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怎么做?

怎么做对联呢 ?要注意些什么?

第1个回答  2013-10-31
————继续粘:————

正因为有“平仄相谐”这么一条规矩,所以人们在创作对联或诗词时,常有“调平仄”一说。就是在写某一副对联或某一首诗词的时候,构思好了,下笔以后,读起来声律不顺畅,感到别扭,即平仄不谐,这就需要对已经写好的句子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是在不改变原来意思的基础上,换一个或几个字,以使其平仄相谐。这也并不困难,因为汉语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是很丰富的。如许多现成的“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的词语。例如平平仄仄的:千山万水、冰天雪地、陈词滥调、残山剩水、愁眉苦脸、长篇大论、刀光剑影、刀山火海、花团锦簇、花天酒地、南腔北调、狂风恶浪、和风细雨、良师益友、金枝玉叶、青梅竹马、良辰美景、琼楼玉宇、天经地义、天罗地网、芝兰玉树……仄仄平平的:出口成章、触景生情、触目惊心、打草惊蛇、点石成金、度日如年、发愤图强、集腋成裘、继往开来、解甲归田、见异思迁、弄假成真、卖国求荣、起死回生、弃暗投明、顺理成章、饮水思源、信口开河、有始无终、斩草除根、坐井观天、仗义疏财……这也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了汉语语音的这个特点,并且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特点,才使得我们的语言如此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尤其在进行韵文(包括对联)创作中,利用这一特点,就会使作品平仄相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当然,正如贵州向义所说:“诗有声律,联亦有声律。但联无定式,正体拗体,均无一定,能手自然合拍。……平仄一协,声韵自谐,但过事吹求,又不免拘泥。神而明之,在乎其人矣!”(《六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龚联寿主编《联话丛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7册,第4693—4694页)如马萧萧老题马嵬坡杨贵妃墓联:

    花开三章清平调

    叶落一曲长恨歌

  马老自己注道:“这段历史其实无庸后人费评章,在唐代已经有人对杨贵妃其人其事作了极好的描述,一位是李太白,他亲自见过杨贵妃,并且当场作了《清平调》三章,赞美了杨贵妃的美丽,同时又说‘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红装’,作了历史性的预言。另一位是白居易,在杨贵妃死后不多久,根据当代人见闻传说,写出了著名的《长恨歌》,全面地艺术地概述了杨贵妃的一生。这已经是定评了。但又有联友批评此联上联连用六个平声字,下联连用五个仄声字,为失替,不合于律。我则不以为然,自称这叫‘全平全仄法’,这类联如上联全用平声,下联则必须全对仄声,只要对得好,同样可视为工整,不应以失替相责,而且我对此联相当得意,不愿改动。” (《马萧萧联稿》,诗联文化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3页)其实这种情况古已有之。

  清末梁恭辰《楹联四话》卷一载有扬州苻氏园亭对联:

    剑客酒客慷慨至

    梨花梅花参差开

  上联只有一个“慷”字是平声字,下联则全是平声字,梁恭辰评其“最为工巧”。(白化文、李鼎霞点校《楹联丛话全编》,北京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第294页)

  我有一副自题联:

  以平常心对非常事

  处浪漫世做散漫人

  下联仅仅在结尾有一个平声字,但我自己以为这是本人比较得意的作品之一。我的书斋名“散漫斋”就源于此联。

五 语意相关

  即上、下联所写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个别艺术联如“无情对”除外)。上、下联分工明确,又藕断丝连。

  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一联:

    门外湖光十里碧

    座中山色四围青

  上联讲“湖光”,下联说“山色”,语意紧密关联,珠联璧合。

总之,我们说:对联属于格律文学,不讲格律,就谈不上什么“对联”。台 湾陈大络先生说:“优美的联对,不仅可以赏心悦目,怡情美性,而且可以激扬正气,端正风俗。但其所使用的句子、词意必须完善而贴切,对仗必须工稳而新颖,描述必须生动而共鸣,音韵必须协调而铿锵。”(《对联》杂志新八卷十二号,2002年第12期)
第2个回答  2013-10-31
为什么发的答案看不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