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25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包括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蜜制黄芪可益气补中,适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煎服,9~30g。
贮藏: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证治验方:
1. 小便不通: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 酒疸黄疾: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三次,酒送下。
3. 白浊: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4. 萎黄焦渴: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 老人便秘: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 血淋: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7. 少淋: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 吐血: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 咳脓咳血,咽干: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 肺痈: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 甲疽:黄芪二两、藜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12. 胎动不安: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熟。分次服下。
13. 阴汗湿痒: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病治验方:
(1)脑梗塞:生黄芪60克,天麻、川芎、桃仁、牛膝、莪术各10克,生当归、生丹参各20克,钩藤15克。随证加减,治疗63例,总有效率88.8%。
(2)脑动脉硬化症:生黄芪25克,茯苓、海藻、法夏各10克,首乌、麦冬各15克,水蛭6克,炒杏仁3克。治疗48例,治愈17例,有效30例,无效1例。
(3)急性肾小球肾炎:北芪3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治疗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黄芪50克,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治疗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5)重症肌无力:黄芪25克,仙茅12克,山茱萸、枸杞、熟地、附子、鹿角胶各10克,党参30克,大枣20枚。治疗56例,治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
(6)心律失常:黄芪50克,党参、丹参各30克,麦冬、当归、附子各10克,五味子、红花、生姜各5克,大枣20枚。治疗56例,治愈34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
(7)银屑病:黄芪3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治疗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9.3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