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4-02-23
第五人格不是心理有问题。第五人格是由网易开发的非对称性对抗竞技类游戏,玩家扮演的是监管者或求生者,进行1V4的战斗。这款游戏主要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不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如果玩家在游戏中投入过多精力,或者在游戏中表现出过于激烈的情绪反应,可能会对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玩家在玩游戏时要注意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游戏心态和生活态度。
总之,第五人格本身不是心理有问题,但如果在游戏中过度投入或者表现出过于激烈的情绪反应,可能会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玩家需要注意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合理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游戏心态和生活态度。
第2个回答 2024-07-27
警惕“第五人格”在学生中蔓延 防止精神毒瘤在校园生根发芽
“第五人格”原指心理学领域中“大五人格”(Five-Factor Model)中的第五种人格——神经质,近年来随着《第五人格》游戏在年轻群体中广泛流行,已经不单纯是一款游戏,而是指该游戏以及以此为核心衍生出的轻小说、动漫、手办、cosplay等周边衍生品构成的一种文化生
游戏中始终雾蒙蒙的天气、阴森森的森林、张牙舞爪的枯树、长相怪异的小丑、破裂的镜子、突然被锁上的房门、眼睛流血的人物,使得《第五人格》的整体氛围阴森压抑,诡异恐怖,玩家很容易被带入黑暗风格游戏的氛围中,长期浸濡其中很难不对人的精神产生消极影响。
三、“第五人格”与人格分裂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同的性别、学历、测试环境下,人格特征检测的最后结果都能被提炼为五个相同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戈尔德伯格给这五个因素起了个名叫“大五”(Big Five)。在此之后,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和麦克雷又提出了著名的人格五因素模式,也被称为“大五人格(Five-Factor Model)”,这五个人格因素的是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每个人都具备这5种人格特征,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差异而已。
“大五人格”中的第五人格为神经质,《第五人格》取名意味深长,是游戏角色都有神经质,还是有意无意引导玩家患上神经病?或者两者兼有?这款游戏主打让玩家“发疯”,背景设定涉及精神分裂元素,多位角色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人格分裂。在心理学中,人格分裂的学名叫解离症,别名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的整体性。人格分裂大致可分为两类:心因性失忆症和多重人格症。多重人格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两种或多种非常不同的人格,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著好几个灵魂”,如求生者园丁艾玛及勘探员、监管者杰克有双重人格,求生者小说家有多重人格。这类患者在行为上的差异无法用常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现来解释,他们就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个人格的姓名、记忆、性格特质和行为方式都完全不一样。这些人格平时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如果有外界因素刺激或者内部沟通机制来唤醒这层关系网,那么这些人格之间就可以互相对话,甚至通过思想控制行为,从而支配彼此,产生实际的影响了。因为多重人格发起病来很具有“艺术表现性”,所以很多小说、电视剧和电影都把它当作素材来用,其中不乏很多经典之作,比如《搏击俱乐部》、《黑天鹅》等等。但过去在现实中被明确诊断的病例很少,很多心理医生终其一生都遇不到一回。历史上最著名的多重人格症患者要数美国人威廉·密里根,也就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创作的纪实长篇小说《24个比利》的主人公,其体内的分裂人格多达24个之多。
《第五人格》其实是一款类似于捉迷藏的游戏,每局游戏中4名玩家躲,1名玩家捉。虽然看似是5个人的游戏,但这一切其实都是游戏中的男主奥尔菲斯为了还原现场,而分裂出的5种人格,这5种人格分别在大脑内扮演5种不同的角色。
多重人格症本是一种少见的疾病,《第五人格》在玩法上却刻意引导同一玩家演绎不同的性格,长时间沉溺游戏当中极易造成玩家幻视幻听,严重的会造成人格分裂,而想要治好人格分裂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的治疗手段以催眠为主,即通过各种内在人格互相对谈而认识其他人格,然后找出性格上相似的人格率先整合,从而逐步削减内在人格,整合为一。事实上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治疗师通过催眠患者来引出每一个分身,进行录像和录音,然后分析这些分身的产生原因。随后,治疗师分别催眠出每一个人格进行谈判,最终说服每一个分身:通过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分身)也是可以从中收益的。然而,即便治疗成功,患者也可能因外在压力,造成人格再次解离。
