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营急救小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1.组织青少年夏令营准备急救箱需要哪些内容
1.酒精棉:急救前用来给双手或钳子等工具消毒。

2.手套、口罩:可以防止施救者被感染。

3.0.9%的生理盐水:用来清洗伤口。基于卫生要求,最好选择独立的小包装或中型瓶装的。需要注意的是,开封后用剩的应该扔掉,不要再放进急救箱。如果没有,可用未开封的蒸馏水或矿泉水代替。

4.消毒纱布:用来覆盖伤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样有可能将棉丝留在伤口上,移开时,也不会牵动伤口。 5.绷带:绷带具有弹性,用来包扎伤口,不妨碍血液循环。2寸的适合手部,3寸的适合脚部。

6.三角巾:又叫三角绷带,具多种用途,可承托受伤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处等。

7.安全扣针:固定三角巾或绷带。

8.胶布:纸胶布可以固定纱布,由于不 *** 皮肤,适合一般人使用;氧化锌胶布则可以固定绷带。

9.创可贴:覆盖小伤口时用。

10.保鲜纸:利用它不会紧贴伤口的特性,在送医院前包裹烧伤、烫伤部位。

11.袋装面罩或人工呼吸面膜:施以人工呼吸时,防止感染。

12.圆头剪刀、钳子:圆头剪刀比较安全,可用来剪开胶布或绷带。必要时,也可用来剪开衣物。钳子可代替双手持敷料,或者钳去伤口上的污物等。

13.手电筒:在漆黑环境下施救时,可用它照明;也可为晕倒的人做瞳孔反应。

14.棉花棒:用来清洗面积小的出血伤口。

15.冰袋:置于淤伤、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的部位,令微血管收缩,可帮助减少肿胀。流鼻血时,置于伤者额部,能帮助止血。

备有急救药品

尽管家中尚未发现冠心病人,但只要有老人就应该备有抗心绞痛的药物,以防万一。常用药还包括治疗感冒、发烧、腹泻、牙痛的药物。此外,还须有一些外用药,如眼药膏、伤湿止痛膏以及处理小的外伤的用品。

药箱应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季节来配备:春天备些抗过敏药,夏季备些中暑及防蚊虫叮咬药,秋天备些止泻药,冬季备些防治感冒、哮喘、胃病的药品。药箱中还应该有一些常用的小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
2.青少年急救知识有哪些
最基本的急救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术、气道梗阻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急救四大基本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内容。但是对青少年而言,除了这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外,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对危险的正确识别、如何避难避险、如何自救、如何正确拨打各类报警电话等等这些内容实际和有意义。

青少年时期是急救普及教育的启蒙时期,但是如果此时连自救也做不好,那么互救也就无从谈起了。
3.户外运动意外急救知识有哪些
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话,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伤害,如何预防这些意外的发生,在意外发生之后,如何才能将伤害降到最低,是驴友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户外运动常用药品 1 预防感冒:头孢氨苄片 速效伤风胶囊。 2 预防腹泻:氟哌酸胶囊。

3 预防中暑:人丹,风油精,霍香正气水。 4 预防创伤:碘伏,双氧水,绷带,胶布,消毒纱布,消毒棉签,去痛片,云南白药 。

5 预防过敏:息斯敏。 另备:驱蚊油,清凉油。

二 清创步骤 1 清洁伤口周围皮肤。 2 双氧水反复冲洗伤口。

3 彻底止血(a 压迫止血 b 冷敷)。 4 清除异物和失活的组织。

三 绷带包扎 1 包扎原则 a 包扎的部位必须清洁干燥,对皮肤皱襞处如腋下,腹股沟等,用棉垫或绵纸间隔。骨隆突处应用棉垫保护。

b 进行包扎时,应使病人坐卧舒适,扶托患肢,保持患肢的功能位置,暴露包扎的部位 。 c 不用潮湿的绷带,以免干后收缩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湿布还可 *** 皮肤并造成感染。 d 由近心向躯干包扎,绷带平贴包扎部位,绷带勿落地污染。

e 用力均匀,不可太松以免脱落,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指(趾)端最好露在外面,以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f 每周绷带应压住前周绷带的1/2或1/3,以达到充分固定并节省绷带。 g 包扎完毕,再环行两周用胶布或撕开带尾系法固定;也可用安全别针固定。

