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桫椤的植物价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桫椤科植物因其重要的科研、观赏和药用价值而倍受人们关注。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桫椤科所有种全部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全部列为附录Ⅱ物种;在根据新的《森林法》第三十八条制定的《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名录》中全部列为限制出口的树种。
桫椤科在分类学上属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水龙骨目。它是蕨类植物中一个十分独特的类群。蕨类植物一般为草本,但桫椤科的绝大多数种类具有树状的直立茎,呈乔木状,大型羽状叶子簇生于茎下的顶端,形成伞状,故又称为树蕨。
根据化石记载,在地质历史上,桫椤科植物最早出现于中生代的早侏罗纪或晚三叠纪,在中生代中期曾广泛分布,极为繁盛。后来由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特别是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大量种类绝灭,分布区也大幅度收缩,最后仅残存于热带和亚热带中某些环境特别适宜的“避难所”基于上述原因,人们誉之为“活化石”。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桫椤科植物树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园艺观赏价值极高。桫椤科植物还可药用,其根状茎具清热解毒、驱风湿等功效。我国兰花栽培者常用桫椤科植物的树干作附生兰花的载体,有些种类的树干还可做笔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