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管理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时间管理,管理的并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和人生。如果时间管理有道、法、术的话,《掌控》这本书讲的更多是“道”的层面。作者认为 ,掌控必须是由内而外的。 每当我们面对生活抉择时,往往特别善于回答两个问题:“要什么”和“怎么要”。这种模式会导致我们看待生活角度的偏颇,容易被外物主导。我们最应该首先问的问题应该是: “为什么这样做? ”知道了为什么,在我们真正做事的时候,才能忽视外界的阻力,专心做事。同时,我们的 判断会更果断,目标感会更强,内心会更满足 。所以,作者分享的掌控人生的秘籍 是内心主导法——了解我、活出真我、引导我 。

“了解我,活出真我,引导我”有三个基本问题支撑起来:

1.从最本质上来说,我知道我自己是谁么?

2.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究竟是谁?

3.我真的能够引领我身边的人么?

        “你究竟是谁”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顺应内心的意旨,活出真我了。因为我们会下意识地让外在地东西迎合我们的内心,从而达到内耗最小化。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是他真正想做的,他就活出了真我。当你满怀使命感、幸福感和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去追求事业时,就会表现得分外出色。

“如果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你就会获得最大的成功机会,你的改进之旅也会因此少了很多艰难险阻。”

第一,要想了解我,首先要知道“我不是谁”,要识别和打破对我们身份的禁锢。我们往往认为“过去的经历塑造了今日的我”,但其实这句话误导了我们很多人。 我们的故事往往只记录了那些对我们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并且经过了我们的加工 。我们牢牢抓住过去的一些事情不能忘怀,尤其那些给我们带来特别负面影响的。但“ 如果你一直心怀怨恨,就等于让别人免费住在您的脑子里。 ”所以,我们记忆中的故事并不能直接证明“我是谁”。我们并非这些故事的主人公,而不过就是个讲故事的人罢了。 我们的过去其实毫无意义——不过就是一种已经发生过的客观事实罢了,是我们赋予了这些故事意义 。当我们回忆过去时,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是建设型的,而不是复制型的。所谓记忆,是将来自大脑不同区域的回忆建设型的重组一番,然后储存起来。

因此,我们要 清理自己的鱼缸。 我们每个人犹如一条生活在鱼缸里的鱼。当我们出生时,被放进一个漂亮的鱼缸,盛满晶莹剔透的清水。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有了人生经历,并且用这些经历组成了我们的记忆。就如同我们开始在原本干净的鱼缸里拉屎一样。当我们拉了太多的屎在鱼缸里,导致我们看不到周围的世界。我们被强加了自己的记忆故事,对过去的怨恨和对未来的恐惧禁锢了我们,只好在一团团我们自己造出来的秽物中游来游去。所以,要改变我们的人生的话,必须把之前拉出的这些大便清除出去。

另外, 我们的思维和本尊之间有一条深深的鸿沟,我们的想法并不能代表我们 。我们无穷无尽的想法大多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研究表明, 在大脑做出决定后7秒,我们才能感知到这一决定 。

同理,感情也不能代表我们。情感是一种生理反应,并通过思维表达出来。

综上,所谓“自我”是由我们的人生故事、过去经历、外貌、思维和情感构成的,但它们并不能够代表我们。真实自我是我们的意识,是嘈杂表面掩盖下的觉悟。

第二,我是谁?探索自己是一个反复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方法1:“SEE”法

将 马上可以给你带来快乐的事情、可以给你带来长期利益的事情、喜欢做的事情和擅长的事情 加在一起,就知道自己的意愿是做什么了。

方法2:九型人格

方法3:MBTI

方法4:高峰和低谷 。回忆事业攀上高峰,当时是如何做到的。回忆工作低谷时期,想想什么使自己如此不顺?

方法5:多说“是的,然后 ”。意味着我们不仅愿意接受,还愿意参与创造。可以缓解消极的生活方式,走出熟悉的框框。

方法6:写感恩日记。 记下值得记录的时刻,充满感激的写下五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让自己培养出一种自我意识,搞清楚我们认为有价值和愿意高看一眼的东西是什么。研究发现,坚持写感恩日记的人焦虑度低,入睡快,睡眠时间长,睡醒后也更加神清气爽。写日记不是费尽心机地打造优雅的回忆录,而是要重视并注意反映我们的真实的核心自我。

方法7:冥想和正念。 “提炼正能量精华”——只需要呼吸三次,就可以让你拥有好奇心、平和宁静的心态、欢喜和创造力。冥想可以增加大脑海马体处、后扣袋回处和颞交界处的灰质密度,可以减轻压力、缓解焦虑、降低恐惧感,还能使人快乐,增强自我意识。

方法8:真实的反馈和周哈里窗。 通过从他人那里获得其对自己的印象,以及诚实的与他人讨论自己的方式,就可以增强对“公共区域”内自我的了解。

第三,我可以成为谁?

