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常识小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1.物理小问题,很常识,
************************************ 首先,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 题目不严密!!! 易出现歧义!!!最后,我将在回答的后面给出: 这个题目的严密说法!!! 也许就是出题者的原意!!!************************************************************************ 解答:1."弹簧在Q压缩在P伸长,那有什么依据呢" 我们先不考虑弹簧张力的方向:(即不管它是沿斜面想上还是向下) 先看一下物体在斜面上所受到的力有:弹簧张力T,重力G,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摩擦力f (f) 进行力分解:(分解到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 沿斜面方向:(取沿斜面想上为正) 。

当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时, T+G*sin(30度)+f=0 ----- (1)。

当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时, T+G*sin(30度)-f=0 ----- (2) 竖直斜面方向:(略去) 你可以看到,由于摩擦力f的不同,得到(1) T1 = G*sin(30度)+f = 5+f (f≤7)(2) T2 = G*sin(30度)-f = 5-f (f≤7) 更关键是 5 现在从上面两个等式你可以看出,若P,Q两点都是伸长或者缩短的话,就你考虑上面的一中情况而忽略了另一种情况,也就是只得到(1),(2)里面中的一个方程.关键在于题设给出了这样的话"此物体在斜面上的P,Q两点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那么,若P,Q两点都是伸长,那么在P,Q外,还有处于静止状态的位置,这一点我们从方程(1)和(2),可以看出.2.你说"我觉得如果弹簧的原长比板到Q的距离还短,那。

Q.P两点弹力都是延斜面向下的啊" 你所说的情况满足:"此物体在斜面上的P,Q两点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下面给出严密的不易产生歧义的题目:修改(一):10.如图1一1一18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用劲度系数为100N/m的弹簧平行于斜面吊住,此物体在斜面上的P,Q两点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7N,则P,Q间的长度的最大值是?修改(二):10.如图1一1一18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用劲度系数为100N/m的弹簧平行于斜面吊住,此物体在斜面上的P,Q两点间任何位置都能处于静止状态,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7N,则P,Q间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现在你在看看,还有歧义吗? 是不是一看就知道求什么了?否则,你一看到"P,Q间的长度是多大?" 不知道是求最大值还是求范围.ok!!!!!!!!!!***********************补充******************************* 沿斜面方向:(取沿斜面想上为正) 。

当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时, T+G*sin(30度)+f=0 ----- (1) 。

当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时, T+G*sin(30度)-f=0 ----- 你可以看到,由于摩擦力f的不同,得到 (1) T1 = G*sin(30度)+f = 5+f (f≤7) (2) T2 = G*sin(30度)-f = 5-f (f≤7) 要|PQ|达到最长,P点,可得到两个极限点P,Q,他们满足:P点: T1=5+7=12(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f取最大) Q点: T2=5-7=-2(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f取最大) 现在你可以看到弹簧张力有两个:P点为正,方向沿斜面向上,那么是不是 "伸长" 啊 Q点为负,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是不是 "收缩" 啊 其实,这些你慢慢想下就清楚了!!。
2.物理 问一些知识方面的小问题
一、先解释“压强”的概念!

压强实质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要以为压力相同,它的效果就一样!例如我们上课时的小实验:用两手现时压铅笔的两端,由于铅笔静止,因此两手指的压力相等,但大家都知道笔尖处的手指会感觉疼痛些。这就是“压力的效果”不同。在物理上压力是相同,无法区分两边大小,因此我们引入“压强”的概念来区分以上两者不同。

因此压强除了和压力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二、气压。 其实就是气体所产生的压强。

(在高中及大学你将会知道:气体也是由分子组成,而组成气体的分子也会不停运动,而分子不断撞击容器壁就会对容器产生压强)

大气压强 实质是指我们所在地球的大气层对在其中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强。简称“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强值为10^5Pa,也等于76c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值。

三、流体。实质为能流动的物体,由于固体没有流动性,因此一般“流体”是指液体与气体。

流速。指的是流体流动的速度。

四、流速与压强关系。

对于初中阶段,我们只要掌握一个规律: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
3.五个物理小常识
1.气功演员身上压上重重的石碑,再用很重的铁锤砸师碑,为什么石碑碎裂演员却安然无恙? (压强)

2.煮饺子时,为什么刚放入沸zhidao水中的会沉入水底,而快熟时会浮上来? (空气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3.电视机屏幕上为什么容易附着尘土? (电视机显象管向外发射电子到屏幕上,屏幕带上了静电,自然就吸尘)

4.环保人士呼吁装修要慎用大理石铺地面,为什么? (大理石中含有放射形元素氡,对人体专有害)

5.雷雨时,雷电曲折而下一闪而逝,雷生却隆隆不绝,为什么? (光速比声速快)

6.白天在属室内隔着玻璃看室外很清楚,而在室外隔着相同的玻璃看市内为什么不清楚? (屋内光线射向屋外,比屋外光线暗,就不容易看见)
4.求 生活中物理知识,40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7'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8、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9、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10、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11、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12、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13、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14、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15、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16、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17、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18、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19、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20、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21、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22、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23、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24、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5、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26、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27、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28、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29、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30、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31、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32、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33、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