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任两江总督大事年表咸丰时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1
咸丰时期,太平天国占领江宁,两江总督府先后在扬州、常州、上海、苏州、安庆等地驻节。
咸丰一朝,两江总督共厉8任,因太平天国起义战取南京,总督更替频繁,且多为署理,其中6人为汉人大臣。
第八十四任:祥厚(未实授)
在任时间:咸丰三年正月壬申(1853年3月6日)至咸丰三年二月丁酉(1853年3月31日)
离任原因:
以江宁将军署理,与太平军江景之战中战败被杀
祥厚(?-1853),爱新觉罗氏,字宽甫,满洲镶红旗人。道光八年(1828),袭骑都尉世职授銮仪卫整仪尉。曾任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山海关、熊岳、金州副都统、江宁将军署理两江总督。道光十七年(1837),祥厚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后调山海关副都统。任内,曾查获夹带鸦片的人犯受到朝廷嘉奖;并且还校阅八旗官兵训练,制定奖惩优劣制度,使山海关驻军正规化发展,后调任熊岳副都统。
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派军舰在辽东半岛海域游弋。祥厚随同盛京将军耆英增兵驻守各海口,加强防御,以防英军突然袭击。道光二十八年(1848),祥厚由由金川副都统升为江宁将军。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由武昌沿江东下,两江总督陆建瀛弃守九江,逃回南京,致使沿江驻兵随之溃散;同时,江苏巡抚杨文定闻讯也逃往镇江。祥厚奉命兼署两江总督,领关防大印,以“御外必先靖内”,主张统兵进剿、镇压太平军。

九江、湖口战役图】
太平军在攻克武汉三镇,稍作休整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等率号称50万之众(实际兵力也就10万),于2月9日放弃武汉,水陆并进,直扑江宁。
清廷意图将太平军歼灭于长江中游地区,3月12日,太平军水陆两队人马全部到达,将江宁团团包围。此时,江宁守军只有,八旗兵绿营兵共5000余人,还有临时招募的的壮丁1万人。朝廷闻讯江宁被围,急令钦差大臣向荣、琦善率江南江北两大营人马火速驰援。
【太平军攻破江宁凤仪门】
太平军选定城北仪凤门为突破口,采用挖地道攻城,将火药埋于该凤仪门下。同时在各门发动佯攻,迷惑清军。3月19日凌晨,凤仪门被炸开两丈余长豁口,数百名太平军将士冲入江宁城内,混乱中陆建瀛被杀。在爸旗兵的猛烈反击下,进城太平军被迫退出城外。
此时,南城守军听闻北城已破,钦差大臣陆建瀛被杀,不战而溃。太平军数千人在林凤祥、赖汉英等人率领下,很快入城。祥厚只好率部固守内城。3月20日凌晨,太平军大举进攻内城,祥厚率领守军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祥厚亦被太平军斩杀。他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赐二等轻车都尉世职,谥忠勇,入京师昭忠祠,并在江宁建专祠。
第八十五任:杨文定(未实授)
在任时间:咸丰三年二月丁酉(1853年3月31日)至咸丰三年四月甲午(1853年5月27日)
离任原因:
以江苏巡抚署理

太平军围攻江宁作战路线

杨文定(?—1856)安徽定远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由刑部主事擢升郎中,出任广东惠潮嘉道,累迁为江苏巡抚。咸丰三年(1853)初,孙文定曾上奏朝廷称,江南兵力不足,请派兵增援,随即清廷从山东调兵二千余人赴援江宁。此时太平军已经沿江南下,杨文定奉命死守江宁。
3月1日,杨文定命令苏松太道吴健彰照会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恳请英国出动百合花帮助清廷阻挡太平军。阿礼国起初没有同意,深夜,吴健彰又急忙以杨文定名义第二次照会阿礼国,几乎是乞求的口吻请英国迅速发兵。3月3日阿礼国随即将清廷的请求报告驻守香港的英国驻华公使文翰。3月5日,驻守九江江南大营的钦差大臣向荣也传书吴健彰严厉要求其想方设法寻求外国驻沪军队的帮助。