四、“第五人格”中禁忌的爱
禁忌的爱来源自2002年东立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禁忌的爱》,通常指的是在文化、社会或法律中不被允许或受到限制的爱情关系,通俗点就是让主人公难以启齿的、让世俗难以接受的感情,如同性恋、父女恋、母子恋、师生恋、跨越种族的恋爱、跨越物种的恋爱等。这些禁忌的爱情关系通常因为社会、文化或宗教的压力而被禁止或受到限制,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宗教和地域背景下会被禁忌或者遭到歧视。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青少年不仅面临身体上的变化,还承受着学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爱情、友情等情感体验强烈,但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在处理情感问题时往往不够成熟。在青春期,孩子们正在探索自我身份和性取向,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性教育的不足、辨别能力的不足、新鲜事物的猎奇、叛逆的心理、社会不良文化的引导等因素可能会使得某些青少年尝试禁忌的爱情,青春期的孩子们往往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喜欢的”。《第五人格》“禁忌的爱”主要体现在游戏周边、同人、漫画、小说等衍生作品中,在网络上圈子内悄然流行,其所代表的哥特文化所展露出来的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的对这一阶段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第五人格》有种类似精神庇护所的感觉,更像是一种精神追求和信仰,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对于辨别能力有限、人生观尚处于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将会产生消极、病态的情感观念,并可能因冲动而做出极端选择。
五、“第五人格”中的软色情
所谓软色情,是指并不像色情一样直接出现和性有关的内容,但却和色情一样充满着挑逗、诱惑,给人以性联想。软色情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传播更广、影响更大,且往往会被人们忽视,而忽视带来了泛滥。没法立足的色情,正作为原动力,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为软色情开辟出一片巨大空间。
在“第五人格”游戏及周边衍生品中,衣着暴露、虐待、变态、摆出不堪入目的姿势等带有强烈性隐喻、性暗示味道的文案、动画、游戏情节等随处可见,像芦关——撸管、嬴荡(或赢荡)——淫荡、强制爱——强奸、设——常用来指代“射”精、受——常用来指代男同中“接受”的一方、cp——游戏中多用于指代同性恋关系、男童——男同等、地窖——玩家交流时有时指代女性生殖器、先祭——献祭等。“第五人格”一边疯狂试探社会的容忍底线,一边靠软色情赚得盆满钵满,模糊着二次元和软色情的边界,将魔爪伸向青少年,打着游戏的旗号,玩着粗鄙变态的梗,底线何在?三观何在?良心何在?
软色情的泛滥是一种网络文化的失范,它给公共伦理道德、行为操守和主流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败坏网络文化风气,使局部网络文化生态失序,部分社会成员心理混乱。这种失范状态给青少年群体带来的危害更需引起重视。随着青少年触网低龄化,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自制力差,自我防护意识不足。软色情所传递出的错误价值观、金钱观、婚恋观,无疑将在潜移默化中阻碍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成长,矮化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并进一步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举止。
哲学家洛克讲,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最终画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对于性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两性的认识,就是一张白纸。如果任由软色情在这张白纸上泼洒,他们塑造起来的价值观,就将是软色情内容中传递的价值观。在软色情的包围中,很多孩子的两性观,从一开始就是扭曲的。一旦形成,终生难变。
六、“第五人格”传播的其他不良价值观
1.亲人和老师是可以杀死的
在手游《第五人格》中,调香师因为嫉妒杀害了自己的亲姐姐;魔术师之前拜师学艺,学成之后,他为了自己能独立门户、自成一派,居然亲手设计魔术意外害死自己的师傅;画家也亲手杀掉自己的老师。
2.世界上没有好人
第五人格中的角色很难见到一个好人:
(1)杂技演员:报复心极强,特别想要找到小丑并且杀了他。
(2)守墓人:一开始是虔诚的信徒,后来信仰崩塌,开始盗墓卖给别人。
