷入喧嚣的洪流。他笨拙地适应一番后想抽身而退,却发现河岸早在远处。

他不喜欢闪光灯,不喜欢尖叫,不喜欢编故事,不喜欢说重复的话,可日常偏偏要他如此。

和那些喜欢聚光灯,喜欢被万人敬仰和瞩目的人相比,朴树注定不属于物欲横流的娱乐圈,他的内心单纯的就像个孩子,他的人生观纯粹得就像一汪清泉,容不下任何杂质。

当年有记者问他,下星期有空么?他一本正经和人家说,下星期我会生病。

2000年春晚剧组想找4个非主旋律歌手搞联唱,找到麦田公司,点名要朴树和《白桦林》。

全公司费尽心思劝朴树,比如应可这个,就不用再接其他滥活,只要答应这一次,明年就给他更多自由时间。

朴树勉强参加。

直播前两天,央视做节目,让演员对镜头表演段才艺,把朴树和几个小品演员放在一堆。

朴树扬长而去,“这春晚我肯定不上了”。

最后公司宣发只能道德胁迫:

"多少人为你这事付出,你不上,就把我们所有从业人员路堵死了。"

朴树哭了,第二天继续参加彩排。

除夕夜,朴树父母在电视镜头中寻找儿子。

那一届春晚,舞台上破记录地挤上20位主持人。朴树穿着运动衣和牛仔裤,站在一群靓装华服的歌手中,表情淡淡,没有笑容。

有一次,一个记者问他了一个问题,他想了半天,然后诚实地说不知道怎样回答。

他说:“我不太相信语言这 个东 西, 有些时 候,话一说出来,就变了,你懂吧。”

记者问:“那你相信什么?”

他回答:“音乐,我相信音乐能够表达内心真实的东西。”

朴树的经纪人说:“他很诚实,他很真诚。我觉得他没变过,也不会变。”

直接到2003年,忧郁而真诚的朴树才出了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与第一张专辑,时隔4 年。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正是朴树的人生追求。

凤凰的许戈辉说,当年看到满街都是《生如夏花》,心头不快,谁这么大胆敢用泰戈尔的诗,拿起看是朴树,随即释然,更何况封面还写着那句“ 蓝天下献给你我最好的年华 ”。

新专辑发布后,第二年开年公司安排了52座城市的巡演,朴树频繁接受采访,麻木着说些陌生的词汇。

宽容、配合、行业规律、自我约束。

最后,朴树崩溃了。

在重庆,兴奋的歌迷朝台上扔瓶子,他捡起来就摔了回去。

52场巡演后,他不愿再写歌,不愿出专辑,相当长时间内,他只有26首歌,撑不起一场完整演唱会。

人们说朴树是低调的,其实他内心是脆弱的。

《生如夏花》获奖无数,处于巅峰的朴树却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中,他的抑郁越发严重了,他选择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

2009年,在朴树处于最低谷的时期,在妻子吴晓敏的建议下,他们把家搬到了北京郊区的一所房子里,过起了隐居生活,一边创作音乐,一边治愈心灵。

与他相依相伴的是两条爱犬,小象和大海,是它们治愈了他内心的抑郁。

朴树的微博头像,就是一张小象和大海合影的照片。

在《鲁豫有约》的采访里,朴树多次亲吻和爱抚他的狗狗,还经常说“ 爱你呀,象。 ”,他说这样会带给小象自信和安全感,小的时候父母就没有带给他这种自信。

他说他那只叫“小象”的狗,不爱表达,容易焦虑,不自信,跟他很像。然后又很感伤地抚摸着小象,说它已经很老了,不爱动,一直趴在地上。 

鲁豫问他,怕老吗?

他说, 我不怕变老,我只是怕失去勇气。

鲁豫说:

去年朴树翻唱李叔同的《送别》,唱到一半,已泣不成声:

朴树说:“这首词要是我写的,当场死了都值得。”

只有40多岁的朴树,才会最大化这首送别的情绪,也只有这个年纪,才最知道生离死别的深度。

朴树是非常感性的,这是他创作的源泉。

他认为人的能量都是感性的,理性是束缚人的能量的东西。觉得人就应该爱自己,爱自己的一切,爱自己所有的能量。

他特别怀念少年时的冲动和勇敢,他怕失去它。

他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他不能做音乐,不能写歌,他能做什么?

苦难本身没有价值,对苦难的思考才是。

2014年,也许正是因为内心的脆弱和痛苦,经过岁月沉淀,才有了《平凡之路》。

有人评价朴树:

《平凡之路》正是朴树的心声。

平凡之路发布没多久,鲜少提起家庭的朴树,在2015年3月的一期访谈节目中,聊到了妻子和孩子。

朴树:(笑)

李响:那么评估一下是唱片先出来还是孩子先呢?

朴树结婚 14年,他依然不敢尝试做父亲。

“我没有把握,把这个孩子教育成一个好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社会是这样,我真的没有把握,看着他从小在看着垃圾电视剧,吃着垃圾食品的环境中长大。”

“因为我不太认可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生活”

在后来的《非凡匠心》中,他说:

“我觉得人生特苦,我觉得我可以去承担那个痛苦。”

“我知道一个孩子如果他要成长,也应该受苦,但是我不忍心。”

朴树的心一直是向往光明的,他的脆弱是源于他内心的那份善良。

2017年朴树制作了一部音乐记录片《朴树@大三儿》。

大三儿是一个特别不幸运的人,命运多变,他的大哥、二哥相继因车祸离开了,最后他的母亲也离开了,只留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朴树在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被生活折腾成那样的时候,有的人彻底的颓了,有的人会接受打开,生活给他是压抑的,但它在释放它的正向能量。我觉得我喜欢大三儿,是因为他心里有束光,是那个东西打动我。”

朴树说他特想为大三儿做点什么,《空帆船》就这样诞生了。

镜头中:当这首歌呈现出来的时候,朴树激动的双手捂着脸,像孩子般的哭了。

曾经你说「 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 」

如今你说「 才发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今天的朴树依然热爱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憎恶有关虚假不真诚的一切

只是他始终没有逃离生活

即使世俗的眼光常常会把他遗落在那个白衣飘飘的美好年代。

世界已不是那个世界,但朴树还是那个朴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