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安·西贝柳斯的艺术生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Sibelius,Jean芬兰出生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父亲是医生,母亲为望族之后,家庭音乐及艺术气氛浓厚。虽然西贝柳斯是芬兰人,但却有瑞典血统,主要的原因在于祖先由于婚姻关系而混有瑞典血统,再加上他母亲家族瑞典血统更多于父亲那一边的缘故。
九岁开始学钢琴,十五岁时接受小提琴训练,并开始自修音乐理论并尝试作曲。由于他的小提琴拉得相当好,所以一度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小提琴家,然而十九岁时,为了顺从家人的意愿,还是进入了赫尔辛基大学修读法律课程,不过同时也在音乐院中选修小提琴及作曲。隔年冬天,因为对音乐的热爱持续增强,使他决定放弃法律并专注于音乐,所以便转往音乐院就读。离开学校后,西贝柳斯于该年年底得到政府奖学金,使他可以前往柏林音乐院继续进修,一年后又前往维也纳跟随高德马克和佛克斯学习。在高德马克指导下,西贝柳斯的管弦乐法有很大进步,不过他个人独特的管弦乐风格则是在回国后才逐渐确立的。
1890年芬兰因受俄国暴政的压迫,全国掀起了一股爱国抗暴的风潮。西贝柳斯于1891年返国后,自然也深受同胞爱国精神影响,因此根据芬兰史诗〈卡列瓦拉〉做为蓝本写作了一首由独唱、合唱及管弦乐团演奏的乐曲库列弗,并于1892年4月在赫尔辛基首演。尽管曲中所运用的创作手法仍不够成熟,但已显示出西贝柳斯的独特气质以及他对大自然与本国神话的深刻喜爱。同年,27岁的西贝柳斯与芬兰著名艺术家庭的艾诺.雅妮嘉小姐结婚。同年还接受芬兰指挥家卡扬努斯邀请,写了一首颇具新意的交响诗传奇,也因这首交响诗的发表开始受到国际乐坛注意。
1893年应聘返回母校担任音乐理论老师,并于该年完成卡瑞利亚组曲。此后至1897年间,陆续写出管弦乐组曲春之歌,四部交响诗组曲雷敏凯连的传奇等为数不少的钢琴曲、歌曲与合唱曲。由于他这些年的杰出表现,芬兰政府于1897年决定颁赠他每二千马克年金,好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安心从事作曲。
1899年,完成交响诗芬兰颂,由于芬兰颂具有激发芬兰人民爱国情操的力量,因此在俄国统治期间遭到禁演,然而在芬兰境外,世界上许多国家却不断将它排入音乐会的曲目。芬兰颂引起世人对芬兰抗暴运动的注意,并促成了芬兰的独立自主,所以它深具时代意义。同年,西贝柳斯也完成第一号交响曲,迈出成为重要交响曲作曲家的第一步。
1902年西贝柳斯在赫尔辛基首演第二号交响曲,1903年完成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是本世纪重要的小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不过首演成绩不好,主要是听众觉得第一乐章太过冗长,因此西贝柳斯在1905年又对此曲做了若干修正,现行所流通的便是修订后的版本。
1903年完成管弦乐曲悲伤圆舞曲,这首曲子原来是他为戏剧死所写剧乐中的一首,现今同样成为音乐会上最常被演出的西贝柳斯曲目之一。
1906年完成交响诗北国女儿,1907年亲自指挥首演第三号交响曲。同年完成了交响诗夜骑与日出,该曲所呈现出来的音色对此及流畅旋律,常使聆赏者留下深刻印象。1911年发表第四号交响曲,创作风格有大转变。此曲中西贝柳斯采用许多大胆的创新手法,使乐曲充满新奇的乐念,另外这首曲子也因为使用乐器比过去的作品少,而呈现出极为浓缩的室内乐风格。第四号交响曲不论是在他个人创作生涯或是在交响曲音乐形式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14年访问美国受到热烈欢迎,在诺福克音乐节中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曲目包括芬兰颂、北国女儿、管弦乐组曲克利斯钦二世,以及专为这个音乐节而特别写的具有印象派风格的交响诗海洋女神。音乐节结束后,耶鲁大学颁赠了名誉博士学位给西贝柳斯。自美返国后,西贝柳斯开始写作第五号交响曲,此时因为欧战的关系,炮声时常打断他的工作,所以这首作品直到隔年秋天才完成,并在该年12月8日50岁生日当天,在赫尔辛基的特别庆祝音乐会上首演。
1923年他推出第六号交响曲。1924年完成只有一首单乐章的第七号交响曲。虽然第七号交响曲只有一个乐章,但西贝柳斯却巧妙地将传统交响曲四个乐章的要素织入其中,因此有评论家认为这是西贝柳斯最具特色的一首交响曲,也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崇高不朽的杰作。
1925年应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委托,写作交响诗塔比奥拉,另外也应哥本哈根皇家剧院的邀请,为戏剧暴风雨谱写剧乐。在完成这两首作品后,西贝柳斯就很少再创作,自1929年起直到去世为止,不曾再有任何新作发表。虽然在后半生有将近三十年不再写曲,可是在芬兰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并未因此降低,当他七十岁时,芬兰政府还特别将他的生日订为国定假日,而且当他过七十五岁、八十岁、八十五岁及九十岁生日时,芬兰政府也都分别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祝寿活动,以表达对这位乐坛耆宿的崇伟敬意。1957年9月29日逝于嘉文帕的别墅,享年92岁。
巴洛克时期迄今,北欧斯堪第纳维亚地区的国家中只有挪威的格里格和芬兰的西贝柳斯是大家所最熟悉的。葛里格以抒情及谱写小巧形式的音乐见长,西贝柳斯以擅长于写作雄浑、壮阔的大型管弦乐曲而知名。有论者甚至认为西贝柳斯是继贝多芬和伯拉姆斯之后最杰出的交响曲作曲家,因此虽然葛里格和西贝柳斯同样是北欧国家中最具知名度的作曲家,但是他们两人的音乐其实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德彪西曾说:葛里格的音乐就像是『包着雪的粉红色软糖』﹐但西贝柳斯可不一样。他的音乐没有雪花飘舞期间的安适慰藉,没有美丽冰池塘上惬意的华丽景致,也没有沈浸在耶诞佳节欢乐中的自我陶醉,只有存在冰天雪中尖锐刺耳的声音与残酷的现实,迭雪覆冰的森林以及欲催毁一切的无情暴风,既呈现了北欧的凄绝景色,也刻画出人类心灵的荒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