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在江苏省扬州市司徒村曹庄,在一个正在建设的房地产项目挖掘现场,忽然发现两座砖室墓,引起了考古专家的关注。后来,经过紧张的发掘后。4月中旬,在1号墓中发现了一块墓志,墓志写道"随故炀帝墓志”。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召开专家会议,最终确定,此墓为隋炀帝杨广及萧皇后的合葬墓。
隋炀帝最终的葬所终于尘埃落定。也伴随着其他几座墓地被证为“伪陵”。
下面我们盘点一下其他几座曾经或一度被认为是隋炀帝陵的地方。
1、江都宫流珠堂
江都宫在现在的今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当年隋炀帝在此建江都宫,做为自己南巡时的住所。
后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暂时把他草草埋于江都宫流珠堂。
当然了,这个只是临时的简葬,一代帝王的埋身之地,怎么可能这么潦草。
2、吴公台
吴公台也在扬州,在现在的市北面。原为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诞时所筑之弩台,后陈将吴明彻围攻北齐敬子猷,增筑以射城内,故名吴公台。
隋炀帝在被宇文化及杀死后,开始被萧皇后草草埋在江都宫内。不久,宇文化及便带着部队带着萧皇后等离开了江都。他们要回北方去。宇文化及走了之后。被宇文化及指定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于是,集众缟素,为炀帝搞了个成一定规模的发丧仪式,备仪卫,把炀帝从江都宫改葬到吴公台下。
吴公台是炀帝的最后葬身之所吗?也不是。不久后,随着大唐王朝的建立,并且扫平了隋末的各家起义队伍。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唐帝国。李渊于是命令李世民对炀帝重新迁葬。至于迁葬到了哪里,历史上,有四个不同的争议之所。
3、迁葬争议之地一:扬州槐泗
确切的地名应该是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史书记载,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雷塘是什么地方呢?
民间传说,说是炀帝下葬用的是帝王葬礼,没想到却引起天雷震怒,轰隆隆一声巨响,击碎棺柩,掀尸棺外,雷击之处,水漫成塘。后来连葬三次,结果是连遭三次雷击,最后只得改用平民礼制,才得草草殓埋。这三处雷击而成的陂塘,便被取名曰“上雷塘”、“下雷塘”和“小新塘”。而炀帝陵这个地方,也被称为雷塘。
到了唐朝以后,炀帝陵渐渐荒芜,不为人知。雷塘具体在那,也慢慢地不为人知。
到了清朝,嘉庆十二年(1807),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于是出资进行了修复,并嘱托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墓碑。
此地后来在二百年间,一直被认为是传说中的雷塘。也是隋炀帝陵的所在。当然了,2013年江苏扬州曹庄隋炀帝墓考古发现后,还原了历史真相,此陵被证实为“伪陵”。
4、迁葬争议之地二:洛阳荞麦山
洛阳洛字县的东北部,有一座小山,叫荞麦山。山上有一个墓穴,呈不规则三棱椎形,规模宏大,形似龙首冲天而起,当地人直一直传说其是“杨广墓”。
这个也附带着李世民迁墓的传说。 明嘉靖三十四年,当地编写的《河南通志》,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收录了以下的文字:“(隋)炀帝陵在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北,炀帝崩于江都,唐太宗迁葬于此。”也就是说,当地认为,李世民迁葬炀帝,其实是迁葬到了此处。并不是扬州的雷塘。
当然了,随着曹庄隋炀帝墓的证实,此处也被证实为“伪陵”。但此处是谁的陵呢。因为现在没有发掘,史书中也未找到相关的记载。暂未可知。
5、迁葬争议之地三:陕西武功
在陕西咸阳城西50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西塬上,也有一座规模学校路段的的墓穴,一度被称为隋炀帝陵。
此陵也相传也是说后来李世民迁葬炀帝时,迁葬于此。因为隋文帝的帝陵也在附近,因此,此处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是炀帝陵的所在。
明代嘉靖年间,翰林院康海修编《武功县志》时,订正《唐高祖本纪》,就认定隋炀帝葬在陕西武功落杨村。
到了清乾隆42年(1777年)秋季,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专程拜谒隋文帝和隋炀帝陵墓,还分别书写了碑名。
6、最终确定炀帝墓:扬州曹州
曹州墓经过了确定。现在明确是炀帝的实际的墓穴。但是,在考古中,有一些遗憾就是,并没有发掘出炀帝的尸骨。仅发掘出一具女性尸骨,怀疑是萧皇后的。炀帝的尸骨这块,仅发现两颗疑似炀帝的牙齿。
因此,有人怀疑,其实陕西武功也是炀帝墓,曹州墓只是李世民第一次迁葬,后来,炀帝的大部分尸骨还是迁到了武功。当然了,这种说法暂时还未得到明确的考古证实。
期望有一天,有机会能得到更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