英国驻沪领事阿礼国

由于陆建瀛放弃九江,长江沿岸地区几乎真空,太平军轻松拿下九江、安庆,杨文定闻讯陆建瀛兵败,借口驻防苏州,率兵逃往镇江。15日,吴健彰又遵照杨文定的指示,照会上海各国领事,请求出动军舰,阻止太平军东进。20日,太平军攻破江宁,署理两江总督福州将军祥厚兵败被杀,杨文定奉命以江苏巡抚身份继任署理。
面对清军的一再乞求,鉴于当时形势所迫,文翰决定前往上海,乘坐原定开往新加坡的“神使”号驰往上海,同时令驻守厦门的“火蛇”号也赶赴上海,并令驻守宁波的“拉特雷”号随时待命,以备不时之需。21日,文翰到达上海,次日,即通过阿礼国照会吴健彰,希望清军派出高级官员洽谈出兵事宜。
【英国战舰】
然而,在文翰到达上海后的几天里,清军的接连失败,清朝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署理两江总督祥厚先后被杀,而退守镇江的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杨文定也兵败退守江阴,清军的全线溃败,让文翰出兵的愿望破灭,不久表示中立。由于杨文定的消极抵抗,被罢官夺职,发配充军。咸丰六年(1856)病死军中。
第八十六任:怡良
在任时间:咸丰三年二月癸巳(1853年3月27日)至咸丰七年四月癸巳(1857年5月5日)
离任原因:
因病解职
怡良(1791-1861)字悦亭,瓜尔佳氏。初任刑部任笔帖式,后升为员外郎。道光八年(1828)起外放,历任广东高州、广西南宁知府,云南盐法道,山东盐运使,安徽、江苏按察使,江西、江苏布政使。
【林则徐禁烟】
道光十八年(1838)怡良升任广东巡抚。在任时,正值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禁烟。他积极支持林则徐和两广总督邓廷桢查禁鸦片,打击走私。鸦片战争爆发后,怡良积极抵抗英军,亲临虎门加固海防,林则徐被革职后,怡良曾被任命暂时署理两广总督。两年后,琦善出任两广总督与英国议和,怡良拒绝参与。
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怡良上书道光揭发琦善对英妥协,擅自与英军签订《穿鼻草约》,割让香港,促使琦善革职,锁拿进京,而后再度兼署两广总督。八月,怡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福建会办军务。不久被实授闽浙总督,由于其对英国人惧怕,强令台湾守将交还英军俘虏,并以“冒功”为名将达洪阿、姚莹逮捕处死,制造了台湾冤案,面对舆论的压力,怡良只好称病辞职。

小刀会起义的指挥部(豫园点春堂)

咸丰二年(1852)被起复为福州将军,次年转任两江总督,协助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进攻太平军,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在法军辣厄尔的支持下,次年,小刀会起义失败,将领大部被杀。咸丰七年(1857)怡良因病解职。同治六年(1867)病逝,时年71岁。
第八十七任:赵德辙(未实授)
在任时间:咸丰七年四月癸巳(1857年5月5日)至咸丰七年四月癸巳(1857年5月5日)
离任原因:
以江苏巡抚兼署

赵德辙书法作品】
赵德辙(1812-1874)字静山,山西解州(运城)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历任湖北光化、汉川、监利、汉阳知县,汉阳同知、知府,松江、江宁知府,江苏常镇通道、苏松太道,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等职。
咸丰四年,赵德辙担任江苏常镇通海道,不久转任苏松太道。到任后,将被小刀会焚毁江海关海关署衙原址重建。咸丰五年(1856),赵德辙兼署江苏按察使,次年实授并署理江苏巡抚,因功赏戴花翎,不久实授江苏巡抚。咸丰七年(1857),怡良因病辞职后,赵德辙奉命暂署两江总督。

清朝末年的江海关署衙】
不久新任署理两江总督何桂清到任,赵德辙重新回到浙江巡抚任上,因为新任江苏按察使王有龄是何桂清亲信,根本不把赵德辙放在眼里,遇事直接越级请示何桂清,赵德辙夹在中间很是尴尬,不久称病辞职。同治十三年(1874)去世,享年83岁。
第八十八任:何桂清
在任时间:咸丰七年四月癸巳(1857年5月5日)至咸丰十年四月癸未(1860年6月8日)
离任原因:
以浙江巡抚署理,咸丰七年六月乙卯(1857年7月26日)实授,因罪被革职

