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曾经是十八路诸侯共主,后来是如何错失机会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5


许攸曾经这样评价:我家主公迂腐的时候让人感到可怕,贤明的时候让人感到可敬。这个主公便是袁绍,历史是胜利者记载,袁绍出身四世三公,昌盛之时拥有四区之地,兵士上百万、战将上千、谋士上百,如此阵容在任何时期都不是弱者,为何最后兵败而受辱,他的一生本可以一统山河,只因儿子偶感风寒拒不发兵,失去了最佳战机,刘备大骂他是庸主。


袁绍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被推举为盟主,当时因为内部不团结,袁绍本人优柔寡断,董卓只是略施小计,最后联盟军土崩瓦解纷纷潜逃。董卓被斩杀后,曹操举义兵占取兖州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活捉吕布得徐州,区域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张,那时的兵力有二十万。此时的袁绍大破公孙瓒,彻底控制青、幽、并、冀四区,拥兵八十万,占据汉朝三分之一的天下。


曹操和袁绍的内心都想过一件事,他们之间必然有一场生死之战,只是等待最佳时机。曹操在得到徐州后,刘备临时倒戈投降曹操,曹操向来识人,他观刘备是真英雄也,向来以仁义收买人心,关、张、赵三人视他为兄为父,随他出生入死,此时的刘备没有城池,兵不过数千,可以说是一位光杆司令。曹操因为不放心刘备的为人,最后带他回了许昌,天子的一句刘皇叔,让刘备步入皇亲贵族之尊,曹操彻底的大失所望。


一直被掌控的汉献帝,他看到刘备有勇有谋,对他寄予了厚望,刘备毕生的梦想便是兴复汉室,如今他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于是以剿除叛乱的借口逃出许昌,利用信件骗取徐州城池,此时的刘备不仅拥兵九万,而且徐州城池坚固,进可攻退可守。而如今的曹丞相,区域不仅没有扩张,徐州丢失,兵力大大减少,只有一区之地而已。


有人说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的最佳大战,其实并不是。官渡之战时,袁绍拥兵六十万,曹操拥兵三十万,这是一比二的比例,而且袁绍当时只抽调三十万前去,曹操率兵二十万,人数并没有很大的差距。然而在曹操只有一区之地时,他的兵力大减,最多不过十五万,因为有九万被刘备夺取,十五万军中精兵只有五万,兖州资源匮乏,也没有充足的粮草,所以此时的曹操和袁绍是差距最大的时刻,也是袁绍和曹操的最佳生死之战之机。


当时刘备派糜芳为使传信袁绍,只要袁绍出兵讨伐曹操,刘备第一个站出来帮助他。曹操因为记恨刘备的叛变,举全城之兵攻打徐州,此时的兖州只有几千守军,曹操之所以这样做,不仅是弄险也是破釜沉舟,他是看准了袁绍的性格和处事风格。这个时候袁绍在干嘛呢?袁绍出兵作战,不仅妻妾成群而且把幼子也带在身边,当时糜芳拜见袁绍时,告诉他此时是最佳出兵时机,袁绍不仅一句话没听进去,而且声称幼子害病,他没有心思出兵作战,他要求撤兵。


当时作为谋士的许攸极力劝谏出兵,最后被仗责二十。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随意的撤退都会耗费巨大的钱财,袁绍因为幼子生病,不仅失去战机,而且还要撤兵,真是妇人之见,曹操之所以空城对之,这便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对袁绍太了解了。


袁绍错过了最佳时期,最后徐州复得,刘备兵败如山倒,一人逃到袁绍处,关羽投降曹操,张飞做起了山贼,赵云下落不明。袁绍只有这一次最佳作战时机,错过了便再没有机会,历史就是这样,开了一个玩笑让大家去观看,最后所有人都相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