但应注意,结扣或别针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不可固定在伤口敷料上,骨隆突处或病人坐卧时压着的地方。 2 基本包扎法 a 环行:在包扎原处环行缠绕,后一周将前一周完全遮住。

用于各种包扎开始及结束时作固定带端以及包扎额,项,腕等处。 b 螺旋形:螺旋状缠绕,后一周遮盖前一周的1/3至1/2。

用于周径近似一致的部位,如上臂,大腿,躯干及手指等处的包扎。 c 螺旋反折形:在螺旋形的基础上每周反折成等腰三角形。

用于包扎周径不一致的小腿和前臂 d “8”字形:按“8”字的书写途径包扎,交*缠绕,每周遮盖前周的1/3至1/2。用于肩,肘,膝,髋等屈曲关节和锁骨骨折 e 回返形:主要用于包没头顶和残肢端。

从中间开始,分别向左右或前后一连串回返包扎,直到将该部全部遮盖为止 四 骨关节骨折 1 骨折的专有体征 a 畸形 b 异常活动 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处发生异常活动 c 骨檫音或骨檫感 骨折断端相互磨檫时,可感到骨檫音或骨檫感 以上三种骨折的专有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一种,骨折即可确诊 2 骨折的一般表现 a 疼痛和压痛 b 肿胀和瘀斑 c 功能障碍 3 骨折急救原则:抢救生命 妥善处理伤口 简单而有效的固定 安全迅速地转移病人 a 了解伤情:对有骨折或可疑骨折的病人,应先了解伤情,重点检查,注意有无颅脑,胸腹部的合并伤及休克。检查时动作轻柔,稳妥,不要因检查而加重损伤。

了解伤情后,首先抢救危及生命的损伤,处于休克者应抗休克,有条件应立即输液。对合并颅脑伤昏迷的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尽量减少伤员搬动,以免加重损伤和增加病人痛苦。 b 伤口处理:对开放性骨折伤口,最好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若现场无无菌敷料,可用认为最清洁的布类包扎。

骨折断端外露者,现场不能复位,以免造成伤口内的污染,自行回复者,应向医生说明使其重视。对大血管损伤包扎不能止血者,可用血管钳钳夹止血及结扎,或用止血带,上止血带肢体远端血运完全被阻断,必须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

c 骨折固定:固定要简单易行,不要求骨折复位,但对严重畸形或骨折断端顶压皮肤,肢体远端有循环障碍者,可缓慢用力沿长轴方向牵拉肢体,以解除严重畸形或对皮肤的压迫,肢体远端循环改善后,才进行固定及搬运。固定材料最适宜用特制夹板或牵引架,否则就地取材,如木棒,木板等。

若现场无适当固定物时,可将骨折的上肢固定于胸壁,下肢一侧骨折同健侧肢体固定在一起。对脊柱骨折病人应注意搬运方法,若搬运不当,可加重脊髓损伤,即使脊髓无损伤,亦可导致损伤。

搬运时需2到3人将病人平托在木板上或翻滚到木板上。搬运时必须保持平直,禁止扭曲。

对颈椎骨折病人,必须一人用两手托住头部,保持与躯干长轴一致,随躯干相应的转动,以防颈椎过伸,过屈和旋转。平卧于木板上,头颈两侧用软物垫好,限制颈部各方向活动。

五 颅脑损伤 一般头皮外伤清创后绷带包扎就可。若出现有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等,提示有颅内出血,为继法性昏迷的前兆!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担架护送到医院,途中有条件可头部放置冰块冷敷,减轻出血。