何桂清照片】
何桂清(1816~1862),字丛山,号根云,云南昆明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二破江南大营之役中在常州弃城逃跑,最后被清廷在京师菜市口弃市问斩。
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司经局洗马、右赞善、左赞善、日讲起居注官,南书房行走,翰林院侍讲,太仆寺少卿,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山东学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咸丰年间,历任署理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南书房行走,署理经筵讲官,江苏学政,礼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浙江巡抚,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之役中,何桂清在常州弃城逃跑,同治元年(1862)在京师菜市口被斩首弃市,时年47岁。

太平军攻破江宁】
咸丰二年(1852)八月,何桂清外放任江苏学政,此时太平军正在江南攻城略地,作为文臣的何桂清却上书大谈军事,抨击朝廷封疆大吏软弱无能,让咸丰帝感到十分诧异。两年后,何桂清升任江浙巡抚,不久太平军攻破江宁,朝野震动。何桂清奉命驻守黄池,扼守浙江屏障。两年后,因收复宁国府有功,被授予两江总督奉命筹集粮饷。
咸丰七年(1857)春,以二品顶戴署理两江总督,不久即实授。何桂清举荐亲信好友王有龄任江苏布政使,负责筹集军饷,并令江宁将军和春与江南提督张国梁负责军事、前总督怡良负责粮饷运输。当年冬天,清军一举收复镇江,很桂清以办理军饷有功被加封太子少保。
【这三个人右边是桂良,中间是两江总督何桂清,左面是花沙纳】
咸丰八年(1858)11月,何桂清奉命会同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与英、法、美三国修改五口通商章程。两年后,清军收复江宁九洑洲,江宁形成合围之势,何桂清因此在被加封太子太保。不久在其指挥下,击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收复临安、孝丰、安吉,再度受到咸丰帝嘉奖。此时的何桂清可谓是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不久,太平军围金坛,攻陷江阴,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攻势,何桂清惊慌失措,在广西提督张玉良和已经擢升为浙江巡抚的王有龄建议下,调兵遣将固守常州。此时王有龄还传书何桂清劝他勿离常州一步:
“事棘时危,身为大臣,万目睽睽,视以动止。一举足则人心瓦解矣。”

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
然而天公不作美,雨雪交加,粮饷接济不上,常州守军饥不果腹,不少士兵出城投靠太平军。不久,驻守丹阳的提督张国梁战死,江宁将军和春率残军退回常州。张桂清此时阵脚大乱,在粮台查文经的建议下,将常州军务托付和春,不顾常州军民的反对,以筹饷名义逃往苏州。广西提督张玉良也随即逃走。
几日后,常州城破,百姓被太平军屠戮殆尽。何桂清跑到苏州后,江苏巡抚徐有壬拒拒绝其入城,并上书朝廷弹劾其临阵脱逃。不久和春退守无锡,城破被杀。何桂清又借口寻求援兵,一路逃到了上海。苏州随即陷落,巡抚徐有壬被杀殉国,临死再次上书弹劾何桂清,何桂清被革职押赴京城。

太平天国军队影视形象】
此时正逢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到了热河,何桂清就在刑部大牢里待了两年。期间他的亲信好友浙江巡抚王有龄及江苏巡抚薛焕等曾多次上书为他求情,都遭到了咸丰帝的拒绝。同时,御史言官们对何桂清的弹劾奏折更是越来越多。同治元年(1862)何桂清被判斩监候,同年冬天,在京城菜市口斩首弃市。
第八十九任:徐有壬(未实授)
在任时间:咸丰十年四月癸未(1860年6月8日)至咸丰十年四月癸巳(1860年6月18日)
在任时间:
曾国藩未到任前,其以江苏巡抚兼署,战死

徐有壬画像】
徐有壬(1800~1860),字钧卿,顺天宛平(北京)人,原籍浙江乌程,清末著名数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户部郎中、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四川按察使、广东盐运使、署理广东按察使、四川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江苏粮台,官至江苏巡抚兼署理两江总督。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陷苏州时被杀,谥庄愍,时年61岁。
道光九年(1829)徐有壬高中进士,历任户部四川司、山西司、陕西司主事,后升任郎中。三年后外放出壬四川成绵龙茂兵备道。道光二十七年(1847)署理四川按察使,平定啯噜叛乱。次年擢升为广东盐运使,并署理广东按察使,因剿灭清远土匪有功,改任四川按察使。

