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被欺负了,家长该鼓励他自己打回去还是找大人帮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6
当发现孩子被“欺负”时,比起教TA如何回击,更重要的是第一时间安抚TA的情绪,引导孩子回到平常的状态中去,这样才能面对接下来的问题。因此,家长先不要着急愤怒,不妨试着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自己的激动情绪,再用以下方法和孩子进行沟通:
1、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不是直接给予解决方法
当孩子向爸爸妈妈诉说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倾听,理解孩子不同的情绪,诸如伤心、委屈、气愤甚至渴望报复等情感或心理;引导他们详细地讲出事情发生的经过和TA采取的做法,尽量从中搞清事情的原委,以便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疏导。
2、了解事情经过,判断事件性质
询问、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情绪状况、过程描述、以及是否有受伤等方面,判断出孩子遇到的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发生在小朋友之间的小矛盾,还是已经上升到了校园暴力、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其实很多情况下,被“欺负”也许只是两个孩子之间正常的交往冲突,孩子是能够依靠自己解决的。
3、避免传递负面情绪,扮演“法官”的角色
家长在保持自我平静的前提下,可以充当两个孩子之间“法官”的角色。这位“法官”并不一定要裁决谁对谁错,更重要的是保持中立,承担起调节气氛、转移话题、化解矛盾的作用。如果孩子确实是明显被欺负的一方,也不要表现得过于紧张和生气,避免自己的负性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要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信息:被欺负并不可怕,可以解决。
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应对冲突?
1、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不同的引导
稳定住情绪后,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对个性比较被动的孩子,家长就要对孩子强调受到攻击不能一味忍受,温柔地引导孩子保护自己,“强硬反击”对于无理的“欺负行为”往往最管用。切记,不能指责孩子没用、软弱,说出:“你现在总被欺负,长大后也没出息!”这种暗示孩子、让TA丧失自信的话。
对于主动性很强的孩子,可以让孩子主动表示友好,比如告诉对方:“如果你不动手,我们可以做朋友。”假如沟通无效,那不妨在家长在场而不介入的前提下,让孩子小小地打一打、吵一吵。个性主动的孩子通常会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2、教孩子恰当保护自己的权利
不论是教孩子“打回去”,还是教孩子“凡事多忍让”,都是比较极端的处理方法。家长要让孩子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观念: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不能牺牲自己的正当权益。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孩子在家模拟一些发生问题的情景。比如:
一个孩子抢走了你带去的玩具,你就可以直接地用言语抗议,“这是我的玩具,没有我的允许,你抢走它是不对的!”
当你和别的小朋友都想要玩一件公共玩具,别的小朋友独自占有时,则可以温柔沟通,提出不同的玩玩具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学会何时需要忍让、何时需要为自己的权利发声,家长无需在一开始就将孩子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上,孩子的事情,可以尽量先鼓励TA自己试着解决,说不定会比想象中来得容易。
3、教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制止暴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是非,打打闹闹并不是错误。特别是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学会成长,需要通过试错来了解处理冲突的正确方式。因此,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应该直面冲突、制止暴力,想如何应对,还是取决于孩子自己想要用的方式。
孩子自己想要反击时,这时,孩子通常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确注意反击时的分寸,不能给他人造成伤害,做到“点到为止”,保护自己后就无需多次反击,因为“暴力解决”并不是上策。
孩子不愿动手反击时,这时,可以告诉孩子,在TA无法制止对方时,选择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但必须要告诉孩子:借助外界力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要先依靠自己的小脑袋想方法,实在不行了再找大人帮助。寻求帮助时,也要告诉大人自己的“努力过程”,方便大人进行判断和解决。
另外,如果面对有严重行为问题、出现攻击性行为导致别人受伤的孩子,那也要告诉孩子:“打不过就跑”也是一种智慧,一定不能硬碰硬,瞅准时机让自己脱身,然后尽快告知老师或者父母,让大人参与解决比较严重的问题。
最后想要提醒爸爸妈妈,孩子被欺负了,虽然需要家长进行引导,但是尽量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过多插手孩子社会交往的问题,反而会让他们失去辨别是非和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所以爸爸妈妈们要给予孩子多一点信任,放手让TA面对成长路上的挫折,不要过多“代劳”,抹杀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第2个回答  2022-08-26

我认为遇到被欺负,应该先打回去再找大人帮忙。因为欺软怕硬,欺善怕恶已经成为常态,。校园凌霸事件屡见不鲜,如果小朋友一味的忍让只会让他们觉得你软弱可欺。但是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是得找大人寻求帮助。亲身经历,初中时候因为又瘦又小总是被欺负,后面自己奋起反抗,最后再去找老师和家长卖了一波惨,彻底解决了被欺负的命运。

抵制校园凌霸

第3个回答  2022-08-26
我觉得应该找家长,但不是一味地挨打,要学会反抗。

打回去很容易引发问题:

1、容易变成煽风点火,把问题扩大化如果不是成人在旁教孩子“打回去”,就不会演变成大人之间的战争。这种战争得不偿失,成人情绪的失控,带来的风险是难以预估的,就像一团火,烧起来了就控制不了。

2、“打回去”容易让孩子误认为这是解决冲突的正确方式。

如果鼓励孩子被打了之后就打回去,孩子也可能会觉得打人是解决冲突的最好的方式。但对孩子来说,他很难分辨什么情况下用打回去的方式,什么情况下不该用。

如果孩子未来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孩子如何处理?还是“打回去”吗?就像曾经有人 说,“小白兔遇上大老虎,乖乖避开才是聪明的做法。”

多子女的家庭,面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发生冲突时,被教育“打回去”的孩子,也可能会用这样的方式解决兄弟姐妹的冲突。

如果孩子真的被欺负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在背后是永远支持他的。

适当的闪躲、自我保护、义正言辞的指出对方不对、寻找父母和老师的帮助....这些都是可以教给孩子的方法。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要做孩子背后的强大力量和精神堡垒。很多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不敢回来告诉父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小的时候,孩子回来“告状”,得到的是父母的责备。
第4个回答  2022-08-26

小朋友被欺负了家长应该鼓励他打回去。如果一味的只挨欺负。就会经常被欺负。让别人感觉很软弱。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让孩子变得更强大起来。

第5个回答  2022-08-26

如果小朋友在外面被欺负了,作为家长还是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打回去,尤其是对于小男孩来说,从小就要培养他们勇敢和坚强的性格,在很多情况下,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父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相似回答