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钢材进出口市场调研报告

近五年的数据分析就行 求大神

第1个回答  2016-06-07
钢材行业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进口产品大兵压境 钢材产销体系受冲击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及内需市场需求不旺局面的影响,我国钢材行业的产业、产品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逐渐暴露出来。我国钢材产量大、生产企业多、产品结构失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钢材总量大大超过市场的需求。价格直线下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然而,让国内钢厂和钢材行业雪上加霜的是,大量国外钢材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冲击了我国钢材的产销体系和钢铁企业。
根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一季度钢材进口的增长幅度较大,幅度之大是近几年少见的,l~3月总进口量达358万吨,价值 16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41%和 15.5%,其中一般贸易进口212万吨,8亿 4千万美元,分别增长 2.4倍和 1.6倍,占进口量的 59%及进口值的 52.5。进口钢材目前主要来源为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主要为H型钢),三者合计为 204万吨,占总进口量的 57%。其次是俄罗斯、哈萨克等东欧国家,占36%。进口的品种主要集中在热轧板、冷轧板、小型材、盘条、不锈钢等品种,占进口总量的 84.7%,这种进口来源和进口品种相对集中的趋势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对目前钢材进口量大增的现象,普遍分析认为国外钢铁企业正看好中国钢材市场的潜在容量。尤其是去年我国增加了基础建设的投资,在铁路、公路、电力建设等方面确定了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势必带来钢材需求量的增大,国外厂商想抓住这个机会抢占我国市场。
此外,我国现有的钢材生产种类严重不合理,部分产品如冷轧板,尤其是1毫米以下的薄板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不能满足需求,这无疑为国外钢材进入市场留下了空当。
再者,国产钢材的价格不合理,售价普遍比进口钢材高。如国内生产的3毫米以下的冷轧板每吨为3100元,2.5毫米的热轧板为 2300元左右;而品质相似、规格相同的俄罗斯每吨仅2700元,热轧板l900元;鸟克兰产冷轧板为2600元,热轧板为1850元,品质优于国内产生的冷轧板每吨也只有 3100元。这种价格上的悬殊,一方面说明国产钢材的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为削减其国内钢材库存而不计成本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向我国低价倾销。
今年初,国家为了调整钢材生产结构而提出了限产措施以调节市场,即在去年钢产量1亿1千万吨的基数上压缩10%,即1100万吨。早在 1994年,我国钢铁行业就确定了“以产顶进”的政策,但钢材大量进口,特别是国内产量大、供过于求的普通钢材也大量进口,使“以产顶进”的政策作用大打了折扣。如今年一季度进口普通条杆和小于3毫米的热轧板 837000吨,占钢材进口总量23.4%,是去年同期的1.3倍。这种趋势如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使“以产顶进”的政策落空。
国外钢材进口量大幅增加的直接受害者是国内钢铁企业,由于国外钢材大量冲击市场,造成了目前国内钢材市场处于价格倒挂的状态。钢厂生产成本高于钢材出厂价,钢厂出厂价又高于市场成交价。如在广州钢材市场上,1一2毫米的鞍钢冷轧板每吨为 3100元,太钢、鞍钢 2.5毫米至 3毫米每吨为2300元,比去年4月份的保本价下调了近10%,但仍无人问津。价格倒挂造成企业越生产越亏本,但若不生产让产能闲置不但使成本上升,而且造成资产增值率的负增长,于是陷入了越生产越亏本,越亏本越生产的怪现象。为促进钢铁行业尽快走出低谷,冶金行业开始实行钢材限产和控制进口相结合的措施,将加工贸易进口量也纳入总量控制,并制订相应的政策规定;对于进口价格奇低的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钢材实行反倾销调查,并尽快立案,遏止低价进口钢材冲击我国市场,改变目前钢材产品结构失衡的局面。
为优先消化国内生产的钢铁产品,有关部门最近对核发进口许口证(即批文)审核较严。根据有关业者的最新钢铁商情资讯显示,为避免进口过多的进口钢材,影响国内钢厂所生产的钢材销路,以及为减轻员工失业问题入过去主要管制型钢、不锈钢等进口,变为对核发钢筋、线材、小钢坯等的进口批文也开始从严。
根据进口钢材的贸易商透露,有关部门已规定今年二季度的钢筋,线材进口量限制在5万吨的水准,并决定审核准量将不会超过前次的吨数,如果被发现并没有获得许可证而进口,将被视同走私而造重罚。
另一方面国家正考虑采取一些行政措施,以控制所有钢品进口,尤其是国内本身已能自给自足的钢品。例如,热轧钢卷,目前也正严密观察中,已有计划限定今年热轧钢卷进口量在 700万吨的水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