咸丰皇帝画像

咸丰即位后,广开言路,朝廷巡抚以下官员为了避嫌,都不敢上书陈奏。而徐有壬却独密疏咸丰,陈述当前形势利弊。随即迁升云南布政使。两年后,调任湖南布政使。咸丰五年(1855)为母丁忧回乡。时任浙江巡抚何桂清推荐下,朝廷起用徐有壬治理团练,曾在长兴大败太平军。三年后守孝期满,出任江苏粮台,不久擢升为江苏巡抚。当时,浙江水匪程鹏士经常袭扰嘉兴、湖州等地,当地官员却对他毫无办法,潜至苏州之后,被徐有壬设法擒获正法。
咸丰十年(1860)初,太平军再次进犯湖州。徐有壬传书两江总督何桂清求救,何桂清派游击曾秉忠率舟师往援。在徐有壬和曾秉忠的水陆夹击下,太平军被击退。受挫的太平军转而经东坝、溧阳,直扑杭州。何桂清急请调广西提督张玉良驰援,杭州得以收复。此时何桂清上奏朝廷报捷,却只是说藩司王有龄功,应该提拔,而徐有壬仅仅是议叙。不久,而张国梁、和春先后战死,何桂清弃常州不守,逃往苏州。

太平天国将士】
何桂清跑到苏州时,徐有壬曾拒绝其进城,并上书弹劾何桂清不战而逃致使常州失陷,何桂清也上书反弹劾徐有壬治军不力。四月,太平军围攻苏州,何桂清以寻求援兵为由再度逃跑,撤到上海,广西提督张玉良自请守城,不久也相继逃跑。徐有壬孤军奋战不支,全家皆被杀死,时年61岁。死后,追封骑都尉世职,谥庄愍,并在苏州建专祠祭祀。
徐有壬是清末著名算学宗师,著书13卷,其中《堆垛测圆》三卷,《测圆密率》三卷、《垛积招差》、《椭圆正术》、《圆率通考》、《弧三角拾遗》、《四元算式》等各一卷。对中国数学研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九十任:薛焕(未实授)
在任时间:咸丰十年四月癸巳(1860年6月18日)咸丰十年六月丙戌(1860年8月10日)
离任原因:
曾国藩未到任前

其以江苏布政使暂署,转任五口通商大臣

薛焕画像】
薛焕(1815-1880)字觐堂,四川兴文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历任江苏金山知县、松江知府兼江南盐运使、苏州知府、苏松粮储道、苏松太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署理钦差大臣、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通商事务大臣、署理礼部左侍郎,继改调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理衙门大臣、内阁侍读学士等职。光绪六年(1891)年去世,时年96岁,诰封光禄大夫、头品顶戴、工部右侍郎、总理各国衙门事务大臣。
薛焕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选授江苏金山知县,后入钦差大臣向荣麾下充当幕僚,参赞江南大营军事。咸丰三年(1853)升任松江知府兼盐运使。两年后调任苏州知府。咸丰九年(1859)薛焕由江苏按察使擢升为江宁布政使,署理钦差大臣负责办理五口通商事宜。次年升任江苏巡抚,在徐有壬战死后兼署两江总督。不久晋封头品顶戴,实授通商事务大臣。

徐有壬画像】
咸丰十年,面对太平军的汹涌攻势,驻守上海的清军只有不足4000名将士,奉命督战的徐有壬只好向朝廷请求援兵,清廷虽然照准从江南江北两大营调兵,可援兵却迟迟不到。无奈之下的徐有壬只好学当年的吴健彰寻求驻沪西方各国军队的支持。
5月底,薛焕联合苏松太道吴煦、上海知县刘郇膏,请求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予以协防。不久二人连名发布通告,表示将以武力保护上海租界和上海县城,并派出士兵进驻城外董家渡。

洋枪队队长-美国人华尔照片】
6月初,苏州失守,浙江巡抚徐有壬被杀,薛焕等人再度要求法军协防嘉定、太仓、昆山等地。但英、法两国坚持“中立”只愿协防上海,而不愿深入。而此刻太平军大兵压境,薛焕等人只好故技重施,再度效仿吴健彰,由候补道杨坊出资、美国人华尔负责招募,组织了一支全由外国人组成的“洋枪队”,时称“常胜军”。
军官多为西方列强的水手和逃兵,士兵则基本由马尼拉(菲律宾)人组成。华尔为领队,美国人白齐文、法尔思德为副领队,驻扎在松江广富林。常胜军全部采用西方编制,装备洋枪洋炮,但人数毕竟太少、纪律性较差,对上海严峻的防御形势并为起到太大作用。