(3)医生:自己经营了一个非法堕胎的诊所,导致园丁的妈妈直接死掉。
(4)律师:游戏中律师就是一个非常黑的存在,没干过什么好事情。
(5)慈善家:一个纯粹的坏人,早期利用残疾儿童谋取利益,后期还把孩子卖给了疯人院。作恶的时候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是在做坏事,反而认为自己帮助了这些孩子,在乱世给了他们一个生存的空间。
(6)前锋:比赛的时候喜欢做不文明的行为,后来被开除出球队。
(7)机械师:为了帮父亲报仇在卖掉的设备上做手脚导致多家爆炸。
(8)先知:不遵守契约,说好的事情为了未婚妻就背叛了誓言。
(9)勘探员:自私自利,为了利益炸药炸死一矿洞人。
3.生命不值得珍惜
在第五人格中,游戏玩家双方自愿结成伴侣(同性或者异性),并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献祭给对方。游戏中求生者可以通过跳楼等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在游戏中随意放弃生命的做法对玩家的人生观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实生活中已经有游戏玩家自杀。
七、“第五人格”是如何规避监管的
按理来说,像第五人格这样一款传播不良价值观的游戏理应早就应该被取缔,就像它的前身《黎明杀机》一样。可时隔6年,第五人格却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发展得越来越壮大,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悄无声迹,没有引起主流群体的关注,在青少年中却占据了手游的半壁江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第五人格以哥特文化为幌子,将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都藏匿在荒诞诡异、神秘畸形的哥特氛围中,人们有时会游戏中的内容产生疑问,但往往被“这是西方哥特文化”被一笔带过,加之大部分中国人对哥特文化知之甚少,往往不予深究,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多样化文明包容度的提高和辨识能力的不足。
2.第五人格以网易公司为背书,容易获取社会的信任。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公司是网易公司,该公司经年累月树立了正面的品牌形象,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社会对该公司认同度较高,使得《第五人格》有比较好的推广基础。但不要忘记,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第五人格在2024年第一季度在网易游戏营收中排名第四,虽然备受非议但对于网易公司就是香啊!
3.网易公司和背后资本强大的公关能力使得网络上几乎搜不到第五人格的负面信息。例如百度搜索“第五人格 芦关”,搜索结果看不到“撸管”,只有正面介绍,大部分都是将芦关描述为第五人格的关卡,这也反映了游戏玩家的一种默契,即他们也了解当前网络管理严格,需要尽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第五人格隐藏得很深!
4.通过极尽美化的宣传营造健康向上、青春靓丽、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形象。尽管负面新闻不断,但网易游戏公司却极尽美化之能事,在社会上经常举办cosplay、电子竞技等活动,给人一种青春靓丽、充满阳光、风格奇特并且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正面形象,而实际上,光鲜靓丽的外表下却藏着吞噬人灵魂的魔鬼!第五人格伪装得很好!
八、结语
“第五人格”表面看起来只是一种游戏文化,但实质上是西方不良价值观向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次冲击和挑战,其腐蚀的对象是我们民族和社会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玩这个游戏轻则上瘾、失眠、脱发、影响学业,重则性格、情绪出现问题,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
“第五人格”已经不单纯是一款游戏、一部动漫、一篇小说、一群人的cosplay,它简直是撒旦在人间的代言人,魔鬼借助这款游戏重生到了这个世界上,玩游戏的过程就是让魔鬼逐渐占据自己身体和心灵的过程,疯狂吸取着年轻人的精气神,收割年轻人的生命和灵魂。我们自己的神明在哪里?谁来保护我们的孩子?谁来捍卫我们的文明?
当我们在阳光下看见一只蟑螂时,说明暗处都多得挤不下了,“第五人格”只是因名声大噪而进入人们视野的一款游戏,类似的黑暗游戏可能还有很多。第五人格的盛行,无非是资本逐利下的不择手段,在我们国家,并不是一切都由资本说了算的,凡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物都要坚决铲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我们都能齐心协力,为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出上自己的一份儿力,那些黑暗里的恶俗,迟早会被阳光照耀,彻底消除。巴尔扎克曾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别让稚嫩的孩童,还未长大就被这世间的险恶无情摧残。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