六 胸部损伤 1 肋骨骨折;单处肋骨骨折,绷带固定胸壁,止痛,防止并发症;多根多处骨折,因反常呼吸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其急救的首要措施是控制反常呼吸,可用厚敷料胸外固定浮动胸壁。 2 损伤性气胸:胸部损伤时,空气由胸壁伤口,肺和支气管破裂处进入胸膜腔。

可分为闭合性,开发性和张力性。 a 闭合性气胸 小量,逐渐吸收后可自行痊愈。

肺压缩〈30%一般仅有轻微疼痛。大量空气进入胸膜腔时,须立即送医院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使肺及早扩张。

b 开放性气胸 首先应迅速封闭胸壁伤口,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现场急救时无无菌敷料,可利用布料,毛巾等暂时覆盖,有。
4.户外急救知识有哪些
就是在户外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一、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二、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

维持呼吸道畅通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三、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正确步骤检查患者。
5.户外急救有哪些技巧
行囊中的应急小宝贝:报纸 户外活动时,报纸的重要作用是众人皆知的,千万不要随意扔掉呀。

你看,保暖、消遣、当夹板、点火、驱虫,功能齐全,出门在外随身带,自救互救真方便。 保暖:运动就会出汗,尤其是在大运动量的户外运动后。

出汗可以使衣服潮湿,休息时,被风一吹,会带走身体的热量,不仅增加寒冷程度,粘在身体上的湿衣服还让人行动不便,这是出游人最常见的、难以避免的头疼事。 户外运动是一项体育运动,本身就消耗大量的体能,所以出游者一般都是轻装上阵,不可能带很多套衣服供随时更换。

尽管现在不少的户外装备厂商研制了防潮、通风、保暖的衣料来解决出汗带来的问题,但价钱昂贵。那么,报纸就是解决这个矛盾最简单、最经济、最应急的方法。

用报纸来保暖效果非常可靠,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将报纸前后贴身铺平就可以。报纸致密性强,挡风效果很肯定,相当于多穿了一件保暖内衣。

出汗后,报纸会吸附汗液,而不至于使衣服沾湿。轻轻地将已经潮湿的报纸取出,在空气中抖干,再次使用就可以了。
6.急救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1。

紧急止血在发现出血情况后,要及时找出伤口,解开或剪开伤者衣物以观察伤口。若发现伤口上有脏物或碎片,应尽量清理掉。

清理时,注意不要误压碎片,造成二次受伤。然后进行紧急之学,常见的止血方法有:(1)包扎止血此方法适用于无明显动脉性出血。

小创口出血,有条件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创口,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无条件时可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如果创口较大而出血较多时,要加压包扎止血。(2)指压法止血用于处理较急剧的动脉出血。

手头一时无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可用此方。具体做法是:手指压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

方法简便,能迅速、有效地达到止血目的,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止血不易持久。(3)止血带法止血如果是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而且从运送伤员方便考虑,应当使用止血带。

没有止血带时,用橡皮带、宽布条、三角巾、毛巾等替代均可。但是,止血带只能用于手、腿,且必须有1。

5英寸(约3。81厘米)宽,否则会导致伤者受伤。

2。骨折发生骨折的处置方法是:(1)不要急于搬动病人。

(2)开放性骨折或发生出血时,应马上进行止血、消毒和包扎,避免病菌侵入骨髓引起骨髓炎。(3)用夹板或树枝、木棍等物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厚纸板、杂志等也可以利用。

(4)固定物不要接触伤处,应该用棉花或布料等柔软物品垫在中间。 (5)颈、脊柱或腰部骨折,要让伤者躺在木板上,再在其颈部或其他受伤部位用软布或毛巾绑扎安定好伤部。

以上几项工作完成后,即可小心安全地将病人送往医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