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宰,一定要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要拥有自己的人生愿景,提出愿景,描述愿景并且充满热情的拥有愿景,并最大限度的实现愿景。寻找愿景看似很难,第一步可以澄清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作者提供了一些题目,帮助我们寻找核心价值观和内心意旨。

1.描述你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时刻

2.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时刻”对你有何意义?

3.在你的巅峰日子里,你是如何表现的?(给同事、家人、朋友呈现出什么样的愿景?)

4.你最尊重和倾慕的两个人是谁?请描述一下你有多倾慕他们。

5.如果你度过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一生,那么在你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别人会如何评价你呢?

6.你想在你的墓碑上写点什么?

根据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可以总结提炼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我们要用C-V描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C-V描述 应符合以下规则: (1)清晰。 描述具体、清楚、简单易懂、观点明确,且具有行为指导性。 (2)引人注目。 C-V描述一定要能打动我们,鼓舞我们。“非凡之人的愿景也非凡”。 (3)简洁,无冗言。(4)符合现实情况。 写描述时,要让自己“活在当下”,这样描述的愿景才有意义。(5)对他人的影响。远景描述中一定要有超越自我的东西。

如果我们想要真正改进自己,如果我们想要成功的养成新习惯或者形成新的行为方式,我们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想如何改变。首先,我们要坚定的相信“改变是可能的”。制定什么样的改变目标呢?有两种,大修目标——改变的大面额钞票,和四两拨千斤的微调目标——把生活目标定的更加合理也更有发展性。无论制定什么样的目标,都会让我们产生压力。因为从“认识到”到“着手做”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会被压力和目标吓垮。

微调目标的压力:

关注点1:.我的目标不够宏伟。解答:不要忽视小改进的巨大力量。无论多小的简单改变,都可以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注点2:我的目标真心微妙,真的可行么?对策:在当前环境中一步步改变自己,无论哪个方面都行。同时,找到 “灵光一闪的改进” ——在过去某个时刻,情况忽然短时间内变得很好,令我们觉得人生和事业都有了意义和目标。

大修目标的压力:

关心点1:会不会太迟了?对策:只要我们肯付出时间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之路,并且想清楚过去我们那么有激情的原因是什么,那么任何改变人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在人生的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转变自己的方向。

关心点2:薪水那件小事。对策:其实物质财富超出了我们的基本需求之后,我们就很难再从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意义了。那些高于平均收入的人往往会对自己的物质生活满意,但并不会比其他人快乐——因为他们往往更加精神紧张,而且不会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娱乐。

如何找到“灵光一闪的改进”?——奇迹问题和例外问题。

奇迹问题: 选择一处令你纠结的缺点。如果明天早上你睡醒了,发现自己的这个缺点改正了,那你觉得这缺点改变的第一个小征兆是什么?

例外问题:你最后一次体验这种神奇经历是什么时候?

奇迹问题让人展望并建立改进目标,例外问题给大家带来希望——改变是可能的。

改进:赢在“立规矩”

象与骑象人:人的情感犹如一只巨大的、走路咚咚响的大象,理智部分小很多,确是驾驭者——骑象人。每当骑象的人想要走某一条路时,他得先哄哄大象,然后引导它往那条路上走。当我们试图改进自己时,必须让理智的骑象人和情感大象一致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够成功。所以, 减少内在阻力其实是改变的第一步 。

我们应该尽量使自己改变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因不习惯而带来的长期压力。做好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最好的活出真好的方式,就是根据自己的目标,学着来一次“为自我改进而立规矩”。 所谓“立规矩”,标志着我们设计了一种谨慎的、令人信服的、值得成为生活一部分的习惯性行为。 立规矩之所以可以起到督促我们的作用,因为他们具体且引人注目,而且具有可重复性。通过立规矩,将目标分解成小块儿,不断重复实现这些“目标碎块”,让它们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行为。

如何立规矩呢?