洋枪队训练照片

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接任江苏巡抚,薛焕仍以钦差大臣身份在上海办理洋务。不久奉召进京署理礼部左侍郎,继改调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理衙门大臣、内阁侍读学士。同治五年(1867)薛焕离职回川,筹建尊经书院并出任第一任山长。光绪元年(1875年)曾赴云南处理“马嘉理案”。光绪六年(1881)因病去世。
第九十一任:曾国藩
在任时间:咸丰十年六月丙戌(1860年8月10日)至同治四年四月癸巳(1865年5月23日)
离任原因:
奉命赴山东剿捻,由李鸿章暂署

曾国藩画像】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道光十八年(1838)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右侍郎兼吏部左侍郎,兵部侍郎署理湖北巡抚,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道光十八年(1838)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此后,曾国藩十年七迁,道光三十年(1850)署理工部左侍郎,一举成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书法作品】
咸丰元年(1851)金田起义爆发,咸丰帝紧急诏令百官进言献策,曾国藩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帝的过失,曾让咸丰大为恼火“怒掷其折于地”,几天后咸丰细读奏折后,再度提拔其署理刑部右侍郎,不久充任顺天武乡试主考官。次年,署理吏部左侍郎,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
在赴任途中,母亲病危,曾国藩就半途回到老家。咸丰帝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从全国各地调派八旗军、绿营兵奔赴战场,可腐朽的清军早已不堪一击,被太平军打的落花流水,朝廷只好命令全国各地进行团练,并大力扶持。曾国藩顺应朝廷号召,奉命与湖南巡抚张亮基进行团练,很快在家乡阻止起了一只队伍,人称“湘军”。

湘军主要统帅画作】
曾国藩严肃军纪,购买洋枪洋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湘军达到了五千多人的规模。咸丰四年(1854)2月,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率领湘军奔赴战场,不到半年时间,收复了岳州、武昌、汉阳等地,曾国藩被赏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在他的努力推辞下,朝廷赏他兵部侍郎衔,年底,湘军攻克九江,曾国藩被赏赐黄马褂。
咸丰六年(1856)曾国藩被围困南昌,9月太平天国内讧,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安庆,南昌随即解围。次年,曾国藩父亲病逝,随即回家奔丧。咸丰八年(1858)9月,九江失陷,曾国藩奉旨督办浙江军务,率湘军支援福建。

天京事变关系图

咸丰十年(1860)两江总督何桂清放弃常州,一路逃往上海,常州、苏州相聚失陷。同年4月,朝廷赏曾国藩兵部尚书衔,前往江苏署理两江总督。6月,曾国藩抵达后,被实授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皖南军务。次年9月,湘军攻陷安庆,年底,曾国藩被加封太子太保,奉命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四省巡抚、提督以下皆归其节制。
同治元年(1862)1月底,曾国藩升任协办大学士,弟弟曾国荃授为浙江按察使。2月中旬,左宗棠率军由江西进入浙江,4月,李鸿章大军抵达上海,5月,曾国荃率兵进驻雨花台。三路大军会同湘军水师彭玉麟部围攻天京,洪秀全急令各地大军挥师救援。

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形式图】
同治三年(1865)正月,清军攻克钟山,7月,湘军攻克南京,对无辜百姓展开大肆屠杀和抢掠,此举成为曾国藩人生中的一大污点。战后,曾国藩被加封太子太保,一等侯,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次年5月,曾国藩奉命率湘军北上山东剿捻,两江总督暂由李鸿章署理。10月,将金陵制造局迁往虹口,成立江南制造局。
同治五年(1867)11月,曾国潘再度回到两江总督任上,次年3月,在江南制造局下设造船所,开始建造军舰,同时设立译书馆。6月,曾国藩升任体仁阁大学士。次年4月改授武英殿大学士。8月,调任直隶总督,曾奉命赴天津处理“天津教案”,在他的周旋下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免于处死,被发配充军,向法国赔款46万两白银。但曾国藩因此背负上骂名,病情加重,不得不召李鸿章前来帮助处理。

“天津教案”公审现场照片

同治九年(1870),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曾国藩再度出任两江总督,奉命调查此案。次年8月,曾国藩会同李鸿章上书朝廷建议派留学生赴美学习。同治十一年(1872)2月,曾国藩再度上书催促朝廷落实赴美留学生一事,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次月,曾国藩猝然离世,时年62岁。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子太傅,谥文正,入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