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在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调查和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岫岩农民起义
清同治二年(1863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徐五(徐中理)、刘锦凯、刘访等聚集千余人,以大孤山为根据地,武装抗清,打死勒捐增税、欺压民众的官吏多人。岫岩城守尉奕榕率兵进行围剿。农民起义军转移到附近海岛,继续抗争,粉碎清军围剿,坚持抗清斗争达三年之久,直至同治六年,清盛京(后称奉天)将军都兴阿增派安定、色楞额、沙克都林(伦)扎布三个都统率领众兵分路围剿,起义军寡不敌众, 被驱散到各地。同治五年7月,以王作福、翟永亮为首的一支三四百人的农民起义军夺取大孤山之后,又转战在西山坡、龙王庙、大东沟一带抗击清军。并有以于正潞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龙王庙进行呼应,共同抗清,使得许多清军头目被革职。后来,清军靠人海战术,才将起义军驱散。同治八年8月和同治十年10月,先后有丛俊茂、赵日先率领的起义军刀伤岫岩厅通判英斌和李汶生。
日军侵占镇塌皮海城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8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兵分两路,左路从朝鲜新义州渡鸭绿江攻陷清军虎山前哨,先后占领安东(今丹东)、岫岩、凤凰城、草河口等许多辽东城镇;右路从大连花园口登陆,先后侵占金州、大连湾、旅顺口、普兰店、熊岳城、盖平御差等地。日军向北深入,于11月中旬确定了派第三师团攻占海城的作战计划。
12月9日,日军第一军三师团由日军陆军中将师团长桂太郎带领,从岫岩出发分左右两路向析木城进犯。右路军经大偏岭、王家堡子、中心台、潘家堡子进攻析木城东北;左路军经小偏岭、小孤山、二道河子,袭击析木城之南。当时清军丰升阿、聂桂林两军分别在北路迎敌,马金叙部队衫燃防守析木城。12月11日10时,南路清军在二道河子、龙凤峪与来犯之敌展开激战,将日军少佐参谋击成重伤。下午3时,日军大部队到达,清军寡不敌众,退出析木城。与此同时,清军北路在潘家堡子也被击败。当晚,清军退到海城县城。12月10日,日军侵占了析木城。12月13日,日军大队向海城发动进攻。海城虽然是军事交通重地,但清军防守的兵力十分薄弱,除丰升阿、聂桂林两部由析木城退回海城的兵力外,只有城东荞麦山、城西亮甲山设兵防守。9时,日军步兵在大炮火力支援下,对驻守荞麦山清军发起进攻,清军以三门连射炮还击,但因炮火不及,退入城中。日军分两路由南门、东门攻入城内。清军丰升阿、聂桂林两部无力抵抗,弃城向牛庄、辽阳退去。12月13日中午,日军完全占领海城。
海城义和团运动
鸦片战争以后,以反对帝国主义为宗旨的义和团运动遍及全国,波及鞍山地区,鞍山城区、海城、台安、岫岩义和团运动兴起,海城最为壮观。而海城县义和团运动最早兴起于牛庄。1900年6月,以牛庄人齐凤仙和西土台人张某为首,分别号称“岳元帅”(岳飞)、“杨元帅”(杨延昭)组织“神拳营”、“红灯照”,一时间发展到三四百人,男练神拳,女练红灯照,这时,海城全县发展到千余人。
农历六月初十,当盛京(今沈阳)教堂被义和团烧毁的消息传来时,牛庄义和团200余人,在“岳元帅”带领下、活捉和砍死作恶多端的法国传教士大司泽,放火焚毁教堂,不久,义和团活动中心移到海城,拆毁了沙俄修筑的中东铁路、火烧海城车站。六月十九日(公历7月15日),沙俄发兵进攻海城,义和团配合清军还击。迫敌溃退,义和团乘胜追击到大石桥。后来,沙俄增兵,将海城义和团镇压,义和团勇士英勇就义。清政府卑躬屈膝,与洋人签署了天主教案交涉案,重修牛庄天主教堂。并为法国传教士大司泽立碑,成为中华民族一大耻辱。
日俄鞍山大战
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强盗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侵略战争,这场长达两年的战争,一直在辽东进行,战火一直在旅大、营口、鞍山、辽阳地区蔓延,特别是辽阳会战,这是继旅顺口攻坚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战役,就是在鞍辽交界地区进行的,日俄鞍山地区大战,1904年8月27日日军第二军、第四军与俄军西伯亚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四军团交战于今千山区的上石桥子、下石桥子、汤岗子和今海城市的四方台一线。8月28日,日本西起刘二堡、南沙河、判甲炉、石灰窑、响山子、四方台、小岭子、栗子园、石嘴子至英守堡一线。
这场历时19天的大战,给鞍山和辽阳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凡是日俄侵略军经过的地方,这帮强盗野兽见房就烧,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见钱就劫,见女就奸,无恶不作,日俄双方对抓来的俘虏,优厚款待,及时释放,而把中国人抓去之后,却严刑拷打杀害。在日俄辽阳会战中,有几百个富饶村屯被摧毁,树木被砍光,猪、鸡牛、羊全部抢光,杀尽辽阳鞍山不下三万余人的难民,无家可归,恐惶不安地逃往奉天城,侵略者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鞍山工人罢工
日伪统治下的资本家不顾工人的死活,残酷剥削工人,引起工人罢工。1921年4月,鞍山制铁所发电厂的日本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引起80多名锅炉、推煤工人罢工,迫使日本资本家答应工人要求后才复工。1922年3月8日,樱桃园采矿所600多名工人,抗议日本人和把头克扣工资,要求废除大把头制,罢工持续10天,日本人被迫给工人增加工资后复工。但不久,日方便派武装进驻,监视工人活动。
1923年4月1日,樱桃园采矿所140名工人因反对日本工头压迫,要求增加工资,罢工1天,当月23日,鞍山100多名人力车夫,为反对当局增加税举行罢工。1942年2月,鞍山昭和制钢所350多名中国工人,因反对搜身与体罚制度举行罢工斗争,迫使日本资本家登门挨户找工人上班,给工人道歉后,陆续复工。同月,鞍山昭和制钢所2000名中国工人,在工人张玉梅、李金山、杨国忠等人的组织下,为反对资力降低工人奖励金、福利金举行罢工。日本宪兵抓走工人代表,罢工仍继续坚持,直到资方满足工人的要求才复工。
第一个中共支部
鞍山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1927年7月成立的中共台安支部。1927年3月,中共奉天特别支部派中共党员李焕章(又名李郁阶)到台安县师范中学以英语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先后吸收该校教员黄吟秋(又名黄士逸)和第一小学校长张国威加入党组织。5月,上级党组织派王纯一(又名王心斋)到台安县黄沙坨小学任校长,负责地下党工作,李焕章调离。不久,党组织又派孙广英(又名孙润芝)到台安师范中学工作,为建立中共支部作好了组织准备。
1927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区委会的指示,建立中国共产党台安支部。王纯一任书记,孙广英、黄吟秋为委员,党员4名。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提倡新文化运动,发展组织,掩护上级组织派来开展革命活动的同志。党支部设在黄沙坨小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