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4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8-17
科室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
护理院感整改措施:
1. 坚持周一或周二对院感和护理工作进行督查。
2. 规范使用输液巡视卡。
3. 化药、配药实行双签名制度。
4. 各种无菌包、无菌物品按照效期先后顺序整齐排列。
5. 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登记。
6. 所有护理人员需掌握六步洗手法操作和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7. 检查本科室是否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完善护理安全措施。例如,住院病人安全标识包括防滑、防跌倒、防褥疮等。
8. 住院部护士应对病人病情有全面了解,并确保健康教育到位。
9. 住院病人应保持“六洁”,即脸、头发、手足、口腔、会阴及床单位的清洁。
10. 医用垃圾需分类清楚,包装完好并注明产生科室、时间。
11. 护理核心制度需全面掌握。
12. 有计划地进行护理操作练习和业务学习。
科室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2
二级医院评审院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
1. 专职人员不符合规定,未定期开展和召开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及医院感染委员会议。
2. 医院感染各项制度知晓率不高,执行不到位。
3. 缺乏微生物室,细菌室,未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4. 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与实际不符。
5.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执行率低。
6. 个别科室器械包、器械清洗不干净。供应室布局不合理,全院未开展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室未开展生物监测。
7. 医院未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
8. 个别科室未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检测卡,无记录。个别科室紫外线强度监测未按时进行。
9. 污水处理无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医疗废物警示标识不全。
10. 医院传染病报告不符合标准,未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
整改措施:
1. 加强专职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参加卫生厅组织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定期培训,确保制度落实。按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制度召开会议。
2. 组织科室学习医院感染各项制度,确保制度落实。
3. 积极与市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合作,定期对医院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选派人员学习微生物(已在地区医院学习中)。在新医院组建微生物室。
4. 开展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深入临床科室,收集病人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确定感染原因、结果、预防,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并将结果反馈至各科室。
5. 加强培训,通过统计各科室洗手液、速干手消液用量,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6. 各科室必须掌握《消毒技术规范》,按规范要求工作。每月对供应室压力锅及无菌物品进行生物监测,确保医疗安全。医疗器械集中清洗在新医院组建中完成。
7. 在院领导、医院感染委员会会议决定后,尽快解决问题,开展耐药菌监测。
8. 院感科加强检查。
9. 污水处理按国家消毒标准,有日常运行监测记录,加药后浓度监测每日两次;按粪大肠细菌培养每季度一次,致病菌监测半年一次。医疗废物警示标识齐全。
10. 传染病报告按年计划要求,每天下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完善各项项目,准时准确网络直报,绝不能迟报、瞒报、漏报。立即开展传染病处置演练。
科室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3
一、规范无菌物品的消毒
1. 按照器械的清洗流程清洗手术器械,并注重清洗质量;
2. 规范打包,包的大小、重量、形状、及外包装符合规定要求;
3. 如必须采用浸泡灭菌(器械少且不耐高毕薯温的),要求用两个泡盘,一个装已达到灭菌的,一个装灭菌过程中的。
二、规范消毒液的使用和配制
各类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更换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三、严格掌握空气及物品的消毒灭菌时间
1. 2%碱性戊二醛灭菌物品时,浸泡时间为10小时。
2. 一次性无菌用物开包必须注明时间、日期、开包人,24小时内使用,否则重新灭菌。
3. 各类灭菌容器及瓶每周更换2次。
4. 1:200氯消净及75%酒精浸泡液物品时,浸泡时间为30分钟。
5. 高压灭菌严格掌握排气、压力(121-126℃)、指示卡监测,记录符合标准、规范。
6. 治疗区、检查室、抢救室、手术室每日紫外线消毒,时间为30-60分钟,每2月监测一次,均有记录。
7. 每月对各个科室医务人员的手、浸泡液、相应区域空气培养一次,有记录。
四、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1. 规范重点部门的流程,确保相关制度落实到位;
2. 注重病区的终末消毒;
3. 注重环节管理,针对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的诸多因素进行排查;
4. 进一步加强耐药菌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蔓延。
五、加强职业防护
1. 重点部门备齐防护用品,如:防渗透的围裙、衣、裤、鞋,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2. 进一步强调医务人员上班期间必须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六、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
1. 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 如发生职业暴露后按流程进行处理和上报,并根据暴露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七、加强环境卫生及污水污物的管理
1. 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医疗废物暂存加上“五防”标识(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防雨水冲刷);
2. 防止医疗废物外泄;
3. 加强污水处理。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