第一波:为骑象人绘制地图。立规矩的第一步是确定规定是正确的、明确的。即它要符合我们的自我改进目标,要让骑象人知道赶着大象往哪儿走。其次,在纸上写下立的规矩,并且贴到一个自己会经常看到的地方。研究表明,一旦人们把目标写下来,那么成功达成目标的概率会比没有写的高40%。

第二波:刺激大象。大象是我们身体中特别容易控制理智的那一部分,也是最固执保持现状不愿改变的那一部分,会坚持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惯不想改变。“ 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强大无比的内驱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一旦启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任何愿景,让我们梦想成真 。” 怎么刺激大象呢?第一,用宏大愿景。 如果我们的愿景是基于核心价值观和真实自我,并且足够宏大炫目,那它就能吸引大象,让它不再安于现状,鞭策、刺激它改变。 第二,要直面恐惧。 恐惧不是一种负面或无用的情感,是我们的生存本能。不要让恐惧蚕食了提高自己境遇的机会。“ 请相信,生活的道路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组成的,这些小事会给你信心,让你沿着自己内心的意愿走下去,而不是走上他人的老路。这会让你的人生因此而改变 。”。“ 当我们放射出自己的光芒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赋予他人放射光芒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我们一旦从恐惧中解放了自己,就会因此解放其他人 。” 第三,展望征途。 有效的预告情感大象“前面有什么好事”,会减少遇到困难时回头走上恶习老路的几率。 包括三个方面:(1)意念中的征途展望。 想象成功时刻的情景,改进自我的路上会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自己如何坚定不移的实现目标。意念中的征途展望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新的神经通路,不断获得长期能量。 (2)预测精力和体力。 以不徐不疾的节奏,合理分配精力体力以完成任务。在按照新规矩做事时,在每次与每次之间留出时间间隔,这样大脑才会创造出新的神经细胞并将它们投入使用,从而形成长期记忆。 (3)找到行动动力。 行动动力可能以任何形式存在,就是所有可以优化你的环境,支持你完成任务的物事。一旦找到行动动力,就会不断在某一特定环境中按照新规矩做事,每做一次都是一次加强记忆的过程,从而更快建立长期记忆。同时, 我们还需要一些紧迫感。紧迫感,是鞭策情感大象改变的一根最重要的“鞭子” 。

“自我怜惜模式”: 在我们不断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快乐,也会对自己的人生越来越满意。但我们也应该承认,不断地进步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我们也会退步,甚至功亏一篑。这个时候,要对自己有怜惜之心,勇敢的承认自己的彷徨和挣扎,认识到人无完人。在自我改进的旅途中怜惜宽容自己,会使我们的努力更加有效。 没有了自责和妄自菲薄,反而会更容易直击目标 。

我们都是领导者,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只要你能够跟随内心的指南针前行,你就会拥有真正的领导力,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愿意和你接近。"想要真正领导他人,首先必须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并且帮助他人了解他们自己。“如果您希望被信任,那您一定要诚实。如果您希望自己诚实,那您一定要待人真心。如果您希望做到待人真心,您一定要做自己。”

五项“培养信任的最基本行为”:

1.了解下属。了解他人是提高领导力的重要方面。

2.坚持信仰。这样才能在下属心里建立诚实可信的印象。

3.热情沟通。语言就是你的一切!你所说的话,所写的文字,一定要被贯彻到底,一定要符合团队的真实意愿。

4.以身作则。要做一位好教练,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别人接受你的价值观。

5.战胜自己。

经理和领导的区别: 所谓经理,是指能够把事情做对的人;所谓领导者,则是晓得该做什么事情才对的人。“领导者不仅要有开阔的眼界,也要有确保盥洗室干干净净的细心 。”

皮格马利翁效应: 深信下属很有能力的领导,会不断鼓励、优待自己的下属,因此,他们的下属大多数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表现得更加出色。领导者要做的不是把下属变强大,而是要激发下属的强大能力。 你希望下属成为什么样,他们就会成什么样。

同时, 作为领导者要让下属对工作更加投入,以帮助他们找到工作的意义 。1.一个员工应使出十八般武艺去完成一个工作。2.一个员工应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工作。3.员工应觉得自己的工作对他人是有影响力的。"如果宝宝是他们生的,他们当然会帮忙照顾宝宝。"

研究表明, 领导者总会高估自己为下属带来的福利。 所以,领导者一定要保证真的一直在努力,让下属工作更有意义。无论你认为自己该做多少,或者能做多少,都一定能够再多做一些。

作为领导者,要栽培下属 。怀着栽培下属的心态去与下属接触,会产生多方面的好处。一来,你会不断鼓励下属,提高他们的能力。二来,“栽培者”领导会使下属真正有“当家做主人”的感觉。第三,怀着“栽培下属”的心态去领导他们,下属会更听你的。第四,通过栽培的方式领导下属,会对你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这世上最美丽的补偿,就是无论你多么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人,其实收获最大的还是自己。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